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红楼梦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学刊

张庆善

双月刊

1001-7917

010-6481328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红楼梦学刊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红楼梦》研究学术刊物。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倡导不同学派学术观点的争鸣。载文研究《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考证曹雪芹的生平家世、介绍《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及版本源流,并报道红学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红楼梦》虚构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李鹏飞
    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中固然包含了作者自传的成分,但虚构的成分更多.这至少表现为两种重要的形式:一是对其他叙事文本的借鉴模仿,是一种再创作式虚构;二是作者不同时期经验的叠加与重构,创造出了全新的艺术形象,这是一种经验变形式的虚构.

    自传说虚构性借鉴模仿经验叠加

    再论贾宝玉出家问题

    刘雪莲
    2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不仅融合了古代小说的叙事传统,也具备了"僧传文学"的叙事特点,承接了古代小说家对宗教的认识,突破与融通了"僧传文学"与通俗小说之间的边界.而贾宝玉"毁僧谤道"的言行与"临济宗"的禅宗观念及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同时也受到了"云门宗"的影响.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作者对贾宝玉婚姻、科举与出家等情节进行了重构与叙事延伸.虽然并未逾越读者所能接受的叙述限度,但改变了曹雪芹原有的叙事节奏与叙事意图,削减了经典人物形象所融摄的特殊张力,消弭了人物回归"本来"的原始动力与出人意料的宗教神秘;同时也削弱了"出家行为"与家族命运共同体的矛盾,减弱了文本所蕴含的禅宗思想."贾宝玉出家"情节呈现了明末清初以来江南知识分子的知识构成与儒释兼容的话语特点以及关乎道术又兼化无痕的文学探求.

    出家禅宗贾宝玉

    潇湘千百话,花魂犹可思——林黛玉形象研究检讨

    苏萍
    4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黛玉形象研究纵贯、融汇于红学史发展与研究方法演变更迭之中.旧红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在林黛玉性格研究、审美定位等方面有开创之功.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开启了基于文学、哲学、美学等多元视角的研究方法,沿此路径推进,林黛玉形象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充分呈现.21世纪以来的黛玉形象研究在典型理论、互文阐释、跨学科研究等方面多有创获.未来的红学发展应重视文本与文献的精耕细耘,林黛玉形象的"人间智性"亦值得进一步阐释.

    林黛玉形象研究红学本位发展

    考原探微,真貌复见——《美国国会图书馆胶片甲戌本》影印后记

    张青松
    5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国会图书馆现存两套甲戌本胶片正片,与哥伦比亚大学所藏一套胶片从品牌型号到内容完全一致,均属于国会最早接受订制的同一批.国会所藏比哥大保存的要完善.连同底片当年全部制作应该是六套,与"缩微订单"记录的数量有出入.该胶片固定了当时甲戌本的样貌,有些原始信息甚至在此书现状中已经失去,是其独特价值的体现.它和现行影本之间在前人题跋的增删、附条与朱批的遗漏、笔画的增减等细节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书尾最后半叶(21a)痕迹的展现,说明刘铨福等七条题跋占据的两叶是原书就有的,且位于书首,至少在刘铨福题跋的时代(同治癸亥)就是首册的一部分.

    甲戌本国会图书馆胶片胡适刘铨福

    国图藏东观阁本《红楼梦》所抄脂本文字考略

    邓雷
    7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东观阁本《红楼梦》,其中有大量收藏者笔迹,包括抄写、增补、改易文字等,共计1374处,由这些笔迹可见此书至少由四位收藏者递藏.甲藏者、乙藏者在抄写、增补、改易文字之时,所用底本为脂本.此种脂本经由比对,或与现存任何一种脂本均不同,是一种新的脂本.

    红楼梦东观阁本脂本中国国家图书馆

    南图所藏徐传经批本《红楼梦》考论

    张丹丹
    9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传经原批本《红楼梦》曾藏于顾氏过云楼,后归于苏州博物馆,现藏于南京图书馆.此书的批点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为抄录《痴人说梦》,二为徐传经自评.徐传经自评内容相当丰富,涵盖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人物形象、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其中"抑黛扬钗"倾向及对《红楼梦》文本内容、艺术成就的评点值得关注.同时,由于徐传经多次批点《红楼梦》,现存评点中存在前后思想观点不一的情况,呈现了文人批评活动的动态变化,此种情况在中国古代小说评点史上较为罕见,能够为丰富古代小说评点研究提供参考.

    红楼梦徐传经评点痴人说梦南京图书馆

    《续琵琶》作者非曹寅考辨

    职伟
    10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周汝昌先生等提出国图藏钞本《续琵琶》作者为曹寅以来,该观点几近成为《续琵琶》和曹寅研究的立论基础.但并无可靠文献和充分证据可证明曹寅撰有《续琵琶》或《后琵琶》,及《后琵琶》是否即《续琵琶》.钞本《续琵琶》并非《在园杂志》所言"外扮曹操"之《后琵琶》."外扮曹操"实为戏剧传统,既非剧坛创举,亦非为曹操翻案的方式.有关曹操戏剧脚色问题的论争并不能佐证《续琵琶》即《后琵琶》,更无法证明其作者为曹寅.钞本《续琵琶》的情节内容与《在园杂志》所述之《后琵琶》大相径庭,《续琵琶》作者非曹寅.

    续琵琶曹寅后琵琶外扮曹操

    号"宜泉"的昆明人王运昌不是《春柳堂诗稿》的作者

    张志
    126-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宜泉的《春柳堂诗稿》是研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平经历的重要资料,如将"号'宜泉'的昆明人王运昌"视为张宜泉,并将其"代入"到《春柳堂诗稿》中,则要么是出于引文先天不足的语境错误,要么是所谓的人际圈缺乏实证,要么是为官的时间、地点等生平经历与之相抵牾,故号"宜泉"的昆明人王运昌无法被"代入"到《春柳堂诗稿》的"文本语境"之中,王运昌即张宜泉说不能成立.

    张宜泉春柳堂诗稿王运昌代入文本语境生平经历

    当人物成为读者——阅读史视野下的脂砚斋批语

    李萌昀
    144-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脂砚斋等人是《红楼梦》最早的一批读者.脂批创造了两种《红楼梦》阅读范式:其一,关注小说背后的本事,对人物原型持有强烈的爱憎,并以批语的形式自由地记录感受;其二,将《红楼梦》与"历来小说"对比,追寻其艺术和文体层面的独特性.作为当事人,批者与普通读者存在阅读立场和理解方式的偏差.批者关于本事和人物原型的批点虽然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但不能将其视为"读红解红"的准绳.辨析当事人和普通读者的立场区别,厘清脂批关于《红楼梦》阅读的洞见与偏见,是当前《红楼梦》研究需要面对的问题.

    红楼梦脂砚斋批语阅读史阅读范式

    从脂批看《红楼梦》中的"戏场章法"

    蔡孟珍
    165-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雪芹曾立意要作传奇,他与脂砚斋对戏曲皆颇在行.借由脂批可观《红楼梦》笔法诸秘纷呈,其中提炼自古典戏曲之"戏场章法"尤为特色,如承继元杂剧开场与过场楔子精神、活用南戏传奇之副末开场、参酌脚色出场之程式、化用舞台时空、调剂排场冷热、妙用戏场科诨等,于小说之情节铺排与人物塑造颇具斫巧斩新之致.

    红楼梦脂批戏场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