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地质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地质与工程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石油地质与工程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邱荣华

双月刊

1673-8217

hnshy@sohu.net syhn@chinajournal.net.cn

0377-63830612

473132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中山路

石油地质与工程/Journal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7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主要栏目有石油地质勘探、油田开发、石油工程、炼油化工、石油企业经营管理,读者范围为石油天然气和地矿行业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石油企业管理人员。《河南石油》为全国双百期刊,曾获得过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多次获得河南省优秀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ARIMA模型的致密气田气井产量预测

    谢小飞耿代米伟伟邓长生...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天然气井日产量数据存在随机的关井操作,是不可预测的人为因素,为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以实际开井生产数据为基础,将累计产气量作为时间序列,基于ARIMA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田S区块44 口生产井使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建模,将以前的累产序列为训练集,预测 300 d的累计产气量,交叉验证的结果显示:①ARIMA模型为线性模型,对于生产稳定的气井累计产气量拟合效果较好,方法简单,预测精度高,对于产量断崖式变化的单井预测效果较差,而对于以区块为单位的累计产量预测误差小,和实际生产数据拟合效果好,有应用价值;②以传统的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拖尾和截尾的特征进行参数优化很难确定最优化参数,而且人为因素较大,在确定当前时间产气量受历史数据影响的最大阶数后,采用遍历的方法建立模型,以赤池信息准则和贝叶斯信息准则值最小作为模型选择的策略,预测的S区块300 d的累计产量和实际产量误差分别为0.40%(AIC最小)和2.11%(BIC最小),满足产气量预测的精度;③从S区块44 口井的统计结果来看,在满足差分后数据序列稳定的前提下,单独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预测的数据序列偏离较大,为消除随机误差,文中取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的平均值作为预测的最终结果,预测效果明显提升.

    累计产气量预测ARIMA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气田开发

    大庆油田致密油水平井压裂关键技术及建议

    王贤君许红丽孙雨王维...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庆油田致密油储层横向发育不连续、非均质性强、天然裂缝不发育、纵向发育多薄层等特点,以"提产量、降成本、提效率"为目标,采用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攻关形成了以"平面密切割与纵向穿层立体改造提产技术、变黏度滑溜水携砂降本技术、段内暂堵与可溶桥塞及连续油管水力喷射等配套提效工艺"为主的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关键技术.全面剖析了致密油储层改造技术在Ⅱ类储层效益建产、老井提效、生产制度完善3个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了3 个致密油压裂关键技术攻关建议:①持续攻关Ⅱ类储层水平井压裂提产技术;②攻关完善压裂增能技术;③完善合理返排及生产制度.围绕这些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对于大庆致密油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致密油水平井密切割体积压裂穿层压裂

    海上多层砂岩油藏油井压裂充填时机研究与实践——以渤海L油田为例

    李媛婷赵靖康侯亚伟申春生...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多层砂岩油藏L油田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调整油井压裂充填后的含水率差异较大,部分油井含水率高、日产油达不到设计要求,对油田调整井的部署影响较大.利用多层数模机理,在不同含水时期分别对油井全井各层压裂充填、仅对主力层压裂充填以及仅对非主力层压裂充填3 种压裂充填方式进行效果分析,研究表明,当主力层强水淹厚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对主力层压裂充填会导致水窜严重,影响产油量,而对非主力层进行压裂充填,有利于控制油井含水率和增加产油量,为油田调整井射孔压裂充填开发提供依据.

    主力层非主力层压裂充填含水率

    埕岛东区水淹油藏加密水平井合理生产压差研究

    齐陆宁尚玉梅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埕岛油田东区馆上段Ng42 层油藏历经多年注水开发,已形成较强水淹,在井区调整加密水平井大幅提高产能的开发需求下,既要保证油井较高的产能和采油速度,又要在平台寿命期内合理控制含水上升达到较高的采收率,需要优化合理的生产压差.通过建立埕岛东区的油藏物理模型,设立六种不同生产压差分别模拟评价含水率变化特征、产液量变化特征、采出程度变化特征,并开展综合开发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在埕岛海上平台开发寿命周期内最优生产压差为1.2 MPa,并在251GB-P1、251GB-P2 等井的矿场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研究认为,在水淹油藏通过优化生产压差实现提升产油量、提高采油速度和最终采出程度的目的是可行的.

    埕岛东区水淹油藏加密水平井合理生产压差开发效果

    聚驱后优势渗流通道识别方法研究——以大庆油田X区块为例

    夏连晶樊海琳赵树成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聚合物驱后期注入液沿着优势渗流低效循环,继续注入聚合物溶液会导致含水上升过快,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通过累积概率法划分不同水淹级别,采用油藏地质参数和聚驱生产动态参数建立聚驱后优势渗流通道评价体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各体系权重,建立优势渗流通道分级界限标准,将该方法应用于大庆油田X区块,明确了各沉积单元各级水淹比例,并通过注水井分层吸水资料对识别的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验证,为后期优势渗流通道治理提供了指导.

