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包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包装
湖南包装

文稀枝

季刊

1671-4997

hnpack911@sohu.com

0731-85532907,85117671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356号

湖南包装/Journal HuNan BaoZhua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保护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吴余青徐海波朱奕苇
    1-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梳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保护近 20 年的相关研究并展望其未来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使用VOSviewer、CiteSpace软件,从发文量、关键词和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梳理和总结了近20年来的湖南省非遗传统美术类保护研究的论文,并根据研究文献数量占比较大的原因着重分析了非遗湘绣、滩头年画和花瑶挑花3个项目的研究现状;同时从非遗传统美术类项目保护角度进行了文献分析,进而认为未来可以从实践出发来探索湖南非遗传统美术类项目的"技艺",从需要出发去探索标准化生产的可能性和可实施性以及品牌建设,从发展出发进行城市设计师服务乡村非遗传统美术的可行性3个方面进一步展开探索.

    湖南省非遗传统美术类回顾保护发展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榫卯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牟彪徐鑫陆展飞
    8-1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榫卯研究长期受到建筑结构和家具学界的关注,为更好地把握其发展动态,以CNKI数据库中涉及榫卯的414篇文献为对象,基于CiteSpace软件绘制的知识图谱进行比较分析,探析榫卯研究的前沿动态、学科分布和研究热点,以期更好地认知基于建筑结构视角关注榫卯本身,以及家具与产品结构的应用和多领域创新发展的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文献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始终围绕关注度高和持续时间长的"榫卯结构及其抗震性能"展开,随后出现"家具与产品"的精细化方向,近期亦出现"儿童玩具、服饰、包装"等领域的多元化设计发展趋势.

    榫卯Citespace可视化趋势

    近20年手机摄影研究综述

    伍海翔黎大志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近20年涉及手机摄影主题的社科类中英文文献进行了广泛检索和梳理,文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和相关专著.研究发现目前手机摄影的文献主要集中在行为与主题、美学与审美、社交与媒介、图像与权力4个方面.可以从美术史的角度对手机摄影的审美趋势、审美心理、艺术价值做进一步的探讨;从社会学的角度探索手机摄影与艺术、社会、文化的关系;从传播学的视角讨论手机这种媒介带来的媒介礼义、图像传播的"视觉语法";还可以从政治学和人类学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手机摄影的图像权利,研究AI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手机摄影的影响.

    手机摄影研究历程文献综述

    醴陵釉下五彩研究现状分析——基于CNKI(2000-2022)数据统计与分析

    曹雨轩刘宇欢张玉山
    18-2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醴陵釉下五彩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釉下五彩研究现状,对釉下五彩知识进行挖掘与共享利用,为釉下五彩的系统性保护、传承、振兴等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文献数据库中2000-2022年有关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研究现状、研究进度、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对20余年来釉下五彩瓷领域的研究进行动态梳理.研究发现,有关釉下五彩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增长势头,尤其是以湖南地区为主,其研究主题主要在釉下五彩的历史溯源、烧制方法、造型艺术及其传承与保护上.釉下五彩研究现状表明,釉下五彩的发展关键点在于器具本身的创新.在研究中还发现,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频次较少,各研究机构与学者之间关联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釉下五彩瓷中国知网文献谱系研究综述知识图谱

    中国锡制产品设计发展研究综述

    王浩丞黄嘉雯严波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国内锡制产品现有研究成果整合梳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寻国内锡制产品设计的趋势和发展方向.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分析锡制产品设计定义,梳理国内锡制产品的研究现状,以设计学理论为基础,历史宏观视角为背景,分析其发展演变的内在特性,并总结锡制产品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中的价值,结合其现存问题对国内锡制产品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提出锡制产品设计发展上"整合设计"观点和原则,国内锡制产品设计研究不仅要拓宽其"活态"传承路径,还要关注设计跨学科交叉研究,为后续锡制产品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锡制产品产品设计传统造物传统文化价值活态传承

    民众记忆与国家设计关照下的呼捷玛斯

    韩禹锋刘金风
    30-3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捷玛斯产生于复杂动荡的苏联社会背景之下,是苏联现代主义设计的发源地,形成了苏联民众的"红色"时代特殊记忆.文章以皮埃尔·诺拉"记忆之场"为理论根基,对呼捷玛斯从民众记忆以及国家设计双重维度方面进行解读与反思.重新审视呼捷玛斯的贡献和价值,思考对现代设计的发展重要意义,以期为将来相似类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国家设计苏联呼捷玛斯构成主义

