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王清连

月刊

1673-6060

xbskban@163.com

0373-3693077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更多>>《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科技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382/Z,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3-6060。主要刊登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德育、文学、艺术以及理论研究、高等职教、农村职教、教育与经济、职业指导、比较职教、教育管理、课程研究、教学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未曾发表过的学术论文。主要读者对象为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职教管理及研究部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广大师生。学报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新闻出版的有关方针政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办刊方向,以“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法规,报道科学技术先进成果,传播科技文化信息,探讨交流学术思想,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办刊宗旨,发挥教学、科研的阵地和窗口作用,努力把提升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劳动竞赛的集体记忆

    胡静
    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竞赛活动为表现方式的劳动,契合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和战时需求。通过"集体记忆"的形式,呈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革命中组织群众、团结各阶层的动员能力,彰显民众自力更生、艰苦奋进、勇于创新的品格,从而唤醒个体政治角色意识和延续群体价值认同的路径,为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凝聚身份共识提供精神支撑。

    集体记忆劳动竞赛劳模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组织优势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基本问题探究

    周莹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论断。组织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阶级基础、斗争环境等有机结合的产物。用组织优势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活的实践逻辑,同时也有着复杂的运行机理。解决组织管理、执政实效、存续发展等难题要继续发挥组织优势,持续优化组织路线,激发组织能动性,增强组织发展动力,在锻造独特而强大的组织优势过程中实现党自身的不断发展。

    中国共产党大党独有难题组织优势

    从酝酿到成熟:马尔库塞生态批判思想的发展轨迹

    黄飞瑜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尔库塞生态批判思想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作用不可忽视。其生态批判思想的发展经过酝酿期、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四个阶段,从初探生态问题,到提出"新自然"和"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再到深入探索应对社会总体异化的自然解放道路,最终形成了专门化与系统化的生态批判理论。探讨马尔库塞的生态批判思想轨迹,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其思想的理解,而且可为促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马尔库塞生态批判发展轨迹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内涵阐释、历史观照与推进路径

    管辉张少华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命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所在。正本清源,可以从粮食安全、共同富裕、农耕文明、生态农业、城乡融合五个维度来解读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独特内涵。追本溯源,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地位巩固、优势强化、路径探索、思路清晰的演进过程。立足现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双层经营体制,赓续农耕文明,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继续推进的有效路径。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共同富裕城乡融合生态化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地区差异及演变规律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陈转青薛琰段晨炜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基于河南省2014-2021年的数据,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跨入农业绿色发展高水平区域行列;四大经济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豫西豫西南地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黄淮地区。因此,应聚焦农业污染治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化生产;利用邻近地区优势,统筹全局协同发展,以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测度河南省地区差异演变规律

    黄河流域数字农业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邵明振苏金媛白宏洁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之一。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9省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黄河流域各省数字农业和乡村振兴两个综合评价指数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高度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在空间分布上,二者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表现为黄河流域的下游省份大于中游省份大于上游省份的空间差异格局。因此,应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促进数字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针对黄河流域各区域乡村差异,应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实现数字农业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协调发展;积极推进黄河流域一体化、均衡化发展,以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

    黄河流域数字农业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模型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基于CRITIC-障碍度模型的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王子麒陈军民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高质量发展事关国计民生,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粮食生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选取2012-2021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综合测定并构建CRITIC—障碍度模型。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均影响权重最大;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智慧农业推广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影响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耗水强度、农药使用强度和粮食产业人均收入等。因此,应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智慧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高质量发展障碍度模型CRITIC粮食产业河南省

    ESG表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王文兵王罗安
    58-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ESG是企业履行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的核心框架及评估体系。为了促使上市公司进一步重视ESG实践,以沪深A股2010-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ESG表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G表现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在ESG表现和公司绩效之间起调节作用,高科技行业、重污染行业以及低市场化地区的上市公司ESG表现对其绩效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公司应加强ESG表现,推动绩效提升,加强与机构投资者的互动,针对行业和地区差异制定ESG战略;政府应强化ESG信息披露政策,支持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提供差异化政策支持。

    ESG表现公司绩效机构投资者持股

    利益衡量视域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法律保护研究

    吴镱俊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律保护业已成为法律制度层面的重要议题。然而,人工智能不符合劳动财产论对财产权主体的要求,亦不具备享有著作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引入利益衡量理论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所涉利益进行细分,可有效纾解这一理论困境,即在制度利益视域下,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设立专门的法律;在社会公共利益视角下,运用法律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公共产品属性进行保护;在个人利益维度,通过邻接权制度的扩张对人工智能的投资者以及生成内容的传播者实现有效保护。

    利益衡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法律保护

    论龙部字考证与龙文化再阐释

    黄交军李国英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属炎黄子孙普遍认可的文化符号、集体记忆、共同图腾,并以文字代码的形式层累凝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明根脉、意识底座。考诸《汉语大字典》龙部字词,探悉古人以龙为核心构建一语义鲜明、错落有致的龙族认知范畴,有力证实了龙文化起源于中国本土。有别于西方的"dragon",龙在中华民俗信仰中以雨神、水神的灵异身份频繁出现,是东亚农耕文明发达的忠实见证。更为重要的是,褒龙爱龙之共同情感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最终演绎成一种极为稳定的"大一统"叙事结构、民族共识。要之,龙堪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精神标识,弥漫着无穷的生命活力、浩然正气。

    龙部字龙文化龙族范畴崇龙古俗褒龙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