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新友

月刊

1004-3268

hnnykx@163.com

0371-65739041

450002

郑州市农业路1号

河南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等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性农业科技期刊。全国农业核心期刊,河南省优秀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还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相当多的文章被英国CAB、美国AGRIS收录。本刊自1972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农村经济主战场,重点报道全省农业科技界的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已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深受农村干部、广大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朋友喜爱。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树、蔬菜,畜牧兽医,水产,特种种植与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新品种、新技术、产品等。本刊信息量大,发行范围广,已成为省内外农资企业、科研院所发布广告信息的重要媒体,广大读者获取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的主要渠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再生水农业灌溉中生物污染物研究进展

    张红伟崔丙健刘春成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安全利用再生水是缓解农业灌溉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再生水含有一定的营养元素,但也含有一定的危害元素。为给农业灌溉再生水安全利用提供参考,从再生水定义与利用、生物污染物类型、生物污染风险识别以及再生水水质风险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再生水农业利用研究的重点:通过长期定位试验评估再生水利用安全性;分析再生水中抗生素等新兴污染物的半衰期等,并制定相应利用标准;研究低成本、快速污水处理工艺。

    再生水农业灌溉生物污染物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灌浆期籽粒氮、锌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张盼盼乔江方李川张美微...
    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郑单958和谷神玉66为研究对象,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施氮量[225 kg/hm2(HN)、180 kg/hm2(MN)、90 kg/hm2(LN)]和4个喷锌时期[不喷锌(Zn0)、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4。5 kg/hm2(Zn1)、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4。5 kg/hm2(Zn2)、大口期喷锌4。5 kg/hm2(Zn3)],分析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灌浆期籽粒氮、锌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为生产上氮、锌肥的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夏玉米籽粒中氮、锌含量总体上明显下降。成熟期,以MNZn2处理谷神玉66籽粒氮含量最高,为14。64 g/kg,氮累积量则以MNZn2处理郑单958最高;MNZn3处理谷神玉66的籽粒锌含量和累积量较高。MN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50。42 kg/hm2和44。20%,且锌转运量最高,为61。68 g/hm2;Zn2处理氮花后吸收量及其贡献率和锌转运量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54。56 kg/hm2、44。31%和17。26%;且这2个处理下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较高。氮转运量与氮、锌花后吸收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锌花后吸收量与籽粒中氮、锌含量和氮花后吸收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在夏玉米大田生产中,施用氮肥180 kg/hm2,结合拔节期和大口期1∶1叶面喷施锌肥,能促进夏玉米灌浆期对氮、锌元素的吸收和转运,提高籽粒氮、锌含量,并能维持高产,达到籽粒产量和锌营养品质同步提高的目的。

    夏玉米氮锌配施灌浆期氮元素锌元素吸收转运

    施氮量对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乔江方何佳雯侯传伟张美微...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脱水速率不同的2个夏玉米品种迪卡517(DK 517,脱水速率较快)和郑单1002(ZD 1002,脱水速率较慢)为材料,研究施氮量[0 kg/hm2(N0)、180 kg/hm2(N1)、300 kg/hm2(N2)]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脱水速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DK 517和ZD 1002籽粒干质量总体上均逐渐增加,行粒数和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籽粒粗蛋白含量增加,粗淀粉含量降低。N1处理总体上籽粒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和最大灌浆速率最高,活跃灌浆期最长,行粒数最多,进而产量最高,分别为9 694。60 kg/hm2和11 204。56 kg/hm2,且籽粒粗蛋白含量较高。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不同脱水类型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影响不同。授粉后15~24 d,不同处理夏玉米籽粒含水量之间差异显著,授粉后58 d,DK 517籽粒含水量表现为N2>N1>N0,ZD 1002籽粒含水量表现为N1>N0>N2。授粉后49~58 d,N0处理籽粒脱水速率最高。与ZD 1002相比,DK 517籽粒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和最大灌浆速率较高,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较早,活跃灌浆期较短,籽粒含水量较低,灌浆前期籽粒脱水速率较低,中后期较高,行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较低,籽粒粗脂肪含量较低,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较高。籽粒脱水速率与穗粗、秃尖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穗长和粗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施氮180 kg/hm2可促进夏玉米籽粒灌浆,提高产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

