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月刊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芩多糖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黄鑫宋春莲潘琼张智慧...
    116-120,14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黄芩多糖的急性、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小鼠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将40只(雌雄各半)SPF小鼠随机均分为高(5 000 mg/kg)、中(2 500 mg/kg)、低(1 250 mg/kg)剂量组和对照组(按体重0.1 mL/10 g灌胃纯化水),每天灌胃2次,连续9 d,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临床症状、体重及采食量,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40只(雌雄各半)小鼠随机均分为高(2/25 LD50)、中(1/25 LD50)、低(1/50 LD50)剂量组和对照组(按体重0.1 mL/10 g灌胃纯化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35 d,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临床症状、体重及采食量,最后1天采集小鼠血液及器官,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黄芩多糖经口给小鼠灌胃,LD50大于5 000 mg/kg.根据WTO有关外源性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进行评价,本药物属实际无毒.黄芩多糖各剂量组小鼠体重、采食量、脏器系数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黄芩多糖各剂量组组织器官无损伤,但雌性小鼠低、高剂量组血小板总数(PLT)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雄性小鼠高剂量组及雌性小鼠中、高剂量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血常规及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黄芩多糖对小鼠无明显急性、亚慢性毒性作用,临床合理剂量用药安全可靠.

    黄芩多糖SPF小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体重脏器系数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

    鹿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鉴定、分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马纾薏鱼海玮王宏图冷婧...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新疆南疆某鹿场疑似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死亡马鹿肺脏样本中的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分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试验首先采用染色法和生化鉴定初步判定分离菌株的种类,然后通过PCR扩增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Kmt1基因、荚膜血清分型基因和LPS基因,进一步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分型,最后对分离菌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荚膜血清D型、LPS基因L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D Y120818、GDZQ201401、PM-LK、PM-R1601、4085、FUP12、PM30、PM75、Tabriz31、Tabriz61 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9.9%~100%之间,Kmt1基因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CSWRI-AH-PmAg16、HaiNGoosePm2012、Jhakhrana、M14、OND Duck、PMI030、PMUEL 1-BR-11、SichuanPm2014、VRI-Pm2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4.9%~99.5%之间,荚膜血清分型基因与同为荚膜血清D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CSWRI-AH-PmD16、P934和P-4058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7.4%~97.9%之间,LPS基因序列与同为L3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KF314826.1、P1059、P1662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87.4%~98.6%之间.该分离株对头孢唑啉、新霉素、头孢曲松和氨苄西林高度敏感,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诺氟沙星中度敏感,对克林霉素耐药.说明试验成功分离出一株鹿源多杀性巴氏杆菌.

    马鹿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荚膜血清型脂多糖

    三种子宫内膜炎家兔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张鹏卢红美张文昱孙瑞娅...
    129-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理想的子宫内膜炎模型,试验选取24只日本大耳雌兔,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乙醇组、菌液组和苯酚组,每组6只,通过腹腔手术方式对各组左侧子宫分别注射生理盐水、95%乙醇、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菌液及25%苯酚凝胶各1 mL,通过临床症状观察、B型超声波检查、血常规炎性相关指标(白细胞、颗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因子检测系统评价四种诱导试剂对家兔子宫内膜炎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精神、食欲未见异常,其他各组均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与对照组比较,其他三组子宫明显可见,且子宫体变宽,子宫黏膜增厚;乙醇组、菌液组和苯酚组的白细胞、颗粒细胞数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乙醇组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显著增加(P<0.05),苯酚组和菌液组的淋巴/单核细胞极显著增加(P<0.01);其中乙醇组引起的白细胞和颗粒细胞变化较为明显,菌液组引起的淋巴/单核细胞变化较为明显.乙醇组左侧子宫出现明显水肿、出血、坏死;苯酚组子宫左侧子宫肿大,但不见出血和坏死;菌液组双侧子宫均出现水肿,未见出血及坏死,其水肿程度小于苯酚组和乙醇组.乙醇组组织纤维蛋白渗出、水肿,含铁血红素出现,巨噬细胞浸润;菌液组固有层浅层淋巴细胞浸润,腺管萎缩,纤维蛋白渗出,组织水肿;苯酚组组织纤维蛋白渗出,肌纤维条呈索状,巨噬细胞浸润,组织水肿.与对照组比较,苯酚组、菌液组和乙醇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其中乙醇组各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均为最高.说明三种诱导试剂均可成功诱导家兔发生子宫内膜炎,但比较而言,乙醇诱导的效果最好.

    家兔模型子宫内膜炎苯酚凝胶组织病理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投稿须知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