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李桂源

月刊

1672-7347

xyxb2005@126.com;xyxb2005@vip.163.com

0731-84805495,84805496

41007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110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75号信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为反映以本校为主的科研、医疗、教学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推动科技进步。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学科研人员、临床医务工作者和高等医药学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类型排斥反应受者血常规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征性变化

    罗帅宇聂曼华宋磊谢益欣...
    417-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排斥反应一直是限制移植肾存活的最重要因素.移植肾病理活检是排斥反应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局限性并不能作为常规监测手段.近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已成为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手段,然而其在肾移植领域的应用价值和策略有待探究;此外,常规检验参数的新开发利用也是探索肾移植疾病诊断策略和预测模型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结合血常规,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的相关性及其协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54例肾移植受者的基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根据排斥反应是否发生及其类型分为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比较3组的基本资料,并将TCMR组和ABMR组排斥反应治疗前的移植肾功能、血常规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据与稳定组进行比较.结果: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在免疫抑制维持方案、移植肾来源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BMR组的肾移植术后时间显著长于稳定组(P<0.001)和TCMR组(P<0.05).在移植肾功能方面,ABMR组的血肌酐值均高于稳定组和TCMR组(均P<0.01),并且TCMR组也高于稳定组(P<0.01);TCMR组和ABMR组的尿素氮均显著高于稳定组(均P<0.01),而TCMR组和ABM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MR组和ABMR组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均低于稳定组(均P<0.01).在血常规方面:ABMR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TCMR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均高于稳定组(均P<0.05),ABMR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稳定组(P<0.05);TCMR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均低于稳定组和ABMR组(均P<0.05);TCMR组和ABMR组的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淋巴细胞比例和数量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的单核细胞比例和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淋巴细胞亚群方面:TCMR组和ABMR组的CD45+细胞和T细胞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TCMR组的CD4+T细胞数、NK细胞数和B细胞数均低于稳定组(均P<0.05);稳定组、TCMR组和ABMR组在T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和数量、CD4+/CD8+T细胞比值、NK细胞比例、B细胞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排斥反应的发生导致移植肾功能受损,同时会伴有肾移植受者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部分指标的特征性变化.TCMR和ABMR发生时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部分指标改变特点的不同可能有助于预测和诊断排斥反应以及二者的鉴别.

    肾移植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全血铜、锌、钙、镁、铁与超重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联

    黄智航罗米扬戴文姚珍珍...
    426-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超重肥胖儿童中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分析6~17岁超重肥胖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与NAFLD的关联,为超重肥胖儿童NAFLD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超重肥胖儿童的相关资料,采集受试者凌晨空腹血并检测血糖、血脂、微量元素等指标.将超重肥胖儿童分为单纯超重肥胖组(n=400)和NAFLD组(n=202);根据ALT水平,将NAFLD组划分为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组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组2个亚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全血铜、锌、钙、镁、铁与NAFLD、NAFL和NASH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602名研究对象,其中73.6%为男性,年龄为10(9,11)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 24.9(22.7,27.4)kg/m2.组间比较结果显示:NAFLD组的年龄、BMI、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均高于单纯超重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于单纯超重肥胖组;NAFL组的年龄、BMI、DBP、SBP、ALT、AST均高于单纯超重肥胖组,HDL低于单纯超重肥胖组;NASH组的年龄、BMI、DBP、SBP、TG、LDL、ALT、AST均高于单纯超重肥胖组,HDL低于单纯超重肥胖组(均P<0.017).根据各微量元素水平划分为四分位组,在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BMI、血压、TG、HDL、LDL后,与最低分位组相比,铁元素最高分位组NAFLD的OR值为1.79(95%CI 1.07~3.00),铜、锌、钙、镁元素与NAFLD均不存在关联.NAFLD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铁元素最高分位组NAFL的OR值为2.21(95%CI 1.26~3.88),未发现铁与NASH以及铜、锌、钙、镁与NAFL或NASH之间的关联.结论:铁水平过高增加超重肥胖儿童NAFLD(更有可能是NAFL)的患病风险,而铜、锌、钙、镁等与超重肥胖儿童NAFLD的患病风险无关.

    超重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微量元素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辨识款冬花止咳活性成分

    吴笛蔺晓源刘凯宁杭...
    435-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款冬花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以止咳为主.研究显示款冬花的某些成分可能与止咳作用相关,另有某些成分被证实具有止咳活性,但款冬花止咳药效的物质基础尚未阐明.本研究通过对款冬花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止咳作用进行谱效相关分析,旨在阐明款冬花的止咳活性成分群.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0批款冬花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并获得其化学成分数据;选用豚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枸橼酸引咳法获得10批款冬花提取物的止咳药效数据.将SPF级健康雄性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S1~S10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共12组),每组10只,S1~S10组分别给予款冬花提取物S1~S10(4 g/kg),阳性对照组给予枸橼酸喷托维林(10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纯化水,各组连续给药5 d,将豚鼠置于5 L容积的密闭广口瓶内,用超声雾化器以最大喷雾力度喷入17.5%的枸橼酸并持续0.5 min,记录每只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和5 min内咳嗽次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对款冬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数据和止咳药效数据进行谱效相关分析,预测款冬花的止咳活性成分群.对预测的款冬花止咳活性成分群进行等效性验证:将SPF级健康雄性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S9组、活性成分群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共4组),每组10只,S9组给予款冬花提取物S9(4 g/kg),活性成分群组给予预测的止咳活性成分组合物(剂量相当于4 g/kg的款冬花提取物S9),阳性对照组给予枸橼酸喷托维林(10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纯化水,各组连续给药5 d,动物造模和药效指标观察同前.结果:共建立10批款冬花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获得14个主要共有峰的峰面积数据;获得10批款冬花提取物的止咳药效数据.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S1、S2、S3、S4、S6、S7、S8、S9、S10组的咳嗽潜伏期加长(均P<0.01),阳性对照组及S1、S2、S4、S6、S8、S9、S10组的5 min内咳嗽次数减少(均P<0.05).谱效相关分析显示:异绿原酸C、异绿原酸A、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槲皮苷、芦丁6种成分对款冬花止咳作用的贡献度较高,初步判断为款冬花的止咳活性成分群.等效性验证显示:S9组、活性成分群组的2个药效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证实异绿原酸C、异绿原酸A、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槲皮苷、芦丁为款冬花的止咳活性成分群.结论:谱效相关分析结合等效性验证可用于款冬花止咳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款冬花发挥止咳作用是多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款冬花指纹图谱止咳作用谱效关系活性成分群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付钰侯晓倩冯梓芸冯会越...
    447-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肠道菌群作为中间介质在大脑与肠道之间起到双向调节的关键作用.近年来,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作为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受到广泛关注.高TMAO水平可能通过影响IS的危险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增加IS发生风险.TMAO加剧IS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增加IS复发风险,而且是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独立预测因素.目前的研究认为,TMAO的作用机制包括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影响胆固醇代谢和增强血小板反应性等.通过中药、饮食管理、维生素和益生菌的合理应用等治疗方式降低血浆TMAO水平,可预防和治疗IS.