    夏玉米施氮量籽粒灌浆籽粒品质脱水速率植株性状

    兼顾江汉平原水稻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优化施锌量研究

    刘越周梦罗海伟党程成...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田条件下,以4个水稻品种(立香85、象牙香占、合两优927、昌两优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基施锌肥研究不同施锌量[0 kg/hm2(CK)、7。5 kg/hm2(Zn1)、15 kg/hm2(Zn2)、30 kg/hm2(Zn3)]下水稻产量、品质的变化,为江汉平原优质稻锌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锌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水稻产量随着施锌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总体上以Zn2处理最高,Zn1处理次之。立香85、合两优927、昌两优8号以Zn2处理产量最高;象牙香占以Zn1处理产量最高,Zn2处理次之。施锌处理产量较CK增加了8。1%~28。8%。施锌对稻米加工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整体以Zn1和Zn2处理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较高。不同施锌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因品种而异,其中,立香85以Zn1处理最高,昌两优8号以Zn2处理最高,象牙香占和合两优927以Zn3处理最高。对于淀粉RVA谱特征值,立香85、象牙香占、昌两优8号均以Zn1处理崩解值最高;消减值表现为立香85和合两优927在CK下最低,象牙香占和昌两优8号在Zn1处理下最低。各品种粗蛋白含量随施锌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立香85、合两优927均以Zn1处理粗蛋白含量最高,象牙香占和昌两优8号均以Zn2处理粗蛋白含量最高。总体上,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均以Zn2处理最高,谷蛋白含量以Zn1处理最高。糙米、精米锌含量也随着施锌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立香85、合两优927均以Zn1处理糙米锌含量最高,分别为23。1、19。8 mg/kg;象牙香占和昌两优8号均以Zn2处理最高,分别为20。0、17。7 mg/kg。各品种糙米锌含量均大于精米锌含量。综合水稻产量、品质等多方面因素来看,江汉平原施锌处理以Zn1—Zn2为优,施锌量为7。5~15 kg/hm2。

    水稻锌肥产量品质锌含量

    海拔高度对烟叶生长代谢及烤后品质的影响

    宋绍森杨杰段旺军陈思昂...
    5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四川凉山烟区不同海拔高度对烟叶生长以及烤后品质的影响,以烤烟品种YKS-9为供试品种,在四川凉山1 800、2 000、2 200 m三种海拔高度处进行试验,研究海拔高度对YKS-9农艺性状、烤后烟叶品质、鲜烟叶超微结构和叶片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2 000m高度处的烟株农艺性状及烤后烟叶品质较好,2 200 m高度处农艺性状及烤后烟叶品质最差;随着海拔升高,烟叶细胞内液泡体积增大,细胞内产生更多、更小的线粒体,且叶绿体内淀粉粒数目增多、体积增大,但叶绿体片层数和垛叠程度减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3个处理组间共筛选出102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多数糖类(D-半乳糖酸、D-甘露糖、D-阿洛糖、D-塔格糖)、部分氨基酸类(L-天门冬氨酸、L-瓜氨酸、L-苏氨酸、D-脯氨酸、2,3-二羟基-3-甲基丁酸、丙氨酸)、莽草酸代谢相关物质(L-苯丙氨酸、莽草酸、奎尼酸)相对含量均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而嘌呤代谢物质(鸟苷、腺嘌呤)以及苯丙烷代谢相关物质(山奈酚、芸香苷、绿原酸)相对含量随海拔升高急剧上升。整体而言,在四川凉山烟区海拔2 000m处种植烤烟最为适宜,1 800 m处次之,2 200 m处较差。

    烤烟烟叶海拔农艺性状品质超微结构代谢组学

    滴施烯效唑复配促进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任若飞赵强王自然谢佳...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滴施烯效唑复配促进剂对棉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促进棉花栽培向轻简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棉花品种新陆早42号为田间试验材料,以叶面喷施缩节胺为对照(CK),设置滴施烯效唑分别与噻苯隆(T1)、胺鲜酯(T2)、萘乙酸(T3)、氯吡脲(T4)复配4种药剂组合,于棉花化学打顶时施药一次,比较滴施烯效唑复配促进剂对棉株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施烯效唑复配促进剂能够控制棉花株高和果枝生长,其中T1处理棉花株高在施药后14、21、28 d分别较CK显著降低2。47、2。17、2。34 cm,吐絮期第3、第6和第9果枝长分别较CK显著缩短20。0%、20。7%和36。7%;T2处理棉花株高在施药后14、21 d分别较CK显著降低0。74、1。27 cm,施药后28d与CK差异不显著,吐絮期第3、第6和第9果枝长分别较CK缩短9。1%、12。0%、36。6%,蕾铃干物质积累量在施药后40、50 d较CK分别提高7。32%、19。13%,其生殖器官占比较CK分别增加6。09%、4。94%。4个滴施处理以T2处理单株结铃数最高,较CK显著提高3。28%,且其衣分相对较高,皮棉产量高达3 294。77 kg/hm2,较CK显著增加8。10%;各处理棉花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综上,滴施烯效唑复配胺鲜酯能有效改善棉花农艺性状,提高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单株结铃数及产量。

