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融经济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融经济学研究
金融经济学研究

马龙海

双月刊

1674-1625

hnjryj@vip.tom.com

020-37216137 37215360

510521

广州市天河区龙洞

金融经济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设金融强国:概念、定位与政策落点

    王文蔡彤娟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强国"的内涵体现在内外两个维度:对内主要表现为拥有资源配置功能完善、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对外主要表现为在国际金融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能够参与制定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和市场份额.目前中国距离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可从三方面推进金融强国建设:一是落实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特别是通过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提供高质量、普惠性的金融服务;二是完善高质量现代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金融法制建设,保障整个金融体系稳定运行;三是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和改革,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金融强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开放

    金融强国重要论述的逻辑框架、时代内涵及价值意蕴

    周立张永霞
    1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强国重要论述逻辑框架严谨,时代内涵丰富,价值意蕴突出.其逻辑框架主要围绕新时代金融工作根本使命、基本目标和突出特征展开论述;其时代内涵全面体现了党引领金融发展的根本遵循,共同富裕体现公平性、普惠金融发展体现人民性、审慎监管体现专业性、强国理念体现创新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包容性.金融强国重要论述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导向两方面展现了重大时代价值意蕴,继承和丰富了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全面把握了金融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和始终坚持金融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宗旨,为新时代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学理论创新发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金融强国时代使命价值内涵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政策逻辑、内涵要求与中国改革路径优化

    郭洁薛玉飞
    3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金融强国是新时代新阶段中共中央在金融领域的重大创举.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变迁,是中国经济崛起和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探索和创新成果.梳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演变逻辑和现实动因发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能够满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政策供给,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从中共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角度,论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根本遵循,并从"人民性、市场化、国际化、科技化、普惠性、安全性"六大维度,阐释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内涵要求.为更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深度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并增强保持金融稳定性的能力,应当从打造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出发,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全面强化金融监管的前瞻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强国金融改革国家金融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科技-产业:金融强国战略的三元结构和历史演进

    刘典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中国迈向金融强国的现实理论依据及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与金融强国构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相互增强的三元结构.科技创新是推动金融行业转型和发展的关键力量,金融强国战略则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和风险应对机制.实体产业发展不仅是金融强国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也是金融与产业融合的必然结果,昭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数据资本促进产融结合,为金融强国战略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金融-科技-产业"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构成了金融强国战略实现的良性循环格局.

    金融强国科技创新产融结合实体产业三元结构

    金融创新、资源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战略背景下的分析与证据

    庄旭东段军山
    6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中共二十大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背景,系统梳理并实证分析金融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创新水平提升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渠道分析发现,金融创新有助于改善资源错配问题,并且存在金融资源补充效应,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创新促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却增大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不利于共享发展,后续应当重点关注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普惠性和可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环境有助于发挥金融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政府政策引导也对发挥金融创新效应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引导金融创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金融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资源错配建设金融强国

    科技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建设金融强国的理论背景

    邹克周益赞
    7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检验科技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通过扩大实体经济规模、提升科技含量、优化产业结构与改善生态环境,显著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利用不同稳健性检验方法、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等内生性检验方法的回归结果仍然支持该结论.公共科技金融、市场科技金融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公共科技金融对市场科技金融存在一定替代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的促进效应存在由东部至中西部递减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强的时变特征.机制分析表明,市场化对科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促进效应更明显.研究结论对中国在建设金融强国过程中综合利用科技金融、推进市场化进程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科技金融科创金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

    收入风险、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跨期平滑——基于CHFS的经验证据

    杨碧云毛钦兵易行健尹志超...
    9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居民消费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地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降低家庭流动性约束、提高家庭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扩大家庭社会网络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该缓解作用在欠发达地区居民家庭以及低收入居民家庭中更为明显,但受到个体金融素养高低以及社会信任程度高低的限制.因此,需采取措施着力提升国民金融素养,增强居民的社会信任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的经济效应.

    普惠金融收入风险居民消费流动性约束金融强国

    明星分析师关注、企业投资行为与公司价值

    何德旭夏范社
    11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投资行为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双循环"国家战略实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手工搜集2016-2021年明星分析师研究报告数据,研究明星分析师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明星分析师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强股票流动性、解读研发行为,促进企业投资行为,而且明星分析师在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大股东持股比例低、成长性水平较低、公司透明度较低的样本中,结果更加显著,体现其较好的专业胜任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明星分析师能够解读不同盈利分组的投资行为,不存在明显的选择性偏好;与没有明星分析师跟踪的样本相比,明星分析师跟踪对投资行为具有更强的影响;明星分析师通过正向解读投资行为途径,对公司价值挖掘,发挥积极作用.研究结论对发挥明星分析师信息中介作用,优化投资结构与提升投资绩效,提供经验参考.

    明星分析师企业投资行为公司价值

    中国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最优规模度量和配置研究——基于宏观经济部门非预期损失的分析

    王晓婷赵铖沈沛龙
    126-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是建设金融强国战略背景下维护和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通过编制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金融部门、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宏观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运用宏观在险价值方法度量各地区、各部门资产和负债市场价值的非预期损失,估算能充分覆盖重大风险敞口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最优规模和配置比例.研究发现,中国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最优相对规模从大到小依次是: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和金融部门.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地区间规模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相对规模水平较低,西部地区较高.政府部门作为公共部门具有对其他经济主体的隐性担保责任,最终承担其他部门产生但未抵补的金融风险,是金融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应当确定风险适配的目标规模,并实现多层级分部门的有效配置,最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配置体系.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建设金融强国宏观资产负债表宏观在险价值

    双向证券投资与宏观金融风险:效应与机制

    许宁宇超逸
    14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双向开放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有必要评估双向证券投资的宏观金融风险.基于2000-2020年20个新兴经济体的季度数据,研究双向证券投资对宏观金融风险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外商证券投资(FPI)短期内提高新兴经济体宏观金融风险,长期则会降低宏观金融风险,对外证券投资(OPI)对本国宏观金融风险无论短期或长期均未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债权资本,股权资本的风险效应更强;与小规模相比,大规模FPI的风险效应更强;从经济体各部门来看,长短期风险效应适用于企业部门与政府部门,FPI能够抑制金融部门违约风险,家庭部门则并不敏感.机制分析发现,FPI短期内通过促进本国信贷规模扩张提高宏观金融风险,长期通过增强本国金融市场流动性降低宏观金融风险.研究结论可为新兴经济体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以及为中国高质量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参考依据.

    外商证券投资对外证券投资宏观金融风险金融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