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杨春明

双月刊

1000-2537

xbz@hunnu.edu.cn

0731-88872473

410081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湖南师范大学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业科学、资源与环境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理科教师及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质量评价及类型识别

    李晓云王兆峰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刻剖析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质量,从外源扶持推力、内生发展动力入手,构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内外兼修"理论框架,综合运用熵值法与线性加权法、DEA-BCC与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乡村振兴"量"的产出水平及"质"的效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振兴水平整体不高,表现出"低值区规模递减、高值区规律递增"的时序演化特征,"鄂北地区高于全区,高于皖西地区,高于豫南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豫南地区高于皖西地区,高于全区,高于鄂北地区"的增长速度特征和"生态宜居高于生活富裕,高于乡风文明,高于产业兴旺,高于治理有效"的维度分化特征;(2)乡村振兴效率先增长后趋于稳定,未达到效率最优,全要素生产率先上升后下降,鄂北地区、皖西地区效率现值较高、增长空间有限,豫南地区效率现值低、增长潜力大;(3)基于"量"与"质"的矩阵组合,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包括领先稳定型、崛起发展型、追赶潜力型和滞后缓慢型 4 种类型.通过乡村振兴质量的综合诊断,提出乡村振兴不同类型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全面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乡村振兴质量评价效率分析类型识别大别山革命老区

    四川省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关系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余正勇赵双陈兴
    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川省 1 165 个传统村落和 1 132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度及空间分布均衡性分析、空间数量相关性分析、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揭示四川省省级传统村落和非遗空间特征关系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传统村落与非遗在空间分布数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呈"多核集聚"分布格局,市州层面分布不均衡性较高;后者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特征,市州层面分布不均衡性较低.两者空间分布吻合度整体较低,空间重心和区域分布规模分布上存在明显的错位关系,大致形成正向高、低错位和负向高、低错位 4 种区域错位类型.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区域经济、河流水系等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因素对传统村落和非遗空间分布影响显著.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特征影响因素四川省

    聚落"双修"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再生产研究——以坪坦村为例

    李伯华闫鲁仪窦银娣
    25-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逐渐面临文化生态系统失衡等困境.为了探究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再生产的机制问题,基于聚落"双修"视角,结合旅游空间生产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参与式观察等方法,以湖南省坪坦村为例进行再生产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对旅游空间生产和聚落"双修"进行了理论结合,两者虽具有现实导向的局部冲突性,但因二者具有多元耦合性,聚落双修可为实现旅游空间再生产提供更为动态和整体性的理论指导.(2)对坪坦村进行了聚落"双修"视角下旅游三元空间建构,从物质景观、文化符号和生活体验三方面给予空间分析并归纳现状发展问题.(3)结合聚落"双修"和旅游空间生产理论,对坪坦村提出了文化导向、肌理重塑等修复与修补路径.以期对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生产模式提供借鉴和指导,实现传统村落旅游物质、非物质空间的重塑发展.

    聚落双修传统村落空间生产坪坦村

    三生空间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基因图谱构建及特征解析——以扎尕那村为例

    杜森秦雨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三生空间的优化布局有赖于对其空间特征及其内在结构的认识.文章以扎尕那村为例,从三生空间的视角建立空间基因图谱,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村落三生空间基因特征.研究表明:(1)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基因描述具有区别于单一空间基因的新维度;(2)运用参数化方法进行空间基因识别提取具有可操作性;(3)借助"三生空间关系"图形及"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的形式实现空间基因图谱表达可更好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4)基于空间基因图谱识别出的扎尕那三生空间特征明显,生态空间由 9 种景观类型组成,裸岩与林地是景观的基质;生活空间建设用地破碎度较高,呈自由式带状布局;生产空间形成农林牧垂直经济类型.

    空间基因传统村落基因图谱三生空间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评价与趋势预测——以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石彩霞杨利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评估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水平与演进趋势对促进国家湿地公园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以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前后的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从湿地环境、景观结构、综合功能层面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其景观生态健康时空差异,并结合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该研究区的景观生态健康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从景观格局来看,建设用地持续扩张,水域、林地、草地等景观逐渐减少,景观破碎化趋势虽有减缓但依然存在;(2)从景观生态健康水平来看,时序演变上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2013 年下降尤为明显,2018 年和 2022 年有所缓和;各子系统中湿地环境基本健康,但指数值逐年下降,景观格局日渐破碎,2018 年有所缓解,社会经济指数增长显著.在空间分布上区域差异明显,研究期内中部偏南区域景观生态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东南部景观退化问题严重;(3)从景观生态健康演变趋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水平虽有所回缓但基本处于亚健康状态.

