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新友

月刊

1004-3268

hnnykx@163.com

0371-65739041

450002

郑州市农业路1号

河南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等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性农业科技期刊。全国农业核心期刊,河南省优秀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还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相当多的文章被英国CAB、美国AGRIS收录。本刊自1972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农村经济主战场,重点报道全省农业科技界的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已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深受农村干部、广大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朋友喜爱。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树、蔬菜,畜牧兽医,水产,特种种植与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新品种、新技术、产品等。本刊信息量大,发行范围广,已成为省内外农资企业、科研院所发布广告信息的重要媒体,广大读者获取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的主要渠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氮素抑制剂研究进展

    黄铂轩郑苍松孙淼邵晶晶...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素抑制剂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减少施氮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等优点,为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了技术途径,其主要包括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就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的研发历史、作用机制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氮素抑制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氮肥利用率作用机制

    葱属植物缓解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郭嘉宁李楠楠李坤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作障碍在粮食作物、果树、蔬菜、中草药等植物上普遍发生,制约着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间作、轮作及套种等种植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措施,可以调控连作作物根际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减轻连作的危害。葱属植物含有多种生物成分,包括有机硫化合物、皂苷、类黄酮等,常作为间作、轮作或套种作物以缓解连作障碍。阐述了葱属植物对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并从植株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根系分泌物特性和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方面探讨了葱属植物对连作障碍的缓解机制,分析了葱属植物根系分泌物及植株挥发物中含有的生物成分,最后针对葱属植物缓解连作障碍机制的研究方向及有效物质开发提出了展望,为进一步发挥葱属植物在缓解连作障碍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葱属连作障碍生理指标土壤微生态环境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气孔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李方杰常志杰史大坤卫晓轶...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个玉米品种[伟育618(WY618)、MY73、豫单9953(YD9953)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置4个品种单作和3个间作处理,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玉米叶片气孔特征、空间布局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从气孔的角度为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能够提高产量,其中,在WY618与MY73间作和WY618与ZD958间作中,WY618间作产量比WY618单作分别显著增加9。41%和12。94%;WY618与MY73间作和WY618与ZD958间作中均是WY618更具有产量优势,WY618与ZD958间作的土地当量比为1。08,间作优势最明显,WY618与MY73间作次之;玉米间作能够提高叶片近轴面和远轴面气孔密度、长度、宽度、周长、面积和形状指数,并且使气孔空间布局更加规则合理;叶片远轴面气孔密度、宽度和面积与产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可以改善叶片气孔特征和空间布局,利于产量提高。

    玉米基因型间作产量气孔特征气孔空间布局

    油莎豆茎豆形成相关代谢物挖掘及通路富集分析

    郭晓阳腊贵晓许欣然余彦鸽...
    3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挖掘油莎豆匍匐茎形成茎豆过程中的关键代谢物质,调控匍匐茎形成更多的茎豆,以匍匐茎及新茎豆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挖掘与茎豆形成相关的差异代谢物质,并富集差异代谢物相关的KEGG代谢通路。结果表明,未膨大匍匐茎(PFJ1)、膨大匍匐茎(PFJ2)及新茎豆(JD1)3组样本中共检测到1 217个代谢物。按照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P<0。05且差异倍数(FC)>2或FC<0。5的条件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JD1 vs PFJ1筛选到3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26个上调表达,9个下调表达;JD1 vs PFJ2筛选到57个差异代谢物,其中50个上调表达,7个下调表达;PFJ2 vs PFJ1筛选到3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3个上调表达,36个下调表达。利用数据库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分析,差异表达代谢物主要被鉴定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黄酮类、苯丙素类、酚类等。差异表达代谢物相对含量分析显示,JD1谷胱甘肽含量是PFJ1的14。021倍、PFJ2的29。195倍;JD1 3-甲基组氨酸含量是PFJ1的10。463倍、PFJ2的129。931倍;JD1山柰酚含量是PFJ1的0。421倍、PFJ2的0。358倍。进一步的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代谢物主要富集到氨酰-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及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黄酮及黄酮醇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综上,与油莎豆茎豆形成相关的代谢物质主要为氨基酸类及黄酮类物质;代谢通路主要集中在氨酰-tRNA生物合成及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途径中。

