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孙振球

双月刊

1008-8229

0731-84805023 88830141

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8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内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萧红"艺术的心意"的实现

    王仙花刘汉飞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的心意"即"向着‘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是萧红全部创作的核心价值.萧红宏扬和实现"艺术的心意",采用两种方式:召唤结构和儿童视角.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指示出萧红灵魂的归路.

    萧红艺术的心意召唤结构儿童视角

    心灵之旅——残雪与卡夫卡的对比研究

    周芳张智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残雪和卡夫卡是东西方两位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他们抛弃传统的写作观念和写作技巧,呈现给人们没有时间、具体地点,有时甚至没有合理情节的小说作品.通过对两位作家作品在结构、内容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比较,探讨其形成原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人的作品其实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解读他们的作品其实就是一场心灵之旅.

    残雪卡夫卡作品比较

    南宋遗民词人意象研究综述

    李俊杨雨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抒情文学体式之一的词,其意象研究历来被词学界广泛关注,但大多数焦点聚集在历代著名词家的单个典型意象的研究上.对于宋末元初的遗民词人意象研究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处于单个词人的单个意象研究上,而本文对南宋末期的遗民词人词作的意象研究予以梳理,有助于下一步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词作意象南宋遗民遗民词人

    鲁迅"自我小说"的聚焦变化分析

    曾淑艳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的"自我小说"是指那些具有浓厚"自我意识"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的聚焦模式基本上是固定的,主要分为外聚焦型和内聚焦型两类.但运用热奈特的叙事理论对<呐喊>和<彷徨>中的"自我小说"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鲁迅"自我小说"的叙事模式并非恒定不变的,根据呈现主题的需要、表现手法的不同和题材处理方式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不同聚焦模式之间的转化,同种聚焦模式之间人称和焦点人物之间的变化以及插入聚焦和多层次聚焦上.

    鲁迅自我小说聚焦变化分析

    析《偷窃》中钱包的象征意义

    王晶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凯瑟林·安妮·波特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短篇小说作家.她创作的短篇小说尤为精巧.小说以极为细腻的笔法揭示出人物心理活动和状态,反映出现代生活中的人,尤其是女性的孤独、矛盾、不安和对自我的追寻.她的短篇小说因此引起国内外评论家的注意.评论家们主要从小说的主题,艺术手法,女权主义思想等来探讨小说的意义.本文作者主要定焦于她的短篇小说<偷窃>,通过钱包来透视这部小说的象征意义.

    凯瑟林·安妮·波特《偷窃》钱包象征

    范畴化理论下《红豆曲》的英译新解

    杨文地孟兰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红豆曲>的两篇英译文,在内容和语言风格上的细致对比,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范畴化能力,认知语言学是建立在哲学框架上的语言观,重在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这为诗歌翻译过程中释义的选择、措词的考虑、语境的揣摩、结构的调整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范畴化能力是人类的基本语言能力,一个人的范畴化能力越强对世界的洞察力就越强,就能透彻地了解这个世界,在翻译上,译者也就能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思想.

    《红豆曲》诗词翻译范畴化能力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诗意花鸟画之空灵美

    叶晓兰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千年的发展,中国古典诗词与花鸟画早已绾结在一起,它们互相借鉴,相得益彰.因此,文章打破艺术门类研究中经常存在的相对封闭的状态,将视点放到古诗词与花鸟画之间的内在联系上,通过两者的比较研究,对它们在空灵美追求上的趋同性,以及相似的艺术审美特征和规律等进行了梳理,意在剖析诗意花鸟画的美学特征,打通艺术和人生之间的通道,到艺术之中寻找中国人特有的人生智慧.

    诗意花鸟画空灵美美学特征

    英语名词化隐喻的语篇功能及其认知效果

    黄湘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法隐喻是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名词化隐喻则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本文尝试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对语法隐喻和名词化隐喻的概念、英语名词化隐喻的语篇功能及其认知效果以及一些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名词化名词化隐喻语篇功能认知效果

    中西方语用原则应用差异的哲学思考

    黄永华刘陈艳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通英语不仅要求能说流利地道的英语,还要掌握英语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语用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言说方式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哲学渊源,中国传统哲学讲究整体观念,强调和谐、与人为善;西方哲学注重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更突出实事求是,导致了在语用原则上的差异.通过中西方哲学对比,可以找出中西方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不同侧重的根源,帮助我们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和语用原则,促进中西方的交流.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根源

    俄语成语的特征

    姜雪红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语成语是语言中的精髓,是俄罗斯民族语言中最富活力和表现力的单位之一.本文从俄语成语的特征性的整体性进行阐述,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俄语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固定性,通过分析俄语成语的特征,说明俄语成语同其他语言的成语一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和民族背景.

    俄语成语整体性固定性民族文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