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李桂源

月刊

1672-7347

xyxb2005@126.com;xyxb2005@vip.163.com

0731-84805495,84805496

41007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110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75号信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为反映以本校为主的科研、医疗、教学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推动科技进步。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学科研人员、临床医务工作者和高等医药学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赵洪圉周罗治非胡铃陈茹...
    497-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缺少脑卒中患者在康复病房、社区以及家庭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总结.本研究旨在汇总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和社区医护人员开展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加拿大医学会、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国防部、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中关于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所有文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推荐实践、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1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和8篇系统评价.通过对纳入文献的证据进行提取与整合,从康复管理模式、康复机构、康复团队、康复介入时机、康复评估、康复项目、康复时间和频率、康复强度和康复支持9个领域中汇总45条证据,涵盖了脑卒中患者早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全病程的三级康复管理的相关内容.结论:本研究汇总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较为全面,证据质量较高,对临床和社区医护人员开展康复干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建议应用证据时,综合考虑脑卒中患者当前病情、运动功能受损情况、环境因素和患者的意愿,然后选择最适合的康复方案,并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需求和喜好调整训练的种类和强度.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证据总结循证护理学

    运动角度:肠道菌群对机体的益处及其机制

    高鑫张培珍
    508-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菌群是指寄居在肠道内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群.遗传、环境因素(如运动、饮食)和早期生活(如婴儿期的喂养方式)等均可影响肠道菌群在机体内的生态平衡.肠道生态失调与肠外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骨质疏松、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故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是这些疾病发病的原因之一.运动对多种疾病有益处,肠道菌群参与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的调控.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肠-脑轴、肠-肌轴、免疫等途径影响机体的健康状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肠道菌群的数量,改变菌群丰度,但短期运动对菌群的a多样性无明显影响,抗阻运动对于肠道菌群亦无明显的调控作用.

    肠道菌群运动代谢产物生态平衡生态失调

    运动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心率变异性的调节

    方梦辰张培珍
    516-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可以无创定量评估心脏自主神经活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由于年龄的增加和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导致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而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雌激素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水平,调节心脏自主神经活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有氧结合抗阻运动和身心运动可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HRV产生积极影响.总结不同运动方式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HRV的影响以及运动改善HRV的机制,可为采取更佳的运动策略以改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HRV提供依据,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提高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运动训练心率变异性围绝经期绝经心血管疾病防控

    运动降低睡眠障碍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

    乔韵衡张培珍
    526-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防控在预防、稳定甚至逆转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一些睡眠障碍问题与心血管疾病直接相关,可能通过内皮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平衡失调、炎症反应、代谢功能障碍等途径诱发.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障碍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改善睡眠有着药物治疗所不可替代的优势.不同类型睡眠障碍宜通过运动方式、强度、时间等因素进行调整,良好的睡眠状态也会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探讨运动对与睡眠障碍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改善作用,并从睡眠角度阐述运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作用机制,可为运动治疗睡眠障碍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新的方向.

    运动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运动游戏在老年人健康干预中的应用进展

    陈曦宁红婷吴爽伍丽娜...
    534-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使得社会对老年人健康干预的需求快速增长.运动游戏是老年人健康干预领域的重要新兴方式之一,在老年人中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国外对运动游戏的研究较为完善,国内对运动游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对运动游戏的类型、交互形式、干预内容、应用现状及应用效果等的报道.运动游戏适合在老年人中普及,应加快推进运动游戏在我国老年人健康干预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