    油莎豆匍匐茎茎豆形成代谢组学氨基酸类黄酮类

    叶面喷施纳米碳溶胶对盆栽烟苗生长的影响

    陈丽娟胡慧博宋祖国杨建礼...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纳米碳溶胶在烟草叶面喷施的作用效果,设置0(CK)、10、40、70、100µg/mL 5个质量浓度,研究其对烟草幼苗叶片最大长度和宽度、植株鲜质量、光合作用、质体色素含量、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形态和特性以及氮、磷、钾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40~100µg/mL纳米碳溶胶可以促进烟草叶片长度的伸长,对叶片宽度的扩展几乎无影响;40、70µg/mL纳米碳溶胶处理,叶片地上部分的鲜质量均与CK呈显著差异;随着纳米碳溶胶质量浓度增加,烟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40、70µg/mL处理效果较为显著;质体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40、100µg/mL处理的质体色素含量均与CK呈显著差异;40、70、100µg/mL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CK,其中40µg/mL处理达到最大值;喷施40、70µg/mL纳米碳溶胶对烟草根系平均直径、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增加均具有积极效果;40、70µg/mL纳米碳溶胶可以显著促进烟苗对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吸收。综上,烟草幼苗叶面喷施40~70µg/mL纳米碳溶胶最有利于促进烟草植株生长。

    烟草盆栽烟苗纳米碳溶胶鲜质量光合作用硝酸还原酶根系特性

    基于多指标和多元统计分析的百两金综合质量评价

    胡优琼姜金香黄安玲任志琴...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总黄酮、总酚、总皂苷含量共7个检测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热图分析,以及CRITIC-TOPSIS和CRITIC-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对7批不同产地的百两金[(Ardisia crispa(Thunb。)A。DC。]开展综合质量评价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指标关系密切,信息存在一定重叠;主成分分析共提取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总皂苷、水分含量5个主要检测指标,累计贡献率达93。293%;CRITIC法对各指标的赋权结果中,浸出物和总皂苷的权重值排名最为靠前,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吻合。2种评价模型均显示了不同产地百两金较大的质量差异,以CRITIC-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变异系数较大(42。889 9%),更能反映百两金的质量差异,且与主成分和聚类热图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该模型下,样品BLJ3排名最为靠前,BLJ1、BLJ2、BLJ6、BLJ7排名居中,而BLJ4、BLJ5排名较为靠后。综上所述,7个指标中,浸出物、总皂苷、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5个指标可以作为判断不同产地百两金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浸出物、总皂苷含量提供的质量信息较多。2种评价模型中,CRITIC-灰色关联度模型更适用于不同产地的百两金综合质量评价。7批样品中,重庆市彭水县的样品(BLJ3)质量最好,可作为百两金优质种源首选;BLJ1、BLJ2、BLJ6、BLJ7质量居中,可作为备选种源;贵州省贵阳市2个样品(BLJ4、BLJ5)质量较差,在种质资源筛选中需尽量避免。

    百两金多指标多元统计分析质量评价权重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

    三江源地区野生多枝黄耆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刘青青蔡宗程吕亮雨雷莎清...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江源地区6个市、县、镇150份野生多枝黄耆(Astragalus polycladus)为材料,对其18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了解三江源地区多枝黄耆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居群变异特征,为选育多枝黄耆优良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多枝黄耆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供试居群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9%,其中,生殖枝茎粗和生殖枝茎长变异系数较高(20%以上),而花萼长和种子厚变异系数最小(1%)。不同环境下的多枝黄耆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木里镇居群多枝黄耆南北冠幅、株高、根系数、生殖枝茎长、叶厚、花冠长、花冠数、种子厚和种子纵径均显著低于其他居群。相关性分析表明,除根系数、生殖枝茎长与其他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同时,多枝黄耆的表型性状与经纬度、海拔和土壤pH值等环境因子有一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且不同性状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同,其中,花冠数、叶厚和根系数受影响较大。