    脑电技术在乡村景观视觉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温旭鲁苗王嘉怡
    33-36,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脑电技术获取乡村景观评价数据采集新路径,以此探究乡村景观环境与视觉心理的耦合关系,寻找乡村建设中更加普遍稳定的规律.以四川省成都市崇州道明竹艺村为试验对象,利用脑电技术,构建乡村景观视觉心理研究试验模型,并结合问卷调查法对当地乡村景观视觉心理进行综合分析.在乡村景观中,建筑形式、自然植被以及空间尺度等景观视觉要素会影响人的心理感受,使人产生放松或紧张的心理状态变化.结论表明,景观视觉要素设计可以使人产生心理感受变化.

    脑电技术乡村景观视觉心理景观评价景观规划设计

    《天工开物》中设计美学思想体系研究

    王奇邓水兰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工开物》作为中国古典造物理论大总结时期的多向度造物理论著作,是一部中国造物史上鲜有的以济世而"有益于民生日用"为目的、就人民日用器具而穷究本源物质文化的著作.其中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农业、工业与科技等物质生产方面,是其显性的表述,而技术与艺术、工艺与设计等造物文化的论述则是隐性的表述,包括造物文化活动为了谁、服务谁的问题.梳理《天工开物》中的造物美学思想,文章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文献梳理;二是关照设计的现实世界.揭示其所蕴含设计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文章从《天工开物》的哲学认识论出发,透过其备物致用的功能观、制器尚俭的形式观等美学思想,揭示了其作为中国传统造物美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内涵,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基于中国古典设计美学思想,营造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式现代化设计理论体系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与学术意义.

    济世天工开物设计美学民生日用

    从延安出发:陕西红色文化景观特征的解析及阐释

    杨阳冯鑫焯
    41-4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西省是红色资源大省,保留着大量的革命历史遗迹.延安是红色文化景观呈现最完整的城市之一.文章以延安为例,探析陕西红色文化景观特征,陕西红色文化景观经过长期历史文化沉淀,兼具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双重属性,并以连贯性和区域性为主要空间特征.其中连贯性特征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红色文化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具有历史共识和文化认同意义;区域性则是红色文化景观的基本特征,区域性文化景观体系也具有国家象征与地域标识意义.基于此,统筹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景观双重属性,整合连贯性与区域性空间特征是红色文化景观阐释的核心所在.文章研究为陕西省红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推动陕西红色文化景观体系研究的发展.

    陕西延安红色文化景观特征

    基于Julia集的潮汕抽纱装饰纹样分形设计

    陈家竣李鸿鑫张雅
    44-4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形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的微观之中,在农业上常用于土壤特征与农作物结构等的分析.分形图案因其生于自然的特点,在解释自然结构的同时具有艺术性,与传统植物纹样搭配相适应.农作物作为潮汕抽纱纹样的主要题材,文章提出基于Julia集的潮汕抽纱植物装饰纹样分形设计模型,试图更好地实现潮汕抽纱数字化,提供符合当下审美的分形纹样设计,缓解自20世纪90年代工业化冲击后,抽纱从业人员凋零,缺乏从事其纹样设计人员的现状.通过对葡萄、麦穗、花卉等纹样进行归类与分形维度的计算,总结潮汕抽纱植物纹样的分形特征,应用分形艺术软件UF6完成分形纹样设计,与传统潮汕抽纱植物纹样遵循类别、形制进行组合.最后,针对青年群体进行模型输出结果的问卷调研,从民族性、创新性、艺术性、喜爱度验证分形引入潮汕抽纱的可行性,并邀请非遗工作者从生产角度做出评价.结果表明:潮汕抽纱可通过分形设计扩充新的纹样素材,青年群体希望潮汕抽纱能以局部装饰的形式融入日常应用的产品中.在生产上,根据应用于织品、印刷等不同需求,对分形纹样的复杂程度作出考量或简化,为刺绣织品图案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展现分形通过农业所表现的艺术性.

    潮汕抽纱Julia集分形设计装饰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