    运动游戏老年人健康干预

    姜黄素通过调控超级增强子相关基因抑制骨肉瘤的增殖和迁移

    欧阳湛波朱海宏刘忠越涂超...
    541-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超级增强子相关基因可能跟骨肉瘤进程息息相关,姜黄素对骨肉瘤等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在体内外对骨肉瘤的影响,并研究姜黄素是否可以通过抑制超级增强子相关基因LIM衰老细胞抗原样结构域1(LIM and senescent cell antigen-like-containing domain 1,LIMS1)、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含无菌α 基序结构域蛋白 4A(sterile alpha motif domain containing 4A,SAMD4A)的表达来抑制骨肉瘤的进展.方法:用5~50 μmol/L姜黄素分别处理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或U2OS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分别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或姜黄素(2.5、5.0 μmol/L)孵育细胞7d,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测定体外细胞增殖能力.用含DMSO或姜黄素(10、15 μmol/L)处理细胞后,采用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评价细胞的迁移能力,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LIMS1、SPARC、SAMD4A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建立骨肉瘤荷瘤裸鼠模型,用姜黄素灌胃14 d后评估姜黄素在体内对骨肉瘤体积和重量的影响.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12对骨肉瘤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IMS1、SPARC、SAMD4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分别处理细胞24、48和72 h后,细胞活力均显著下降.与DMSO组相比,2.5 μmol/L姜黄素组和5.0 μmol/L姜黄素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明显下降(均P<0.01).划痕愈合实验结果表明:与DMSO组比较,10μmol/L姜黄素组和15μmol/L姜黄素组细胞迁移率均明显下降,除10 μmol/L姜黄素组24 h的U2OS细胞迁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与DMSO组比较,10 μmol/L姜黄素组和15 μmol/L姜黄素组的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减少(均P<0.001).荷瘤小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组肿瘤质量减轻(P<0.01),体积显著缩小(P<0.001).与DMSO组比较,10 μmol/L姜黄素组和15 μmol/L姜黄素组细胞中LIMS1、SPARC和SAMD4A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5);10 μmol/L姜黄素组U2OS细胞中LIMS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MSO组(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SPAR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但LIMS1、SAMD4A的mRNA表达水平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姜黄素在体内外抑制骨肉瘤的增殖、迁移等进程,这可能与超级增强子相关基因LIMS1的失活有关.

    骨肉瘤姜黄素超级增强子相关基因增殖迁移

    东方田鼠自发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鉴定

    何天琼周俊康文依信刘倩...
    553-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成人白内障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主要的致盲眼科疾病.目前关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建立报道较少.本课题组在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培育过程中首次发现12~15月龄东方田鼠能自然发生白内障.本研究通过对东方田鼠自发性白内障进行鉴定分析,探讨其发展成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分别选用12月龄健康东方田鼠为对照组和12月龄白内障东方田鼠为实验组.通过裂隙灯生物显微镜观察晶状体透明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东方田鼠的晶状体病理变化;生物化学方法测定2组东方田鼠的血常规、血糖水平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最后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RT-PCR)检测2组东方田鼠晶状体中白内障发病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东方田鼠的晶状体呈现不同程度的浑浊,晶状体结构被严重破坏,晶状体上皮细胞出现明显肿胀、大量空泡、变性/坏死、钙化、增生和纤维液化等病理变化,纤维结构紊乱,分布不规则,变性的晶状体纤维中有马氏小体聚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东方田鼠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数量(P<0.05)、淋巴细胞数量(P<0.01)、淋巴细胞比率(P<0.05)均显著降低,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5)和单核细胞比率(P<0.01)均显著增加,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均降低(均P<0.05);实验组东方田鼠晶状体中白内障发病相关基因CRYAA、CRYBA1、CRYBB3、Bsfp1、GJA3、CRYBA2、MIP、HspB1、DNase2B和GJA8的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白内障东方田鼠与健康东方田鼠相比,晶状体病理变化、过氧化物酶水平和白内障相关基因表达均有显著差异.东方田鼠自发性白内障具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东方田鼠有望发展成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东方田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病理学氧化损伤基因表达

