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新友

月刊

1004-3268

hnnykx@163.com

0371-65739041

450002

郑州市农业路1号

河南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等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性农业科技期刊。全国农业核心期刊,河南省优秀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还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相当多的文章被英国CAB、美国AGRIS收录。本刊自1972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农村经济主战场,重点报道全省农业科技界的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已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深受农村干部、广大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朋友喜爱。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树、蔬菜,畜牧兽医,水产,特种种植与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新品种、新技术、产品等。本刊信息量大,发行范围广,已成为省内外农资企业、科研院所发布广告信息的重要媒体,广大读者获取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的主要渠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杀菌剂对2种线椒致病菌的防治作用

    王小岗罗冬兰黄添舆曹森...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贵州线椒病害生物防治的有效杀菌剂,以引起贵州线椒果实病害的病原菌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为研究对象,测定4种生物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抑制率、室内毒力、电导率以及核酸泄露情况的影响,并开展碘化丙啶溶液(PI)染色试验探究生物杀菌剂对致病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生物杀菌剂中,0。5%苦参碱水剂对灰葡萄孢霉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半数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156。675 1 mg/L,其次为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春雷霉素水剂和28%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EC50分别为598。681 4、1 485。473 9、2 449。178 1 mg/L;0。5%苦参碱水剂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EC50为162。536 8 mg/L,其次为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8%井冈霉素可溶性水剂和4%春雷霉素水剂,EC50分别为577。307 7、1 833。176 6、1 963。849 1 mg/L。致病菌经过生物杀菌剂处理后菌丝电导率增加,在8h时OD260处吸光值显著(P<0。05)高于对照(未用生物杀菌剂处理)。PI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杀菌剂对致病真菌细胞膜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并通过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发挥其抑制作用。综上,0。5%苦参碱水剂和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能抑制灰葡萄孢霉和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可作为灰葡萄孢霉和禾谷镰刀菌侵染引起的线椒病害的生物防治药剂。

    线椒生物杀菌剂致病菌室内毒力贵州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蝴蝶兰低温胁迫响应MYB转录因子挖掘

    梁芳张燕袁秀云康莹莹...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MYB转录因子在抗冷型蝴蝶兰低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从蝴蝶兰低温胁迫转录组文库中筛选出31条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MYB转录因子基因序列,对其蛋白质结构域、理化性质、系统进化、表达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19条序列属于R2R3-MYB,其中所含R2氨基酸排列模式为W(T/S/I)X2EDX2LX7GX3WX2(L/V/I)X3(A/T/S)(G/S)LXR(C/T/S)GKSCRLRWXNY,R3氨基酸排列模式为(F/I/M/L)(S/T)X2EX3(I/V)(I/L/V)X(L/V)HX2(L/W)G(N/T)(R/K)W(S/A)XIAX2LPGRTDNE(I/V)KNXW-(N/R/H)(T/S/G);其余12条序列属于1R-MYB,R氨基酸排列模式为W(S/T)X(E/D)EHX2FLX(A/G)X4-(G/D)(R/K)G0~1(A/D)W或W(S/T)X(E/K)(Q/E)(N/D)KXFE(R/K)AL(A/V)X3(E/D)X(T/A)PXRW。这31条序列均具有Myb-DNA-binding结构域,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 288。28,平均理论等电点为7。55,且都为疏水蛋白。蝴蝶兰MYB转录因子TRINITY_DN61754_c4_g1在抗冷品种大辣椒中的表达量于低温处理前后基本不变,但在不抗冷品种富乐夕阳中低温处理早期表达量就开始下降;TRINITY_DN74288_c0_g1在大辣椒中低温处理后48h表达量显著增加,而在富乐夕阳中低温处理24h后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合其与小兰屿蝴蝶兰MYB转录因子的同源性分析及功能预测,推测这2个基因可能在蝴蝶兰低温胁迫响应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

    蝴蝶兰MYB转录因子低温胁迫基因表达基因挖掘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杧果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孙娅辉郑中兵字楠华沈思涵...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台农1号杧果为试验材料,以常规管理为对照(CK),在杧果园再分别施入微生物菌剂0。5 kg/株(T1)、2。0 kg/株(T2)、3。5 kg/株(T3),生石灰1。0 kg/株(T4)、1。5 kg/株(T5)、2。0 kg/株(T6),生物炭4 kg/株(T7)、6 kg/株(T8)、8 kg/株(T9),分别研究微生物菌剂、生石灰、生物炭3类土壤改良剂对杧果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类土壤改良剂均能增加果实产量,提高杧果果实可食率、硬度及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将3类土壤改良剂处理的果实产量与品质进行TOPSIS综合分析,各处理表现依次为T4>T5>T7>T6>T8>T1>T9>T2>T3>CK。根据TOPSIS分析分别选出3类土壤改良剂的最佳用量T4、T7、T1,对其处理过的杧果果实进行qPCR检验,发现3类土壤改良剂均可提高杧果果实中蔗糖合成酶基因MiSS1、MiSS2及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MiSPS的表达量,促进杧果果实糖类代谢,提高杧果果实品质。表明一定用量的微生物菌剂、生石灰、生物炭处理对杧果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验证了土壤改良剂对杧果园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杧果土壤改良剂品质基因表达量

