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廖小平

双月刊

1673-9272

sk2003009@163.com

0731-85658527 85623369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社会科学理论界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者。开办栏目有生态文明研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生态旅游、农林经济管理、法学论坛(环境法学)、公共(行政)管理、金融与财务、国际贸易、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新闻出版、图书馆管理、高教研究、学术争鸣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弘扬与创新

    苏百义李凌波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在中华民族与自然共处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延续着生态文明的智慧结晶,代表着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在不同历史时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丰厚滋养与价值支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回应生态文明发展方向的新理念,将中华传统生态基因与当代生态文明新形态相结合.在哲学世界观层面,以"生命共同体"形象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的"合生"状态,以现代性重塑了"天人合一"思想,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本体论意义上的生态哲学理论基础;在思维方法论层面,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同传统生态智慧相结合,为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方法论指南;在价值理念层面,肯定传统生态文化中生态系统整体价值对于民生的重要意义,从主体性中引申出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民生价值取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古为今用,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传统生态文化基因的对接合流;与时俱进,形成了兼具东方意蕴与时代气息的生态话语体系;返本开新,重焕了传统生态智慧跨越时空间距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在守正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为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推进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复兴提供了方法指导和根本遵循.深入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内在关联,有助于进一步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弘扬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法哲学阐释

    朱晖李梦言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着眼于人类文明形态转换而形成的系统、科学的文明观,渗透着对法哲学方法论的灵活运用,体现了法哲学的思维方式,彰显着法哲学的价值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生态文化、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基础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深入解析我国的生态问题,通过引入生态价值,阐明生态理论,明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通过对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地位进行分析,辩证地指出了二者的法律关系,从而实现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价值追求.以生态文明观引导法治建设,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各个部门法中,进而形成以环境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法律规制体系.同时,基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态系统整体主义而提出的主客一体化和综合协同治理的方法论,也必将有助于推动环境正义和生态法治建设的进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法哲学方法生态法治环境正义

    习近平关于生态安全重要论述蕴含的四个思维方法

    王向志颜优良张红艳
    21-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生态安全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其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法,并主要表现为统筹兼顾,加强对生态安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系统思维;把握关键,妥善处理生态安全中的当前和长远关系、局部和全局关系以及重点和非重点关系的辩证思维;善用法治,依法维护生态安全、严惩破坏生态行为、注重生态伦理引领的法治思维;防控风险,廓清生态安全边界、维护人民生态权益、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思维.这四个思维方法既是习近平关于生态安全重要论述的精髓,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突出体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习近平关于生态安全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与精神实质,也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策略,对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指导生态文明实践和国家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而且它还有益于培养出时代需要的生态公民,从而推动实现生态安全的全球图景.

    习近平生态安全思维方法重要论述

    "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评价:研究进展、挑战与展望

    亢楠楠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确评价"绿水青山"良好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资源永续利用的核心所在.围绕近年来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代表性研究,系统梳理了该领域在评价方法、时空分布及评价结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结果发现:1)现有研究中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类型的定义没有统一框架,部分生态系统及服务类型的价值涉及有限;2)基于一手数据的实证研究数量相对较少,评价方法同质性较高;3)不同研究之间的价值结果差异悬殊,时空异质性考虑不足,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为完善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体系,需细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技术指南,建立可重复、可比较的评价体系;加强生态系统监测,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数据支撑能力;开发动态的价值评估模型,监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动;鼓励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联合,探索交叉学科下的价值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建立强制性约束的区域价值考核制度,丰富价值在规划决策中的应用场景;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市场化交易制度倒逼价值评价体系完善.

