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燕萍

双月刊

1006-2920

xbbjb@vip.163.com

0371-65682637

450014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21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学班主任领导力提升路径研究

    周倩王俊菲刘柯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班主任是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他人.提升小学班主任领导力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杨思卓六维领导力理论,可以将小学班主任领导力划分为七个维度.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班主任领导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评价力表现最为突出,在总维度中排名第一,得分较高的还有感召力和教导力,组织力、学习力、前瞻力和决策力也有突出表现.整体来看,小学班主任的权力性领导力较强,但各维度发展不够均衡,需要从小学班主任自身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支持层面进行改进.

    小学班主任领导力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究

    吕莎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对新时代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促使医学人才培养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数字技术驱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变革,加快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时代价值.为此,迫切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理念,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育人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发展,让数字技术激活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

    健康中国战略思想政治教育医学院校教育数字化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名公告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期刊中心
    68页

    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现路径

    王洪庆王蒙胡熠玮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省域间制造业联系强度、省域间制造业发展差距和省域间制造业增长差异三个层面,运用熵值法测算省域间"点对点"形式的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进而利用期望求值法确定 2012~2021 年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我国整体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东部、中部地区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均高于全国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政府财政支出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现阶段人力资本水平不利于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

    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机制研究路径识别

    地方国企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实践探索及对策——以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朱向国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地方国有企业,其下辖的 16 家医疗机构是河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阻碍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辖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突破,全面运营管理亟待加强统筹协调.为促进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辖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必须重塑管理体制,完善考核机制;遴选优势区域,完善资金要素支持,形成医疗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区.

    地方国企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实践探索对策

    闵虹教授应邀到校作学术报告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期刊中心
    82页

    基于校雠和注释的《路史校注》研究

    卞仁海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彦坤所撰《路史校注》校勘参检六家版本,或择善而从,或新出己意,皆力求详尽精审;注释有源必溯、求真求切,疏通文义怡然博洽.《路史校注》的出版是彪炳古籍整理史册的大事,不仅填补了相关校注的空白,还为当今的文史研究者在利用《路史》时提供了上佳的校注本.

    《路史》《路史校注》古籍整理注释学校雠学

    《文心雕龙》"文才"论内蕴与生成背景管窥

    李悦诚任竞泽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才"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概念.自先秦至魏晋,"才"这一术语逐步由论人到评文.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文才观,主要包括"才源天授,才主学辅""骋才驭奇,修德为器""因性练才"三个方面.文学场中的才性论中杂糅着诸多社会因素,魏晋时期奉命创作与即兴创作使"文才"受到追捧,作者地位与交际圈影响了才名的评价与传播.刘勰以"才"论文,重视文才的观念符合魏晋时期逐渐兴起的崇才思潮和文学场的变化.

    《文心雕龙》文才社会背景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刊致辞

    王雪云李学志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