    聚驱后油藏优势通道识别灰色关联分析法数值模拟

    延长油田CO2驱扩大波及体积矿场实践

    姚振杰李剑陈芳萍刘凯...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J区块经历多年注水开发,油井增产效果变差,仅砂体展布方向的油井受效.为了改善J区块开发效果,积极探索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方式,通过开展CO2 驱先导试验研究CO2 驱波及体积,采用水气交替的注入方式抑制CO2 沿着优势通道的快速渗流.矿场实践表明,实施水气交替注入后,J区块除砂体展布方向外,其他方向的油井也开始展现出增产效果,特别是后续水段塞注入后,4#油井的月产油量从64t升至102 t,标志着水气交替注入扩大了波及体积,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该研究为类似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借鉴.

    延长油田特低渗透CO2驱波及体积矿场实践

    东胜气田井下雾化工艺矿场试验及效果评价

    梅哲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井后期受积液影响,产气量大幅度降低,严重时会导致水淹停产,因此需要选择合适且有效的排水采气工艺来保证气井稳产.井下雾化排水采气是一种新型的排水采气技术,通过开展雾化排水采气装置结构设计,并针对该装置进行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仿真及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井下雾化排水采气装置能够把气液两相流转变为雾状流,且随着入口流速及气液比的增加,雾化效果更好.现场先导性实验表明,采用当量直径法把雾化器工具压降设置为节流器压降,雾化器作业前后雾化排水采气效果对比明显,瞬时产气量波动程度大幅下降,气井油压、套压、产气量和产液量更加稳定,气液比降低,提高了排水采气效果,有助于气井稳产,验证了工艺的有效性.

    东胜气田井筒积液井下雾化排水采气

    南川页岩气井无限级滑套开启异常分析与处理实践

    周博成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气压裂过程中无限级滑套分段工具经常出现打开故障,在阐述无限级滑套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场压裂施工数据,开展了无限级滑套开启异常分析,并划分了无限级滑套在压裂施工中的开启异常类型.结果表明,无限级滑套开启异常共存在夹筒遇阻、滑套未立即打开、滑套打开不完全、打开其他压裂段滑套与夹筒通过对应滑套五种类型;并结合泵送夹筒压力曲线分析了每一种异常类型的压力曲线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压裂施工处理措施,可为今后无限级滑套在页岩气井的水力压裂施工提供技术借鉴.

    无限级滑套开启异常分析页岩气水力压裂改进措施

    酸岩反应过程模拟实验及残酸离子变化规律——以大庆油田为例

    李伟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酸岩反应复杂,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离子,可能随着pH值升高生成二次沉淀,从而影响酸化效果,因此分析酸岩反应过程中离子变化规律是酸化配方的技术关键.选取盐酸、土酸与大庆油田储层岩屑模拟酸岩反应,通过反应后酸液pH值梯次调控,模拟油层条件下酸岩反应进程及离子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H值调节过程稀释倍数对残酸中金属离子浓度变化影响小,可不做考虑,放置时间以 6h为最佳;Ca2+、Fe3+、Al3+是盐酸残酸产生二次沉淀的主要离子,Ca2+、Fe3+、Al3+、Si4+是土酸残酸产生二次沉淀的主要离子.在对酸岩反应机理及二次沉淀产生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能减少酸岩反应二次沉淀的酸液——高络合酸,通过将高络合酸与土酸残酸进行定量对比和评价,验证了高络合酸具有抑制二次沉淀生成的效果,为提高酸化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

    残酸离子浓度二次沉淀pH值络合能力

    水平井连续油管带压钻塞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以HN油田XX凹陷为例

    王国栋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水平井连续油管带压钻磨桥塞工艺中井控风险高、井筒清理难度大、易卡钻等突出问题,开展了连续油管带压钻塞施工难点梳理分析、作业设备及钻塞工具优选、完善闭式循环地面流程、优化钻塞管柱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两种工作液组合使用的新思路,并在HN油田XX凹陷风险探井Y1 井应用.应用结果实现了井口控压高、钻扫水平段长、单趟钻塞数多等各项施工数据的突破;建立了HN油田XX凹陷深层页岩油井闷井溶塞-小油嘴放喷-带压钻塞的工艺流程,形成了满足长水平段连续油管带压钻塞配套工艺技术,可为今后同类型的作业提供技术支撑和经验借鉴.

    页岩油水平井连续油管带压钻塞现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