    通过整合的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H和L型血管内皮细胞中的ceRNA网络

    刘志阮哲龙海涛赵瑞波...
    562-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H型血管是一种骨特异性微血管亚型(CD31hiEmcnhi),在成血管-成骨耦联机制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报道H和L型血管在骨骼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仍有待阐明.本研究旨在通过整合的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H和L型血管内皮细胞中关键差异表达(differential expression,DE)基因的竞争性内源 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ceRNA)网络.方法:从 ArrayExpress 和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下载相关原始数据,通过Limma R-Bioconductor包筛选H和L型血管间的DElncRNAs、DE miRNAs和DEmRNAs,构建总ceRNA网络,随后根据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上调和下调的关键基因,以此精细化ceRNA网络并对关键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最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和real time RT-PCR进行随机验证.结果:共鉴定出1761个DEmRNAs、187个DE lncRNAs和159个DE miRNAs,通过相互作用关系构建总ceRNA网络;通过PPI网络筛选出6个上调(Itga5、Kdr、Tjp1、Pecam1、Cdh5、Ptk2)和2个下调(Csf1r、Il10)的关键基因,并以此构建关键基因相关的ceRNA亚网络.上调的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血管生成与血管凋亡的负调控;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RT-PCR的结果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根据所筛选的关键基因提出上调和下调的H型和L型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的ceRNA网络,为H型和L型血管内皮细胞在骨代谢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骨骼血管H型血管内皮细胞ceRNA网络生物信息学

    LARS肿瘤管在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关节功能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曾昊何洪波章灿刘育鹏...
    57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股骨近端肿瘤切除常导致髋关节不稳定和功能缺失,临床上已有多种方法用于修复髋关节软组织功能,但仍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评价韧带高级加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肿瘤管对辅助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软组织功能重建的优势与不足.方法: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本研究共纳入湘雅骨肿瘤治疗中心的股骨近端肿瘤患者85例(男41例,女44例),年龄10~79(38.5±18.2)岁,其中良性侵袭性肿瘤13例,原发恶性骨肿瘤45例,骨转移瘤2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术中照片,对患者进行随访和术后功能评价.分别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系统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和髋关节功能.结果:37例(43.5%)患者术前合并病理性骨折,病灶长度为(9.4±2.9)cm.非转移瘤患者术后复发7例,其中骨肉瘤6例,纤维肉瘤1例.9例骨肉瘤患者出现肺转移.5例因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其中3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巨细胞肉芽肿,1例为假体周围感染.5例术后出现Trendelenburg步态.6例术后出现双下肢不等长.患者术后MSTS评分为26.7±1.4,Harris评分为89.6±5.3.结论:LARS肿瘤管可以有效辅助重建患者髋关节的软组织功能,并极大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功能重建的有效技术改良.

    韧带高级加固系统肿瘤管肿瘤型人工髋关节软组织重建关节功能动力系统

    桥小脑角肿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病理特征

    王颖刘瑞洁杨治权杨转移...
    58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常见病因,其位置隐蔽,进展缓慢,难以早期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CPA肿瘤继发性T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继发性TN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16例CPA肿瘤继发T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分析肿瘤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及疗效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中95.7%(111/116)为良性肿瘤,3.4%(4/116)为恶性肿瘤,0.9%(1/116)为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以胆脂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多见.46.6%(54/116)的患者表现为单纯TN,53.4%(62/116)出现其他伴随症状,这取决于不同类型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速度等因素.本组病例手术全切率在90%以上,41.4%(48/116)的患者在切除肿瘤后同期行微血管减压,其中神经鞘瘤占比最高.手术治疗总体有效率达93.9%,神经鞘瘤的有效率高于胆脂瘤、脑膜瘤(均P<0.05);胆脂瘤的复发率显著高于脑膜瘤、神经鞘瘤(均P<0.05).结论:CPA肿瘤是继发性TN的主要病因,以良性肿瘤多见,恶性肿瘤虽少但容易被漏诊,早期诊治对预后影响很大.不同类型肿瘤在临床症状、手术方式、疗效等方面有所不同,手术策略需兼顾肿瘤切除程度及神经功能保护,必要时行微血管减压术.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桥小脑肿瘤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