    口蹄疫病毒感染后猪PD-1及其配体转录水平变化和免疫抑制机制分析

    岳锋周娟娟朱艳平郭东光...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猪感染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PD-L2),细胞因子IL-2(Interleukin-2)、IL-10(Interleukin-10)、IFN-γ(Interferon-γ)]mRNA转录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增殖能力,探讨PD-1/PD-Ls通路在FMDV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猪感染FMDV后3、7、14、17 d,PD-1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感染后7d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感染FMDV后3d和7 d,PD-L1的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感染FMDV后3 d,PD-L2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感染FMDV后3、7 d,IL-2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降;感染FMDV后1、3 d,IFN-γ的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下降,IL-2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相反;感染FMDV后3、7、14 d,IL-10 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相同。感染FMDV后,全血中FMDV的病毒载量随着感染后时间的推进逐渐升高,感染后7d达到峰值,与PD-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总体上相同。感染后7 d,PBMCs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综上,FMDV感染猪后,总体上上调了PD-1及其配体的mRNA转录水平,是FMD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抑制的重要致病机制。

    口蹄疫病毒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转录水平免疫抑制机制

    基于机器学习和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马铃薯SPAD值估算

    陈圯凡郭发旭冯全
    13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大田马铃薯SPAD值的快速、无损检测,采用无人机高光谱成像技术建立马铃薯关键生长时期SPAD值的定量检测模型。在大田条件下获得了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和彭大期的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并对高光谱数据采用数学变换方法处理;接着,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无信息变量去除(UVE)和随机蛙跳(RF)算法筛选与SPAD值相关的特征波段;随后,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回归(SVR)和反向传播(BP)3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马铃薯SPAD值估算模型。不同算法筛选的特征波段存在差异,CARS算法能有效识别敏感光谱特征,降低特征数量,提升估测精度。基于不同数学变换和特征波段筛选算法建立的马铃薯SPAD值估测模型中,1/R-CARS-SVR模型对马铃薯SPAD值具有较强的估测能力,模型建模集和验证集R2分别为0。88和0。84,RMSE均为0。39。采用1/R-CARS-SVR模型逐点计算研究区马铃薯SPAD值,绘制了SPAD值反演图,发现块茎膨大期的SPAD值普遍高于块茎形成期。

    马铃薯SPAD无人机高光谱竞争性自适应重算法支持向量机

    基于改进YOLOv5的黄花成熟度检测方法

    盛彬
    14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统一辨识标准,提高成熟黄花采摘的检测精度和实时性能,提出一种改进的GCS-BI YOLOv5图像检测算法。首先,利用轻量化神经网络(Ghost Net)精简模型结构,节省计算资源;其次,为兼顾图像通道信息、位置信息,交叉引入高效注意力机制(CBAM和SE),提升图像特征感知能力和模型收敛速度;然后,采用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 FPN),融合多尺度图像信息,提升模型对不同目标的综合检测性能。结果表明,与原始算法YOLOv5相比,所提算法在模型体积、网络层数、参数量、浮点运算量等轻量化指标方面分别下降62。89%、33。12%、63。01%、68。39%;在精确度、召回率等性能指标方面分别提升7。77、6。28百分点;实时性能提升了33。81 f/s。可见,改进算法的综合性能较优,能够满足黄花成熟度检测的要求。

