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金融
海南金融

肖毅

月刊

1003-9031

hnfinance@163.com

0898-68562931 68562935

570105

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83号琼泰大厦28层

海南金融/Journal Hainan Financ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海南省金融学会主办的,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直接管理的、海南省唯一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金融理论月刊。《海南金融》以立足海南、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广大作者、读者的服务为办刊宗旨,为各类金融机构、企业和广大读者透析金融热点、探索金融改革、传播金融政策、促进信息交流。我们将努力使《海南金融》成为海南金融机构对外宣传的窗口、国内外金融行业间沟通的桥梁、企业融资的顾问和广大作者、读者朋友学习金融知识的园地和理财的帮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金融科技行业风险识别与溢出效应测度

    谭中明赵夏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大型科技公司凭借资本、技术、平台优势,与金融业加速融合,成为跨界混业的新型大金融科技行业.科技行业逐步金融化,加剧了新旧金融风险叠加、衍化和传染溢出.本文从"太大而不能倒"和"太关联而不能倒"双维角度出发,选取 2015-2022 年银行、证券、保险及港股科技指数作为样本,建立DCC-GARCH-CoVaR模型并结合风险溢出路径,对中国大金融科技行业的风险情况进行识别与评估.结果表明:大金融科技行业收益率波动大于传统金融业;大金融科技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的动态关联性处于较高水平,与银行业动态相关性相对较低;大金融科技行业与传统金融业风险溢出效应有双向性,且呈现不对称性,其中前者风险溢出更为显著,存在明显时变性.本文认为,要有效防范大金融科技行业风险滋生与溢出,必须树立先进监管理念,建立大金融科技行业反垄断机制,改进大金融科技行业监管模式.

    大科技公司金融科技风险识别分析风险溢出效应DCC-GARCH-CoVaR

    适应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的金融机构研究:功能、短板与建议

    易细纯张子豪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机构是金融制度、金融政策承载和实施主体,也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海南自贸港建设及配套的金融功能实现,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机构.通过与国际先进自贸港金融机构对比,海南自贸港金融机构在法人机构数量、专业机构类型、跨境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提出应大力引进外资法人机构,加强专业机构建设,提升支付服务能力,建设跨境保险服务中心,分类支持设立财务公司和财资中心,以及稳步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等政策建议,为海南自贸港健康发展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海南自贸港金融机构金融功能金融开放

    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

    李勇万一览李晓琳刘姣...
    2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即数字人民币(e-CNY)的跨境应用对提升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维护我国金融主权、提升人民币国际话语权有重要意义.海南作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适合发挥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功能.本文对国际与国内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及其跨境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并对海南自贸港发展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的现状、障碍进行剖析,提出推动海南自贸港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的政策建议,以期推进海南自贸港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进程.

    自由贸易港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监管

    绿色金融政策能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绿色信贷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王欢王振宇夏凡王之扬...
    4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绿色信贷指引》,利用 2008-2022 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实施能够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政策通过倒逼企业绿色创新和激励企业绿色治理两条途径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对非国有、规模小、信贷可得性低的企业及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媒体关注能够与绿色金融政策共同发挥协同促进效应.

    绿色金融政策企业高质量发展双重差分模型新发展理念协同效应

    《海南金融》征稿启事

    《海南金融》编辑部
    59页

    "双支柱"调控框架演进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包商银行风险处置为例

    汪卢俊姬宇阳谢姗
    6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双支柱"政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双支柱"调控框架随经济金融深化发展而不断完善,并逐渐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为主向货币政策框架转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并重转变.同时,通过包商银行案例分析可知,利用"双支柱"政策防范、化解和处置金融风险关键在于:一是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管理,隔离实体经济和金融板块关联风险,防范风险在经济金融领域之间相互传染;二是及时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并通过窗口指导、发布公告等手段防范金融风险发生跨机构、跨市场传染;三是要协调各方责任主体,压实出险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责任,共同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双支柱"调控框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包商银行风险处置风险传染

    金融科技场景下引入自动化决策拒绝权的风险化解与制度构建

    徐伟琨
    7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人金融信息作为金融科技场景中最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金融自动化决策程序的应用内嵌复杂的现实风险,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带来挑战.自动化决策拒绝权作为一项新兴权利,为金融信息主体提供摆脱自动化决策程序做出不利结果的权利基础,同时推动金融科技治理法治化进程.在金融科技场景下,引入自动化决策拒绝权能实现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和自动化决策规制正当性;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权利连续机制不详、适用标准不清、例外规定缺失等程序性风险.为了化解自动化决策拒绝权在实践适用中可能出现的难题,应从立法层面明确自动化决策拒绝权的连续机制、细化"重大影响"标准的认定,设计权利的例外规定,完善自动化决策拒绝权适用的权利保障体系以实现金融科技场景中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风险化解.

    金融科技自动化决策拒绝权个人金融信息算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