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杨春明

双月刊

1000-2537

xbz@hunnu.edu.cn

0731-88872473

410081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湖南师范大学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业科学、资源与环境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理科教师及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李欢杨春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长期露天堆积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从而危害人类健康.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煤矸石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煤炭行业的迫切需求.本文从煤矸石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方面综述了煤矸石处理和利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煤矸石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煤矸石处理和利用的高质量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煤矸石全元素精细化及高值化利用等建议.

    煤矸石处理利用环保高质量发展

    球磨与蒸汽联合处理玉米秸秆提高水解效率的研究

    黄其田RASOOL Kamal陆洪斌张珺璐...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开发绿色且高效的木质纤维素处理新技术,以玉米秸秆为模型原料,将球磨预处理与蒸汽预处理相结合用以提高玉米秸秆水解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球磨预处理可显著提高秸秆水解效率,在 10%固载量条件下,4mm秸秆经过球磨预处理后,水解后葡萄糖和还原糖的回收率分别由38%和36%提高至65%和58%;在球磨预处理的基础上,将秸秆浸入 6 g·L-1 NaOH并在 121℃条件下蒸汽预处理 1h,水解后葡萄糖和还原糖的回收率均达到100%,且在此预处理条件下,当固载量由 10%增加至 30%时,葡萄糖和还原糖的回收率仍可达到 77.14%和75.82%;另外,TOC和TN分析表明,在预处理条件优化和水解效率显著提高的同时,秸秆中的非糖副产物的水解率也显著提高,圆红酵母最高可在秸秆固载量为 20%时获得的水解液中进行生长和油脂发酵,生物量、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分别为 16.00 g·L-1,6.00 g·L-1和 35.61%.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酶法水解圆红酵母油脂

    Ce掺杂海绵Fe/Cu-C复合微电解填料制备及己内酰胺废水降解研究

    刘庆罗佳姜永晴李桂菊...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己内酰胺废水COD高,可生化性较差.为了提高微电解降解己内酰胺的效率,制备掺杂铈的复合微电解填料,并对其使用条件、降解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复合微电解填料的制备方法为利用化学置换法向海绵铁(s-Fe)表面负载铜,形成的双金属还原颗粒与活性炭、碳酸锰、氧化铈等组分混合,随后高温焙烧.使用BET,SEM及XRD等方法,分析不同组分配比填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探究各组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铈掺杂的复合微电解填料对己内酰胺的降解效果显著提升.在双金属颗粒(s-Fe/Cu)、碳酸锰、活性炭按照m(s-Fe)∶m(Cu)∶m(Mn)∶m(C)为 15∶5∶1∶6.3、铈含量为 9%、膨润土含量为 30%的最佳制备条件下,复合微电解填料对己内酰胺废水的降解率达到 74.68%,COD的去除率达到 90.43%.与市售填料相比,自制填料对己内酰胺废水的去除率比市售填料高 55.65%,B/C由原水的 0.25 提高到 0.81,高于市售填料 0.43,可生化性显著提高.XPS分析和淬灭实验表明,该填料通过微电解反应过程产生·OH,·O2-和1O2 三种自由基团,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

    双金属组分微电解己内酰胺CeO2

    活化剂添加对石灰性土壤中大豆生长及其富集Cd的影响

    韩伟刘海云陈佳峰苗雪梅...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修复以其资源可回收、成本低、低碳绿色等优点逐渐成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修复的首选方式.然而石灰性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低,限制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为了探讨活化剂强植物修复技术对石灰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以大豆为模式植物,通过盆栽培养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浓度草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柠檬酸等活化剂对石灰性土壤中大豆生长及其富集Cd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低、中浓度的活化剂对大豆生长无显著影响,而高浓度活化剂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大豆的发芽、生长及营养成分累积.添加活化剂可以促进大豆对Cd的吸收,其中添加 1.0 μmol·g-1 EDTA和 3.0 μmol·g-1草酸的促进效果最显著,Cd去除率分别是对照组的 3.99倍和 3.96 倍.添加活化剂降低了土壤pH值,改变了土壤中Cd的赋存形态,添加草酸和低浓度的EDTA能使土壤中的Cd从较稳定形态转化为植物易吸收态,从而促进大豆对土壤Cd的去除,而添加柠檬酸可以促进Cd的茎向传输从而提高大豆对Cd的去除率.此研究结果为石灰性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活化剂植物修复石灰性土壤Cd污染