    多枝黄耆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三江源地区

    γ-聚谷氨酸改性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李志娟贺文星张来星刘铮...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强化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采用γ-聚谷氨酸对玉米秸秆生物炭进行活化改性,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γ-聚谷氨酸改性生物炭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模拟土壤镉污染试验,探究γ-聚谷氨酸改性生物炭对Cd2+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γ-聚谷氨酸改性生物炭的羟基和羧基官能团数量显著增加。与施加1。0%原始生物炭处理相比,在镉污染土壤中施加等量的γ-聚谷氨酸改性生物炭处理,其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及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9%、17%、18%、15%、20%;土壤中残渣态Cd的含量增加15%,弱酸可提取态Cd的含量降低27%,土壤中Cd2+的生物有效性明显降低;种植的小白菜根和叶中Cd2+含量显著降低。综上,γ-聚谷氨酸改性可以提高生物炭钝化土壤中镉的能力,γ-聚谷氨酸改性生物炭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极具潜力。

    土壤修复改性生物炭γ-聚谷氨酸生物有效性

    不同磷水平下外接AMF对三叶鬼针草和金盏银盘形态指标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曾鲸津刘伟刘江赵樱...
    7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磷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对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四川本地近缘植物金盏银盘(B。biternata)生长状况、营养吸收、光合作用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设0、50、200 mg/kg磷水平下对2种植物接种AMF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以及不接种对照(CK)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MF均能侵染上述2种植物,且AMF对三叶鬼针草的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金盏银盘,在50 mg/kg磷水平下三叶鬼针草的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最高。0、50 mg/kg磷水平下接种AMF处理均可以显著促进2种植物对磷的吸收,对氮的吸收下降;对2种植物的株高、叶面积、总生物量、分枝数和根冠比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0 mg/kg磷水平下,与CK相比,接种AMF的三叶鬼针草和金盏银盘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最大荧光、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以及光合性能指数分别增加22。1%~22。9%、8。4%~11。5%、15。5%~23。8%、11。4%~14。4%、17。9%~25。9%;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增加8。1%~17。7%、18。4%~18。7%、12。6%~14。9%,胞间CO2浓度下降9。4%~14。7%;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17。2%~19。3%、37。4%~46。4%、24。1%~32。1%;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45。6%~59。8%、33。3%~45。1%。综上,低磷水平(0、50 mg/kg)下AMF能够促进三叶鬼针草和金盏银盘的生长,且三叶鬼针草的菌根效应高于金盏银盘,高磷(200 mg/kg)水平整体上对2种植物生长产生一定抑制,菌根效应很可能对低磷环境下三叶鬼针草的成功入侵产生一定的作用。

    三叶鬼针草金盏银盘丛枝菌根真菌形态指标光合生理

    卷丹鳞茎腐烂病株及种植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陈星星邢琳杨梦琳刘豪惠玲...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药用百合基源植物卷丹发生鳞茎腐烂病后植株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解析卷丹鳞茎腐烂病的发生机制,采用分离培养方法鉴定了发生鳞茎腐烂病卷丹的可培养真菌及主要病原菌类群,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发病土壤与健康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卷丹病鳞上分离鉴定出273株可培养真菌,其中镰刀属为优势属,这些可培养真菌中共有8属14种具有致病性。发生鳞茎腐烂病卷丹种植土壤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葡萄孢属(Botrytis)、镰刀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栓菌属(Trametes)5个病原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高出健康土壤0。025、0。006、0。132、0。078、0。002百分点。发病土壤真菌α-多样性高于健康土壤,β-多样性分析显示病土真菌群落结构与健康土壤存在差异。通过Lefse分析确定发病与健康土壤的特定标志物,结果显示,发病土壤的标志物包括头梗霉属(Cephaliophora)、念珠菌属(Candida)、瘤突毛壳菌(Chaetomium strumarium)等,健康土壤的标志物为油瓶霉属(Lecythophora)及其属下种。综上,卷丹种植土壤病原菌积累,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改变可能是鳞茎腐烂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卷丹鳞茎腐烂病病原菌真菌群落结构土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