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月刊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日粮中添加大青叶提取物对雏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阳刚杨仕群吴强陈兴颖...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大青叶提取物对雏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40只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 mg/kg、40 mg/kg、50 mg/kg大青叶提取物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1 d;测定各组的生长性能(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抗氧化功能[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和免疫功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IgA、IgG、补体3(C3)、补体4(C4)含量].结果表明:各组间不同时间(段)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低、中、高剂量组在第1~7天和第1~21天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在第1~7天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1~21天的料重比略低于对照组(P>0.05).低、高剂量组血清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略高于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血清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低、中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剂量组血清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各组间血清MDA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平均值均随着大青叶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低、中、高剂量组胸腺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高剂量组为最高.高剂量组血清IgA含量略高于中剂量组(P>0.05),但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血清Ig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高剂量组血清C3含量略高于中剂量组(P>0.05),且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间血清C4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雏鸡日粮中添加大青叶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雏鸡的料重比,提高雏鸡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来看,大青叶提取物添加量为50 mg/kg的效果最好.

    大青叶提取物中草药添加剂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

    黄芪多糖对玉米赤霉烯酮诱导鸡胸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胡会许泽锴张凯照卢春亭...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诱导的鸡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试验以鸡原代胸腺细胞为材料,采用MTT法检测APS对鸡胸腺细胞的安全浓度;选取50,100,200,400 μg/mL APS分别与ZEA同时处理胸腺细胞48 h,并设置细胞对照和ZEA模型对照,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APS对鸡胸腺细胞的安全浓度为50~400 μg/mL;与细胞对照比较,ZEA模型对照能极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P<0.01),且GRP78、ATF6、ATF4、Caspase-3、Bax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Bcl-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与ZEA模型对照比较,不同浓度APS+ZEA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或P<0.01),且GRP78、ATF6、ATF4、Caspase-3、Bax 基因 mRNA 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Bcl-2 基因 mR-NA 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APS可通过抑制ZEA诱导的细胞凋亡,恢复胸腺细胞的活性,起到保护作用.

    黄芪多糖玉米赤霉烯酮鸡胸腺细胞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

    当归对诱导性流产小鼠子宫局部细胞免疫的影响

    曹东凌紫吴明慧靖豪杰郭紫薇...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保胎中药当归对流产小鼠的保胎效果,及当归对妊娠小鼠子宫局部细胞免疫的影响,试验将小鼠通过自然交配发生妊娠,将怀孕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两组使用米非司酮(RU486)诱导小鼠流产,制作试验小鼠流产模型,即空白对照组(A组)小鼠于孕第1~7天,每天灌服纯化水,0.5 mL/只,在孕第7天,经颈部皮下注射丙二醇0.1 mL/只;流产模型组(B组)小鼠于孕第1~7天每天灌服纯化水,0.5 mL/只,在孕第7天,经颈部皮下注射RU486,0.1 mL(0.025 mg)/只;当归治疗组(C组)小鼠于孕第1~7天每天灌服当归水煎剂,0.5 mL(相当于0.5 g生药)/只,在孕第7天,经颈部皮下注射RU486,0.1 mL/只.通过统计流产小鼠胚胎丢失比例,评价中药的保胎效果;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流产与成功妊娠小鼠子宫组织中Th17细胞、Treg细胞及比例,并测定小鼠子宫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结果表明:RU486造模后,C组小鼠流产率下降至40%,胚胎吸收率减少至34.92%,子宫组织中Th 17细胞比例为(1.52±0.30)%,与B组比较极显著降低(P<0.01);Treg细胞比例为(10.21±1.18)%,与模型组比较极显著升高(P<0.01);Th17/Treg值为0.15,极显著低于B组(P<0.01);子宫组织中IL-6含量为(5.30±1.16)ng/mL,极显著低于 B 组(P<0.01);IL-10 含量为(122.20±43.15)pg/mL,极显著高于B组(P<0.01);但TGF-β含量与B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中药当归可以调节子宫局部免疫细胞的分化及一些与妊娠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含量,调整妊娠子宫局部免疫状态,通过对子宫局部的免疫调节促进Treg细胞分化,并通过Treg介导的免疫抑制,使免疫有利于保持妊娠过程.