    钝化剂对湘中稻田土壤Cd有效性及水稻Cd积累的影响

    杨佳曹雪莹谭长银蔡润众...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不同钝化剂对湘中地区不同程度Cd污染土壤Cd有效性及水稻Cd积累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湘中地区中轻度 Cd污染农田安全利用的钝化材料,采用盆栽和大田两种试验方式,分别研究了巯基化海泡石(SGP)、海泡石复合材料(ISS)、铁改性木本泥炭(IMP)和生物有机肥(OF)4 种钝化材料对中度和轻度Cd污染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Cd形态、土壤有效态Cd含量以及不同时期水稻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盆栽试验中:与CK相比,施用钝化剂的处理,在水稻分蘖期、灌浆期与成熟期,土壤有效态 Cd含量分别降低1.59%~25.40%,3.57%~26.79%和 15.67%~37.32%;与CK相比,水稻成熟期弱酸提取态Cd含量降低了 4.29%~7.27%,可氧化态 Cd含量提高了 6.86%~11.00%;水稻根系、茎和稻壳中 Cd含量分别降低 26.45%~44.34%,35.79%~59.01%和 21.24%~45.36%;2)在大田试验中:与CK相比,在水稻分蘖期与灌浆期,ISS和OF处理土壤pH值提高了约0.3 个pH单位;水稻灌浆期与成熟期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15.11%~35.95%和27.19%~49.24%;水稻根系、茎叶和糙米中Cd含量分别降低 61.29%~84.86%,41.00%~84.42%和 26.47%~85.29%;水稻根—茎、茎—壳转运系数分别为0.18~0.31 和 0.32~1.11.研究结果表明,施用SGP、IMP和ISS处理均可显著降低中轻度Cd污染土壤的有效态Cd含量,影响水稻各部位对Cd的转运吸收,从而降低植株对土壤Cd的吸收和积累,使Cd在叶片中富集而减少在稻米中的积累.ISS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

    复合材料Cd水稻有效性吸收转运赋存形态

    中国旅游经济韧性与旅游发展质量的关系研究

    蔡超岳唐健雄何庆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经济韧性和旅游发展质量是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探究二者关系对于旅游经济快速恢复并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 30 个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TOPSIS法对 2009-2019 年旅游经济韧性与旅游发展质量进行测度,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PVAR模型等方法探究二者关系.结果表明:(1)各省区旅游经济韧性与旅游发展质量水平稳步上升,两系统发展水平均呈"由西向东"逐渐递增的空间格局.(2)旅游经济韧性与旅游发展质量耦合协调水平总体显著提升,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高度协调区数量大幅增长并向内陆扩张,极度协调区始终位于东部沿海一线;耦合协调亚类型划分中,"低度协调—旅游经济韧性滞后型"省区数量缩减最为明显,中度协调类型省区中旅游经济韧性滞后问题始终广泛存在,"高度协调—旅游经济韧性滞后型"省区数量显著增加,广东成为唯一"极度协调—旅游发展质量滞后型"省区.(3)旅游经济韧性与旅游发展质量耦合协调度存在全局空间集聚现象且逐步增强;局部空间自相关中,各类型集聚区整体变化不大,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4)在互动关系方面,分别以全国范围和东部、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时发现,旅游发展质量对旅游经济韧性存在单向正面效应,而西部地区旅游经济韧性对旅游发展质量起单向促进作用.

    旅游经济韧性旅游发展质量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PVAR模型

    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贺小荣任迪川徐海超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洞悉区域旅游集聚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对提升区域旅游经济韧性和实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构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影响旅游经济韧性的机理框架,以长江经济带 11 省市为案例地,采用区位熵和熵值法得到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度和旅游经济韧性水平,借助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揭示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韧性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但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旅游经济韧性水平大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旅游经济韧性水平增长率大于东部.(2)长江经济带省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整体上升,受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影响,呈现出西部高于中部,高于东部的格局.(3)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韧性产生明显的正向空间效应,即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本省旅游经济韧性水平,并且可以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来提升省周边区域的旅游经济韧性水平.

    旅游产业集聚旅游经济韧性长江经济带面板空间杜宾模型

    江苏省工业旅游区集聚特征及多要素空间关联模式研究

    顾秋实廖嘉玮张海平刘雪蕊...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旅游消费升级、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发展工业旅游作为城市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愈发受到关注.研究工业旅游区的空间格局及其与相关旅游要素的空间关联模式,对促进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 120 家省级工业旅游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理论,刻画江苏省工业旅游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基于POI数据同位模式挖掘和多元变量聚类方法探析江苏省工业旅游区与等级景区、路网交通、购物、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要素之间的空间关联水平和模式.研究表明:(1)江苏省工业旅游区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密北疏"的集聚特征,地域差异性较为突出;(2)江苏省各类型工业旅游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省内工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基本吻合,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为代表的工业旅游景观打造更为成熟,而环保、水利等类型的工业旅游资源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开发;(3)江苏省工业旅游区与等级景区、路网交通、购物、餐饮和住宿设施等旅游配套要素空间关联性整体偏弱、而扬子江城市群较强的特征,具体可分为不均衡发展型、均衡发展型、良好发展型、潜力发展型、起步发展型和艰难发展型 6 种模式.

    工业旅游空间格局集聚特征区域发展江苏省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动态耦合协调演化——以张家界为例

    王兆峰邹佳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张家界市为研究案例地,廓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相互关系及耦合机制,分别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剪刀差模型,刻画了该区域 2007-2019 年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的动态演化过程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期内,张家界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由 0.269 增长至 0.789,共同富裕综合指数的 0.151 增长至 0.756,均呈波动上升态势;②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指数由 0.449 增长至 0.881,可划分为中度耦合协调、高度耦合协调协调和极度耦合协调 3 个阶段;③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系统的演化速率中期出现大幅下降,使二者的剪刀差曲线呈现拉平钩形的变化形态,二者演化速率差异逐步拉大.

    共同富裕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机制张家界市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研究

    丛海彬黄萍邹德玲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路径.本研究基于 2011-2020 年我国 3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探究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收敛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共同富裕.(2)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3)机制分析表明非农就业是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4)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对共同富裕的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数字乡村共同富裕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