    绿水青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价值实现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城市绿色创新——基于中国29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研究

    韩峰毛欣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在绿色创新和绿色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11—2019年中国29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考虑极端值、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指标、控制遗漏变量和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显著成立.2)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技术外溢效应是数字经济推动城市绿色创新的重要机制变量.3)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且除大城市外,数字经济对超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逐步降低.基于以上结论,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强化空间技术外溢效应,提出了促进绿色创新的相关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绿色创新产业结构空间技术外溢

    数字经济下医药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体系构建研究

    李义华邓梦杰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医药冷链物流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为破解医药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断链时有发生等难题,进一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医药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势在必行.通过梳理近年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别从政策、需求、技术、市场主体以及标准化体系等方面对医药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开展可行性分析;并从营运成本、物流效率、环境友好、产业发展4方面对其社会效益进行归纳总结.在对医药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业务流程系统优化的基础上,对其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块和运行机理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结果表明,医药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广阔,医药冷链物流实施共同配送能够起到降本增效、促进合作和提高效率的作用;构建共同配送信息服务平台是医药冷链物流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能够解决供应链相关主体信任缺失、合作关系建立难以及服务监管缺位等问题;依托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资源整合能力,信息服务平台能够在需求预测、货物配载、路径优化以及安全追溯等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

    医药冷链物流数字经济共同配送模式信息服务平台

    野生动物刑法保护的理念嬗变与立法完善

    詹红星王李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生动物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我国野生动物刑法保护规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细化的发展过程.对野生动物的刑法保护理念也随之经历了嬗变,从以经济价值为核心逐渐转变为以生态保护与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并举的二元"生态+安全"价值导向.但现行刑法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仍在行为方式、行为目的、完善与前置规范衔接等方面上存在不足.为更好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实现生态保护与防范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二元目标,建议在现行刑法的基础上增设针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伤害、持有型罪名;取消现行刑法第341条第3款中的"以食用为目的"要件;完善与前置"禁食"野生动物规范的衔接,将"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以此与其他法律共同建立体系完整、系统协调的野生动物保护体系,进一步维护生态安全,预防生物安全风险,防范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贯彻"生态+安全"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

    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立法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

    环境教育对湿地周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效应分析

    王昌海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周边农业生产,特别是农药化肥的持续加大施用,对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造成了较多负面影响.因此,对湿地周边社区农户进行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采用2019年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调查数据,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并分析了环境教育对湿地周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效应.根据经验性检验结果,得出结论:1)在湿地周边社区,环境教育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施用绿色肥料的意愿,同时也能够正向影响农户参与施用绿色肥料的比例.2)农户的湿地保护态度、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家庭的支持行为均能够正向影响参与施用绿色肥料的意愿,但仅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才能够进一步影响农户参与施用绿色肥料的比例.3)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变量均不能够显著影响农户施用绿色肥料的意愿,进一步对"愿意施用绿色肥料"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土地面积以及受教育程度均能够显著影响农户施用绿色肥料的比例.最后得出政策启示:一是构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教育体系;二是加强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建设.

    环境教育湿地保护农户生产行为

    低碳试点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检验

    张东玲倪妮焦宇新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碳试点是中国控制碳排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当前农业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达成低碳试点政策目标的重要一环.以长三角为例,基于该地区2008—2019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低碳试点政策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碳排放设限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发现,低碳试点政策第二批次试点的实施效果最佳,且该政策在苏浙沪地区及中心城市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低碳试点对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具有时间滞后性,在空间上表现为近距离范围内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而远距离范围内则负向效应显著.

    低碳试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地区

    "体制统筹、空间统筹、产业统筹"——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陈雪原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2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制定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要求,从"多维统筹"的视角出发,提出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构建具有顶层设计意义上的"施工路线图".通过"体制统筹、空间统筹、产业统筹",提升集体经济"统"的层级,破除村庄分化与层级固化,打造新形势下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升级版,促进空间与产业优化布局,实现城乡与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三统筹"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存在着彼此之间协同发展的要求,体制统筹是前置条件、空间统筹是结构支撑、产业统筹是逻辑起点,需要实施体制、空间与产业的立体化复合式统筹.进而提出下一步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抓好乡联社建设,建立健全乡镇体制机制;优化集体产业体系,促进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与私营经济之间的融合发展;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水平.

    共同富裕集体经济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