    棉花烯效唑促进剂农艺性状产量品质

    外源施用磷肥缓解小麦镉积累的效应

    王俊李广鑫李畅刘红恩...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外源施用磷肥对小麦镉(Cd)积累的影响,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在Cd(4 mg/kg)胁迫条件下,外源施用磷肥对土壤Cd有效性及小麦各生育时期(拔节期、扬花期和成熟期)Cd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供磷处理[P150(磷酸二氢钾,以P2O5计,150 mg/kg)、P600(磷酸二氢钾,以P2O5计,600 mg/kg)]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含量,并随小麦生育时期呈现降低趋势;整体上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在拔节期、扬花期及成熟期分别下降了23。02%和28。79%、22。66%和36。73%、29。41%和28。53%。与不施磷(P0)处理相比,P150处理小麦生物量最高,表明在Cd胁迫条件下,过量施用磷肥不能继续增加小麦生物量。Cd胁迫条件下,外源供磷(P150和P600)处理主要降低了小麦根系Cd含量,在拔节期、扬花期及成熟期分别下降了20。40%和13。32%、1。81%和30。73%、14。80%和32。01%。外源施用磷肥显著降低成熟期Cd由根系向籽粒的转移,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根系向籽粒的转移系数分别下降了48。72%、42。32%。综上所述,外源施用磷肥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通过减少小麦根系对Cd的吸收以及成熟期Cd向籽粒的转运,显著缓解了Cd对小麦的毒害,并提高了小麦生物量。

    小麦磷肥镉积累吸收缓解

    微生物复合菌剂添加对白酒酒糟堆肥腐熟速度的影响

    曾祥江友峰杨明开程利芳羽...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白酒酒糟堆肥的腐熟速度,以酱香型白酒酒糟为主要原料,添加曲草和钙镁磷肥调节通气性和pH值,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进行36d的堆肥试验,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值、电导率值、氮含量和种子发芽指数,探究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组成的复合菌剂的添加对堆肥过程及腐熟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接种菌剂的对照组和复合菌剂组各自经历30d的高温期后进入降温期,达到了高温堆肥的无害化要求。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菌剂使堆肥1~19 d的堆体升温速度增加0。16℃/d,1~9 d的pH值增速提高0。04/d,18~24、30~36 d的电导率值降低0。15~0。30 mS/cm,同时12~36 d铵态氮的积累减少20。81%~33。23%。添加复合菌剂后,种子发芽指数于第30天升高至70。85%,达到有机肥腐熟标准,而对照组仅为47。21%。综上,复合菌剂通过加快有机物降解、快速改善酸性环境、降低盐含量和铵态氮含量,促进种子发芽指数快速提高,加快了白酒酒糟堆肥进程,提高了堆肥腐熟速度。

    白酒酒糟好氧堆肥种子发芽指数堆肥腐熟度微生物菌剂

    棘孢木霉PT-29与枯草芽孢杆菌S-16共培养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控作用

    张尹强郝建秀赵远征王东...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铃薯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可对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造成严重危害,在全国主要马铃薯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减少化学药剂防治马铃薯枯萎病带来的弊端,提高生防菌剂效果,研究了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PT-29 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16对马铃薯枯萎病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2株菌共培养发酵液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马铃薯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菌单培养和3种比例共培养发酵液对尖孢镰刀菌均有抑制效果且以PT-29与S-16共培养发酵液组合B1T1(比例为1∶1)抑制效果最佳;单培养S-16的发酵液(B)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为60。09%,单培养PT-29的发酵液(T)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为54。85%,B1T1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达到73。44%。此外,B1T1+FO(接种尖孢镰刀菌)处理的马铃薯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高于FO处理,峰值相比于FO处理分别提高56。44%、766。89%、111。84%、179。34%。综上所述,PT-29与S-16共培养发酵液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单培养发酵液,为复合微生物防治马铃薯枯萎病提供了理论支持。

    马铃薯枯萎病棘孢木霉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效果防御酶

    暹罗芽孢杆菌Y-54对番茄叶霉病的生防作用

    曾婉宁王彦譞王繁珍陈招荣...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暹罗芽孢杆菌Y-54对番茄叶霉病的生防作用,给番茄叶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对峙及显微观察方法测定菌株Y-54对导致番茄叶霉病的黄褐孢霉菌的抑制作用,以灌根法研究拮抗菌株Y-54在番茄中的定殖变化,采用浸种法和灌根法研究菌株Y-54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生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Y-54及其发酵液和无菌滤液均对番茄叶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到78。42%、86。42%和91。26%;无菌滤液可使番茄叶霉病菌菌丝变形弯曲、萎缩、膨胀、断裂等;菌株Y-54在接种30d内均可在番茄根茎叶部位定殖,15~18 d时达到定殖高峰,其中在根部的定殖量始终高于其他部位。菌株Y-54可以有效地促进种子的萌发,其发酵原液(0×)可使种子发芽率达到最高,为93。33%;并且能有效促进幼苗根长、株高、鲜质量、叶绿素含量等各项指标的增长,发酵原液(0×)和10×、20×发酵液的促生作用显著高于无菌水(CK)。菌株Y-54发酵原液(0×)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在7d和14d时分别达68。04%和71。07%,接近于苯醚甲环唑处理,显著高于喷施多菌灵处理。综上,菌株Y-54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是一株值得深入开发利用的生防菌。

    番茄叶霉病暹罗芽孢杆菌定殖促生作用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