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林强

月刊

1674-5310

hsxbwk@163.com

0898-65883414

571158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7年,2004年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自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期刊。本刊以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主打栏目,开放办刊,特色明显,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广泛联系国内外现当代语言学研究界的有生力量,建立了稳固的作者队伍,发表了一大批有影响的论文,为学界广泛瞩目,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南方重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跨融合"理念下"旅游接待业"课程思政育人研究

    郭强王秋娜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的双重作用.在新时代发展格局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的双重功能,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双跨融合"理念与课程思政建设在学理逻辑上具有协同育人的价值耦合性,既可以促进学科专业与思想道德素养的知识融合,也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从而起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要求.在识别"双跨融合"理念对"旅游接待业"课程思政建设新要求的基础上,统筹设计双跨融合目标体系,构建"双元贯通资源库、三师聚力主体群、三轮驱动课堂组和双链协同德育网"等课程思政发展路径.

    双跨融合课程思政旅游接待业协同理论

    主持人语

    王仕勇
    95页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的机遇、挑战与基本路径

    张爱军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总体国家安全和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地位与作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是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组成部分,是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网络上的延伸、拓展和深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微观性、群聚性、互动性.网络意识形态具有热点传播效应,这是导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重要机制.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实现民族复兴、维护社会稳定与增强文化自信的观念、价值与认同基础.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推进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系建设与能力建设、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统摄水平与治理能力体系建设等能够防范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风险.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体国家安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良好网络生态的内在意蕴及其构建路径

    刘富胜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网络生态是正气充盈、文化繁荣和创新涌现的网络环境,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动态平衡性和实践生成性.良好网络生态是构筑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环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需要继续坚持党对网络工作的全面领导、人民至上的治网理念、法德结合的基本原则,以及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良好网络生态内在意蕴建构路径

    论国际舆论场中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道义制高点

    张春林
    114-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已成为国际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意识形态始终是舆论斗争的主要议题.西方围绕意识形态议题的对华舆论围攻,旨在通过凸显中西方意识形态差异,来构筑遏制中国的"西方围墙"及"世界栅栏".中国切不可掉入意识形态对抗的话语陷阱,形成与西方为敌、与世界为敌的被动局面.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处理国际纷争,是中国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斗争走出的一条新路.在世界再意识形态化趋势下,中国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国际公共产品,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面对西方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我们在对内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对外要凸显全人类共同价值,并以此来抓牢国际道义制高点,赢得国际话语权.

    网络意识形态道义制高点国际舆论场话语权主导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流行语变迁的分期研究

    梁云云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流行语的历史演进,既与社会变革同频共振,又与传媒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与不同时代人的价值诉求同生共长,又与多元文化相互包容.从历时性的角度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流行语的演变历程,经历了"思想解放"文化启蒙时代、"全民造词"大众文化时代、"泛娱乐化"网络文化时代、"众语喧哗"草根文化时代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流行语在流行语主体、流行语内容、流行语媒介等方面呈现鲜明的时代差异,成为折射社会现实、反映热点事件、彰显社会心态的语言表征.文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流行语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系统梳理,参照传媒的发展历程来观察社会流行语的变迁,力求对流行语进行精准的分期,探析流行语内在变化规律,研究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变迁,以把握时代脉搏,加强流行语的价值引领.

    改革开放社会流行语社会变革传媒发展文化变迁

    文化强国视域下修辞情境与民俗文化外宣的翻译策略

    温亚楠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地域文化有效的对外传播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而民俗文化作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传承性的文化现象,其对于异国受众具备一定的地域性和异质性,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最直接窗口.民俗文化要走出去,外宣材料是重要媒介.外宣材料英译不仅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译者还要充分考虑文本的知识性、新鲜度、可理解性、语言的规约表达及审美特征等,因此要从新修辞理论中修辞情境的基本概念出发,以形势触动翻译活动.翻译要以改善情境缺失、满足受众预期、化解制约因素为目标,通过对修辞话语的不断调试,使译文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以象征资源为依托,以翻译方法为路径,突破语言及文化局限,进而达成与受众的共识,真正地做到文化"走出去"而不是"送出去".

    文化强国修辞情境民俗文化外宣材料受众

    编辑部启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