    黄花轻量化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跨通道特征融合深度学习YOLOv5

    不同类型花生浸种过程物理特性变化及内部水分迁移规律

    李萍谢永康李星仪杨慧...
    154-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高油酸、高蛋白和普通花生在不同温度(25℃和31℃)和浸泡时间(0、3、6、9、12 h)下的浸种特性,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动态监测种子水分相态和迁移,明确不同类型花生种子浸种过程的物理特性变化和吸水动态,旨在探寻不同类型花生适宜的浸种时间和温度,降低花生萌发时种皮破损率。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浸泡时间处理下,3种类型花生种子的质量增加率、体积增加率、含水率增加率及总信号幅值等与花生浸泡时间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蛋白花生YH9326的蛋白质与高蛋白标准比值(P/P标)最高(1。37),在25℃浸种12h后质量增加率最高(58。91%),与31℃处理无显著差异;25℃下浸种3、6h含水率增加率较31℃分别下降22%、6%;2种温度下非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在浸种12h显著高于浸种9h,显示出种子持续吸水状态;与31℃浸种相比,25℃下浸种3h总水和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分别提高42%和10。0倍。普通花生HY38的油酸与亚油酸比值(OA/LA)最低(1。30),31℃浸种3、6、9 h后,其体积增加率显著提高,分别较25℃浸种时提高8%、17%、25%;浸种9h后含水率增加率比25℃提高20%;浸种3、6 h,其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较25℃分别下降35%和29%,但非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显著提高99%和55%;在31℃浸种6、9 h,非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无显著差异。高油酸花生YH37的油酸与亚油酸比值(OA/LA)最高(11。1),在25℃下浸种3h体积增加率(46。13%)高于YH9326和HY38,相较于31℃浸种3、6h后,其非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分别降低13%、9%,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显著提高3。5倍和1。3倍。在25℃浸种,高油酸花生YH37和高蛋白花生YH9326的非结合水信号幅值增加率虽表现持续吸水到浸种12 h,但在浸种6、9h无显著差异。高蛋白花生YH9326及高油酸花生YH37适宜在25℃浸种6h,可完成初始快速吸胀吸水;普通花生种子HY38适宜31℃浸种6h,基本完成初始快速吸胀吸水。

    花生浸种物理特性水分迁移吸水动态核磁共振伪彩图

    白肋烟醇溶性提取物不同孔径膜分离产物分析及卷烟加香评价

    张博王新惠孔波王志国...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分子质量白肋烟醇溶性提取物在卷烟加香中的作用,采用不同孔径(3。5 ku、7 ku、8~14 ku和25 ku)的透析膜对白肋烟醇溶性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白肋烟醇溶性提取物及膜分离产物进行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并对各膜分离产物进行卷烟加香评价。结果表明,采用GC-MS共鉴定出53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8~14 ku膜分离产物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总含量最高,为113。75 mg/g,成分种类最多,为38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品质综合评价模型,8~14 ku膜分离产物的品质最佳,其次为7ku膜分离产物,醇溶性提取物最差。感官评吸结果表明,8~14 ku膜分离产物的卷烟加香效果最好,可掩盖杂气,降低刺激性,改善余味;其次为7ku膜分离产物,杂气和刺激性较小,余味较舒适;醇溶性提取物和3。5 ku膜分离产物的感官评价得分最低。综上,适用于卷烟加香的白肋烟醇溶性提取物的最优组分为8~14 ku膜分离产物。

    白肋烟醇溶性提取物膜孔径膜分离产物主成分分析卷烟加香感官评价

    香菇菌糠中木质纤维素的挤压降解及结构表征

    刘丽娜崔国梅李顺峰许方方...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香菇(Lentinus edodes)菌糠的新型加工处理方式,促进其高效转化利用,以香菇菌糠为研究对象,采用范式抽提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和光学显微成像对经挤压处理香菇菌糠的木质纤维素含量、木质纤维素官能团、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和纤维形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菇菌糠经过挤压处理后木质纤维素各组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40%水分挤压和50%水分挤压后木质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13。863%、11。264%,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19。003%、16。630%,综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17。357%、11。343%,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了6。574%、11。099%,纤维素相比半纤维素、木质素呈现出更快的降解速度;与50%水分挤压相比,40%水分挤压对半纤维素、综纤维素的降解作用更显著,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2。131%、6。78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木质纤维素的红外光谱特征官能团主要吸收峰的位置未发生改变,但吸收峰特征及强度发生变化,表明挤压处理对香菇菌糠中木质纤维素各组分有降解作用,其中半纤维素在低水分条件下更易发生降解,与木质纤维素各组分的挤压降解规律一致。挤压前后的香菇菌糠均具有典型的纤维素X射线衍射特征,挤压后纤维素结晶区被破坏,40%水分挤压和50%水分挤压后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分别降低了21。10%、18。00%。纤维长度、宽度及长宽比呈现出降低趋势,经显微镜观察,挤压后香菇菌糠纤维壁及内腔进一步遭到破坏,膨松状态片状结构明显增多增大。因此,挤压处理可有效降解香菇菌糠木质纤维素,破坏其生物质结构,使得红外光谱吸收峰、纤维素结晶度及纤维形态发生改变,其中,40%水分挤压的降解作用更佳。

    香菇菌糠木质纤维素挤压红外光谱结晶度纤维形态

    《河南农业科学》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