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红楼梦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学刊

张庆善

双月刊

1001-7917

010-6481328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红楼梦学刊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红楼梦》研究学术刊物。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倡导不同学派学术观点的争鸣。载文研究《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考证曹雪芹的生平家世、介绍《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及版本源流,并报道红学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楼梦评论》"解脱"说、"悲剧"说新辨

    王赫
    17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到叔本华唯意志论哲学思想的启发,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将围绕欲求之本质为中心的人生观和文艺观作为立论根基,论证《红楼梦》具真正的解脱精神和悲剧美学价值.其观点招致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而当中的社会历史意蕴尚未被考量和确认.这一内涵于唯心理念之茧的"合理内核",体现在两种解脱途径和第三种悲剧类型的相关论述中,实已超越了理论倾向的限制,揭示了小说观照社会人生的广度和深度,表达了对真实复杂的历史传统、社会面貌、生活经验、心灵情感和存在本质的关注和思索,强调了主体意识参与下的文艺审美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小说研究新理路.文学诠释中的理论运用应注重结合文本实际并立足文学本位,是这篇别具开创意义的评论带来的方法论启示.

    红楼梦王国维叔本华解脱悲剧

    美育及其理想:晚清民初政治小说潮流中的《石头记索隐》

    陈雨泓
    194-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头记索隐》的构思受晚清民初政治小说潮流的影响,该著"牵强附会"的恶评与解读《红楼梦》为政治小说所呈现的表述张力有关,也是著作自圆其说、实现社会价值两种诉求博弈的结果.通过阐释《红楼梦》为以"香草美人"影射康熙朝文人本事的"离骚式小说",蔡元培建构政治小说,以文人悲剧召唤民族国家认同及社会责任感,以此实现小说的社会教化功能,完成了有创见、自成体系的美育实践.

    蔡元培石头记索隐美育政治小说离骚

    知人论世话"共名"——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案例

    马思聪
    216-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名说"是何其芳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小说人物分析理论.近年来,它作为何其芳研红的重要成果重获关注,但学界对其本义、渊源和应用价值等本体问题鲜有考辨.首先,"共名说"是何其芳从接受美学层面对文学典型人物加以阐释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创性成果.其次,"共名说"的思想渊源来自何其芳对毛泽东群众化文艺路线的践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深化体现.最后,何其芳借助"共名说"在分析《红楼梦》等古典文学遗产上的高度阐释力,展现了他对优秀文学文化遗产"古为今用"的原则态度,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深度体现和杰出成果.

    共名说典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艺术学视域下的<红楼梦>图谱研究》(颜彦著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马思聪
    232页

    新见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朱瓣香《读红楼梦诗》钞本考述

    刘阳河
    233-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18年《小说季报》所载朱瓣香咏红作品《读红楼梦诗》是目前学界依据的通行版本,而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读红楼梦诗》1902年钞本与报刊本在编排体例和具体诗歌文本等方面皆有出入,这些异文可对报刊本进行勘误补正.《读红楼梦诗》除了描述朱瓣香的阅读体验与感悟之外,对《红楼梦》人物的品评别出心裁,其中更可见诗人对金陵十二钗副册至四副册名单的推论.朱瓣香对29种物品的吟咏则进一步拓展了咏红诗的创作疆域,同小说中的品物美学形成对话,与咏人、咏事等咏红诗的常见主题共同交织成《红楼梦》多元立体的阐释空间.

    《读红楼梦诗》钞本咏红诗咏物

    清代女性《红楼梦》题咏与价值新论

    张建雄
    250-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对于清代女性的《红楼梦》题咏研究,在资料上以一粟所编《红楼梦资料汇编》为主要参考.近年来女性别集、总集的接续出版,为这一问题的深入拓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在文献增补的基础上认为:清代女性的《红楼梦》题咏,其内容是广泛的,从人物形象的关注到小说主旨的概括,再到悲剧意蕴的揭示,体现了闺阁女性文本阅读的不同层次.其题咏行为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文学模拟,而是具有强烈的主体性与 自我抒情色彩.数量可观的清代女性咏红之作,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又因性别特征及生存空间所系,她们的题红也富含文学阐释价值,相较男性同类批评有着较为显著的区别.立足文学史视野,闺阁题红之作更是审视清代女性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红楼梦女性题咏价值

    他者视域下的《红楼梦》解读——以美国学者葛锐的《<红楼梦>阅读指南》为例

    张丹丹刘泽权
    27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美国学者葛锐的新著《<红楼梦>阅读指南》为着眼点,同时参照华人研究者编纂的《红楼梦》导读或指南以及《红楼梦大辞典》进行纵横对比,探讨他者视域,尤其是英语世界视角下,对《红楼梦》的最新解读和推广.具体而言,本文将回答他者视域下《红楼梦》的价值体现、阅读难点以及解决办法等问题,以期对《红楼梦》乃至中国经典的海外译介和推广提供有益借鉴.

    红楼梦他者视域阅读指南解读

    深度翻译视角下的《红楼梦》意大利语译本的内副文本考察——以马熹的译本为例

    周婷
    289-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大利汉学家、翻译家埃多阿尔达·马熹(Edoarda Masi)于1964年将《红楼梦》翻译成意大利语,这是该作品首次由中文直接翻译的意大利语译本,呈现出与目前国内研究相对成熟的《红楼梦》英译本不太一样的翻译策略.本文以《红楼梦》马熹译本内副文本信息作为研究对象,从深度翻译视角出发,通过比较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探究汉学家马熹的跨文化思维在副文本中的体现.译者通过精准而简明的副文本阐释,在跨文化意识当中实现文化传递,体现了致用原则下的自我观照与 自我反思.该译本在中国典籍外译中如何恰当地把握"深度翻译"的尺度方面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深度翻译红楼梦意大利语译本内副文本马熹

    "蟆更"异文及其所指时间辨析

    张国栋
    307-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蟆更"二字存在版本异文,根据地理常识与生活情理排除错误明显的异文,着重辨析"蟆更"与"蛙声".一、贾府有打更上夜的制度,为宝玉听到更声提供硬性条件支持;二、"蟆更"更能突显宝玉夜晚未眠的状态;三、依据版本演变进行推测,"蟆更""蟆声""蛙声"三者之间或许有着承袭关系.故"蟆更"比"蛙声"更符合作者原意."蟆更"在诗句中所指时间推测为深夜,而非清晨.首先,"蟆更"在古代历史文献中确有指代"六更"的意思,但往往限于宋代,其时间指向并不唯一,需根据文本内容确定;其次,《红楼梦》文本中并无"六更""攒点"等相关表述,打更止于五更;再次,从四首即事诗的整体内容分析,将"蟆更"理解为深夜的更声较为符合诗意.

    春夜即事蟆更蛙声六更

    承传学术根脉 共塑文旅新风——"纪念冯其庸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长三角红学座谈会"圆满举行

    石中琪卡咪娜·吐尔逊
    323-3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