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融经济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融经济学研究
金融经济学研究

马龙海

双月刊

1674-1625

hnjryj@vip.tom.com

020-37216137 37215360

510521

广州市天河区龙洞

金融经济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百度搜索指数的中国经济不确定性指标研究

    舒海兵孟辰陈毓琳李楠...
    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百度搜索指数,构造测度中国经济不确定性的全国和地级市层面的日度指标.与现有基于新闻报刊中关键词词频构造的指标相比,该指标对重大事件的响应更为及时,反应更为强烈且领先于现有指标.基于该指标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指标有助于预测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变化,而现有指标则没有帮助;同时,用该指标刻画的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企业投资强度降低,现金持有水平增加,特别是控制了企业利润因新冠疫情大幅下滑的因素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与相关理论的推论和常识相一致,而用其他现有指标则无法得出以上结果,说明该指标能有效刻画经济不确定性.通过利用网络即时数据和合理构建关键词词库,使得该指标不仅能及时有效地刻画经济不确定性,而且能刻画地区经济不确定性的差异,为与经济不确定性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参考.

    经济不确定性百度搜索指数VAR模型脉冲响应

    商品期货市场中的频域"涟漪效应"——一种基于避险视角的双向"涟漪"指数方法

    张旭杜钰婷刘晓星
    2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识别商品期货市场中的网络外溢和"涟漪效应"是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依据.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避险视角的双向"涟漪"指数检验方法,利用5分钟高频数据和小波包分解法,从频域视角检验商品期货市场中的双向"涟漪效应".研究发现,商品期货在样本期内的平均风险传染效应均大于避险效应,在中频尺度下,避险型"涟漪效应"更加显著.玉米、豆油、动力煤、黄金分别为低频、中低频、中频和高频尺度下的避险中心,铁矿以及产业链相关的甲醇、乙烯和焦炭在各时间尺度下均为相对稳定的强风险中心.此外,股灾和贸易摩擦时期的避险效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此,应提升市场透明度和公信力,以有效降低商品期货的异质性波动风险,防止由此产生的"涟漪效应".

    商品期货涟漪效应双向检验频域分析高频数据双向"涟漪"指数方法

    流动性供给、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与流动性分层

    王妍林思涵王继红
    3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微观结构出发,基于整合的同业存单发行数据、信贷收支数据以及财务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间市场融资流动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进而分析中央银行流动性供给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分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常备借贷便利提供的短期流动性供给可能会提升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引发流动性分层问题,在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后,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引发流动性分层的主要原因是不完全融资可得性导致的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差异.因而,可将央行流动性供给和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总量和结构变化纳入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以预防流动性集中投放引发的流动性分层问题.

    流动性供给资产配置结构同业存单流动性分层

    负担还是红利:最低工资政策如何影响城商行信贷风险

    王龑
    5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6-2021年中国124家城商行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上调省内最低工资标准对城商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红利效应本身大于负担效应,但由于城商行资产端的对公贷款多、零售贷款少,负担效应的总体影响大于红利效应,因而最低工资政策整体上表现为加剧城商行信贷风险.宏观层面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加剧最低工资政策对城商行的冲击;微观层面上,优化零售转型,增加资产端的零售贷款配置比例,有助于城商行抵御最低工资政策的冲击.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上调省内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配合性地采取严监管、降税费、稳增长政策,抑或提高最低工资调标的独立性,均有助于抑制上述政策对城商行信贷风险造成的冲击.建议城商行积极推进零售转型,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冲击,同时建议地方政府提高最低工资调标的独立性,并进行合理的政策搭配.

    最低工资信贷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零售转型政策搭配

    "双支柱"政策调控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时变关系研究:基于TVP-SV-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丁黎黎赵忠超王垒
    7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科技发展和市场制度变革给传统金融体系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双支柱"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面临严峻考验.借助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双支柱"政策调控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动态脉冲效应.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果呈现出阶段性的演化特征,二者的协同效应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资产的过度配置.相比制度环境冲击,"双支柱"政策调控在面对金融环境冲击时表现出更强的作用效果和力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双支柱"政策通过资本流动管理、资产价格稳定和金融风险缓释途径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且对流动性与非流动性金融资产配置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理解实体企业金融化和完善金融市场制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政府相关部门依据金融环境和制度环境进行"双支柱"政策调控的动态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双支柱"政策调控金融资产配置TVP-SV-VAR模型时变参数估计

    商业信用、融资渗漏与小微经营者信心

    王禹曹以伦
    8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引入赊销因素的企业现金管理模型,利用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研究商业信用供给对小微经营者信心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小微企业供给的商业信用越多、期限越长,小微经营者信心越弱.机制方面,商业信用供给产生了融资渗漏效应,导致小微企业的银行信贷、政策性资源、民间融资和经营利润向客户渗漏,进而降低小微经营者的信心;其中,银行信贷渗漏造成正规融资渠道供需两侧的双重挤压效应;政策性资源渗漏中,相对于减免型政策,增补型政策的渗漏效应更加显著.更进一步,商业信用供给对经营者信心的负向影响在客户议价能力较强、创新活动更多以及关系投资更密集的小微企业中更显著,而较好的地区营商环境和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能够显著缓解信心减损效应.基于此,建议加强商业信用监管,保障小微企业应收款项高效回收,以提振小微经营者信心.

    商业信用银行贷款融资渗漏现金管理小微经营者信心

    正规金融支农有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吗——以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为例

    洪炜杰
    10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以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试点为例,利用各县域2006-2021年工商注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分析正规金融支农如何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研究结果显示,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能够显著增加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该政策的作用效果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而削弱,随着地方涉农财政支出的增加而强化,并受到奖励资金中央地方分担比例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显著提高县域的粮食产量.因此,财政引导的正规金融支农能够有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应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在奖励支出中的分担问题.

    金融支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安全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

    财政收支的货币效应:理论机制、经验证据及政策蕴含

    刘朝阳张祎张璐
    12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收支的货币效应理论,在财政与金融之间搭建了一座理论桥梁,对新时期中国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采用部门资产负债表法,通过构建"多元双层"货币供给理论模型,分层揭示基础货币供给与存款货币供给的一般规律.采用联立方程模型、SVAR模型和梁氏因果检验法对财政收支的货币效应命题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消长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即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具有"扰动效应",财政收入引起基础货币与存款货币同时、等量湮灭,财政支出引起基础货币与存款货币同时、等量创造.相比于对存款货币的影响,财政收支对基础货币供给的扰动效应更剧烈.中国存款货币实际供给量已接近现存基础货币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共同决定的货币上限,财政收入缴库引起基础货币湮灭可能会诱发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基于此,应建立财政部门与央行部门的常态协调沟通机制,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存款制度和国库现金余额目标管理制度,财政主动有为,更好发挥在稳金融、稳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财政收支的货币效应"多元双层"货币供给货币创造货币转移货币湮灭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短债长用——基于投融资双重路径的检验

    贾秀彦狄灵瑜吴君凤
    14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短债长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短债长用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企业的长期融资能力和降低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缓解短债长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影响在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经济后果检验显示,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和提高企业未来的增长能力,短债长用起中介作用.基于此,企业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监管机构则需要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

    数字化转型短债长用长期融资能力过度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