    生态文明建设景观生态健康趋势预测灰色预测GM(1,1)模型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时序分析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刘明亮梁军沈彦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级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定量评价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健康,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湖南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利用长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数据,系统分析研究区的生态用地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并对其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11-2022 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和建设用地增加,林地、草地和水域减少为主.(2)生态系统结构整体呈增长趋势,表明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相对稳定,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低值地区的生态系统结构较为单一.(3)生态系统功能整体呈现微弱减少的趋势,而 50.91%的地区表现增长趋势,表明研究区的生态系统功能在大多数地区仍有所提高.(4)研究区的生态系统健康整体呈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高值地区主要分布在雪峰山中段的苏宝顶北部和东部区域,而低值地区主要集中在雪峰山主中段的高海拔地区.研究结果能为该区域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政策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景观格局长时序分析湖南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基于PSPL调研法的口袋公园游憩空间使用评价——以常德市武陵区为例

    王晶罗媛媛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袋公园因其距离近、空间活、效率高等特点,深受市民喜爱.为提升常德市武陵区口袋公园游憩空间的品质与活力,增强使用者的游憩体验,运用PSPL调研法对武陵区口袋公园游憩空间进行研究,并构建口袋公园游憩空间评价体系,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调研各项因子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表明口袋公园游憩空间的使用体验可以得到数据支持,根据研究数据从规划布局、空间营造和配套设施3 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后续口袋公园游憩空间的建设及更新提供参考.

    PSPL调研法游憩空间使用评价使用评价体系

    贵州高原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的耦合协调研究

    郭兴李旭东田俊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贵州高原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各市州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 2012-2021 年贵州高原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格局,揭示两者间的关联性,并对影响两者耦合协调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12-2019 年贵州高原城市韧性呈现出上升趋势,2019-2021 年由于受新冠疫情冲击的影响出现小幅度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状自内向外逐渐递减的态势.(2)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以及毕节市,空间上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的态势.(3)贵州高原城市韧性与人口分布的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不高,仅贵阳市处于优质协调状态,大部分市州处于初级协调状态,空间上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态势.(4)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演变主要是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政府调控能力等 9 个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城市韧性人口分布耦合协调贵州高原

    湖南省人口变化特征分析与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研究

    彭佳捷刘玲张雪涂蕾...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结构变化正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资源的发展方式,研究人口结构变化特征,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与趋势,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对促进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湖南省近十年人口变化特征,提出了面向人口变化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结果表明:(1)在规划响应机制方面,人口规模变化驱动规划需求、人口结构变化影响设施配置、人口城乡分布影响城乡格局、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平衡.(2)在人口变化特征方面,湖南省人口规模呈负增长趋势,人口结构少子化老龄化趋势明显,城镇人口向主要的交通干道与经济通道集聚,人口流出规模与比例呈扩大趋势.(3)针对人口变化特征,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包括分级分类引导、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强化城乡融合动能和提高产业发展效能.

    人口普查数据国土空间规划响应机制规划应对策略人口变化特征湖南省

    酸浸钢渣制备磁性絮凝剂及其在油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蒋成银孟海龙蒋崇珊杨建兴...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酸浸法处理炼钢厂废料,经过水解和聚合反应制成一种磁性絮凝剂,可实现资源再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该絮凝剂主要成分是γ-Fe2O3,红外谱图和Zeta电位分析证实其为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其主要絮凝机理为吸附电中和.研究发现,制备过程中熟化时间对铁离子形态转化有显著影响,经过 5 天熟化制备的产品中Fe(b)含量最高,絮凝效果最佳.在应用实验中以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采出液为研究对象,该絮凝剂的适用pH范围为7~11,最佳投加量为 0.3~0.4 g/L.实验结果显示,该絮凝剂使浊度去除率高达 99%以上,COD去除率达 64%以上.与市场上常用的聚合氯化铝相比,其沉降速度更快,下层絮体体积更小,性能优异,应用前景广阔.

    磁性絮凝剂资源再用沉降性能油田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