    缺血性脑卒中氧化三甲胺肠道菌群

    心脏骤停后相关性贫血的机制及治疗

    彭祥莫晓叶李湘民
    457-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紧急情况.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患者发生贫血与高病死率及神经功能预后差密切相关.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PCAS)患者中普遍存在贫血,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清.机制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胃肠道缺血性损伤、铁调素异常、医源性失血及营养不良等,可通过输血,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抗炎,抗氧自由基,补充造血原料,保护胃肠道黏膜,使用铁调素抗体及拮抗剂等措施来改善心脏骤停后相关性贫血.因此,探讨心脏骤停后相关性贫血的机制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于改善贫血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以及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心脏骤停贫血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铁调素胃肠道缺血性损伤

    Hb构象变化对氧转运生理功能的影响

    尹紫悦李豆豆郭茜文王荣...
    46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细胞是人体内血液运输氧气最主要的媒介,其功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构象变化实现的.Hb是由4个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HbA是健康成人中主要的Hb,以紧张态(T态)和松弛态(R态)2种形式存在.Hb构象的内源性调节器包括2,3-双磷酸甘油酸、二氧化碳、质子和氯化物等,外源性调节器包括肌醇六磷酸、肌醇三焦磷酸、苯扎贝特、尿素衍生物L35、香兰素等,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Hb构象调节剂的应用为研究缺氧供氧问题和治疗镰状细胞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血红蛋白变构调节器氧亲和力抗缺氧

    红细胞寿命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黄诗晋杨洁杨永宾李杰...
    476-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细胞寿命(red blood cell survival,RBCS)检测技术有2种:一种是红细胞标记试验,另一种是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呼气试验,前者存在测量时间长、操作繁琐等缺点;而后者具有简单、便捷、价格适中,以及可动态监测治疗前后RBCS变化等优点,目前已在临床上逐步开展.RBCS不仅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系统病,还可应用于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等非血液系统疾病;可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评估药物治疗效果、预测疾病的进展.

    红细胞寿命一氧化碳呼气试验贫血临床应用

    女性盆底康复辅助器具的研究进展

    许煜婷严文广李旭红
    482-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可引起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如尿失禁、尿潴留、粪失禁等)、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症状.盆底康复辅助器具是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对于盆底功能障碍辅助器具疗效和作用机制的了解尚有限,且针对不同类型的盆底功能障碍如何选用合适的辅助器具缺乏规范性.为帮助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个性化地选择适合的盆底康复辅助器具,有必要对现有辅助器具的种类、作用机制和应用情况进行总结.根据盆底康复辅助器具的作用机制和目标功能,可以将其主要分为3类:第1类是改善盆底功能的辅助器具,如阴道哑铃、阴道卫生棉条和阴道扩张器,旨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尿道括约肌、阴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能力,从而改善失禁症状;第2类是阻塞机械出口的辅助器具,如子宫托、尿道栓、失禁垫、失禁裤、肛门塞和阴道肠道控制系统,直接或间接防止失禁渗漏;第3类是出口引流的辅助器具,如导尿管和肛门排泄物收集装置,协助患者有效导出尿液、粪便等废物,预防失禁渗漏.通过对现有盆底康复辅助器具的总结,可以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并帮助其选择适合的盆底康复辅助器具.

    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康复辅助器具盆底功能出口阻塞出口引流

    新发突变基因的新生儿X-连锁肌小管肌病1例并文献回顾

    胡勇黄希
    491-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X-连锁肌小管肌病(X-linked myotubular myopathy,XLMT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肌病.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于2021年2月收治1例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伴有特殊面容、需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男性新生儿,36+2周早产,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及治疗后撤机困难,伴有四肢肌张力低下、吞咽功能障碍及特殊外貌特征(四肢细长、面部狭长、高腭弓、双手垂腕、阴囊空虚、细长指/趾等),经基因检测确诊为XLMTM.其全外显子家系测序结果提示父亲、外公、外婆均无变异,母亲存在杂合变异,致病突变为MTM1(OMIM:300415),染色体位置为chrX-150649714,核苷酸变化为c.868-2A>C.该患儿具有典型的外貌特征,且经基因检测发现为新发的突变基因.对存在肌张力异常及特殊面容的患儿,早期进行基因检测对准确诊断XLMTM有重要意义.

    X-连锁肌小管肌病MTM1基因基因突变新生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投稿指南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