    小鼠米非司酮流产当归Treg细胞免疫调节

    红螯螯虾卵黄蛋白原N端结构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蛋白的表达鉴定

    黄立斌武霞王瑞周明瑞...
    120-127,13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卵黄蛋白原N端结构域(vitellogenin N domain,VitN)的生物学功能并获得具有免疫特异性的红螯螯虾VitN融合蛋白,试验根据红螯螯虾卵黄蛋白原的m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F306784.1)获得VitN mRNA序列(编码第42~585位氨基酸),通过在线分析工具对红螯螯虾VitN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优化合成红螯螯虾VitN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VitN,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λ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对红螯螯虾VitN融合蛋白进行表达、纯化、包涵体复性、Western-blot鉴定和浓度测定.结果表明:编码红螯螯虾VitN的氨基酸共544个,均为常见氨基酸,其中丙氨酸、缬氨酸和丝氨酸含量较多(占比分别为7.72%、7.72%和7.54%),色氨酸含量最少(仅占0.92%);红螯螯虾Vit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681,理论等电点为8.69,共含有8 540个原子,分子式为C2671H4260N758O818S33,不稳定系数为31.49,脂肪系数为74.56,亲水性平均值为-0.45,亲水氨基酸数量明显多于疏水氨基酸数量;编码红螯螯虾VitN的氨基酸全部位于细胞膜外,不存在跨膜区;红螯螯虾VitN亚细胞定位在细胞外或细胞质内,不含常规信号肽,也不含Ⅰ型信号肽酶;红螯螯虾VitN共有67个磷酸化位点,其中丝氨酸磷酸化位点31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23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13个;红螯螯虾VitN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无规则卷曲;三级结构包含具有脂质结合功能的lv-1n和lv-1c肽链结构,且呈现上下两个较为明显的区域,上半部分为sheet折叠结构富集区域,下半部分为α螺旋结构富集区域;在红螯螯虾第129~153位氨基酸和第396~402位氨基酸处各存在一个二硫键.优化后的红螯螯虾VitN基因片段大小约为1 650 bp;经连接、转化、诱导,获得了大小约为64.7 ku的融合蛋白,其在大肠杆菌BL21(λDE3)感受态细胞中的主要表达形式为包涵体;最佳诱导条件为37℃、250 r/min振荡培养至菌液的OD600值达到0.6时,加入诱导剂IPTG至终浓度为0.5 mmol/L,继续于37℃、250 r/min振荡培养4 h;包涵体用Ni-NTA柱纯化时以50 mmol/L咪唑洗脱液的洗脱效果为最佳;经Western-blot鉴定进一步确定该蛋白为 目的蛋白;纯化的红螯螯虾VitN融合蛋白的最终浓度为0.45 mg/mL.说明初步对红螯螯虾VitN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VitN,优化了表达系统及纯化方案,获得了具有免疫特异性的红螯螯虾VitN融合蛋白.

    卵黄蛋白原N端结构域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分离纯化

    豪猪MITF-M转录本测序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唐克桐秦廷洋龙红张仕斌...
    128-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豪猪MITF-M转录本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试验首先将人工饲养豪猪的耳廓皮肤组织样本提取总RNA后进行无参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所有MITF转录本通过序列比对分析筛选豪猪MITF-M转录本序列,然后采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对豪猪MITF-M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氨基酸组成、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信号肽和跨膜区域进行预测和分析,最后分析豪猪与大鼠、鸡、绵羊等9个物种MITF-M蛋白的同源性,并采用邻接法构建MITF-M蛋白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获得豪猪MITF-M转录本序列(已上传至GenBank,登录号为MW84037),序列全长为4 772 bp,含9个外显子,CDS长度为1 260 bp(229~1 488 bp),编码419个氨基酸.豪猪MITF-M蛋白化学分子式为C2010H3263N585O652S26,共由6 536个原子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46 890.11;理论等电点为5.82,为酸性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系数为79.64,不稳定指数为69.40,亲水指数为-0.617.豪猪MITF-M蛋白共由20种氨基酸构成,其中亮氨酸含量最高(占比为11.5%),而色氨酸含量最低(占比为0.2%);带正电荷(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负电荷(精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残基数目分别为52个和44个;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构成,其中α-螺旋占比为37.47%,延伸链占比为7.40%,β-转角占比为2.86%,无规则卷曲占比为52.27%;三级结构中存在左右对称的CLEAR-box结构;豪猪MITF-M蛋白不具有信号肽,不存在跨膜区域;豪猪MITF-M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人MITF-M蛋白相似性最高,为95.7%;与猪MITF-M蛋白变异性最低,仅为4.2%.豪猪与同属啮齿目的大鼠、小鼠的进化距离较近,与物种分类相吻合.说明成功获得了豪猪MITF-M转录本序列,其编码蛋白符合转录因子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的结构特点.

    豪猪MITF-M基因转录本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注释

    《黑龙江畜牧兽医》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