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中医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

郑玉玲

月刊

1003-5028

hnzy@hactcm.edu.cn

0371-65676805;65962977

450046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河南中医/Journal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探讨中医学术、报道临床经验、发表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以鲜明的特色吸引了广大读者,在中医期刊之林中独树一帜,是河南省中医权威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阳明病理法探讨竹叶石膏汤证

    司鹏飞
    973-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竹叶石膏汤方载于《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但其并非"伤寒差后劳复"的专方,而为阳明病类方.其证可以看作是白虎汤证由经入腑,由实转虚的中间阶段,此时,阳明经腑同病,既有阳明经无形邪热,又有阳明胃腑阴伤气逆.在此阶段,随着阴液的不断损伤,疾病可能发生两类转归:若邪热鸱张,进一步损伤阳明肠腑津液,化燥成实,则可转为承气汤类证;若邪热持续耗损胃阴,则会进展为大气上逆之麦门冬汤证,甚至进一步由实转虚,发展为沙参麦冬汤证、益胃汤证.临床上,对于各种外感发热类疾病,凡属阳明热盛兼气阴两虚者,不必拘于是否为"差后劳复",均可使用竹叶石膏汤化裁治疗;同时,对于各类内伤杂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睡眠障碍、更年期综合征、热射病等疾病,亦可根据病机使用竹叶石膏汤化裁治疗.

    竹叶石膏汤阳明病沙参麦冬汤清燥养营汤祛烦养胃汤《伤寒论》张仲景

    基于体质学说探讨阳明急下三证

    张琳琳仲乃堂杜威王献...
    978-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伤寒论》第252 条、第253 条、第254 条所论病证被称为阳明急下三证,三证病因均为阳明热实,但相同的病因所致症状及转归不同,与患者体质密切相关.原文第252 条突出了"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症状,为患者平素肝肾阴虚,是阴虚体质,热病后津液更伤,损及肝阴,全身筋脉失养,易导致痉病,治疗可在大承气汤基础上加栝楼桂枝汤.原文第 253 条主要突出了汗多之症,为患者平素易自汗,是气虚体质,热病后气津两伤,虚热内生,中气不足,易转归为劳复病,治疗应先下后清补,清补用竹叶石膏汤.原文第254 条主要突出了腹满痛症状,为患者平素气机不畅,是气郁体质,热病后邪热进一步阻滞气机,加重气滞程度,易转变为热厥,可用大柴胡汤下之.

    阳明急下三证痉病劳复病厥逆证大承气汤《伤寒论》张仲景

    《伤寒论》上热下寒证浅析

    张欣怡张艳艳宋媛媛考希良...
    983-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热下寒证属虚实夹杂、病机复杂的临床证候,基本病机为阴阳之气升降失常,正常的气机运行规律被打破,可分为中焦脾胃升降失职及肝肺失和,在气机上存在上部相对郁阻和下部相对气血不足之象.《伤寒论》中上热下寒方证有:胃热脾寒,中土失运—黄连汤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风寒郁遏,相火内扰——厥阴病提纲证、乌梅丸证;失治邪陷,膈热脾寒——栀子干姜汤证;正虚邪郁,肺热脾寒——麻黄升麻汤证;枢机不利,胆热脾寒——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张仲景治疗上热下寒证的核心思想大致分为三点:其一,上热者清之,下寒者温之,寒热调和,用药大胆精细,对药物的作用把握得极其准确.其二,注重气机的调畅,要注意的是调畅气机应在顺应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顾护脏腑本身的特性,不可一味地使用行气或梳理气机之品,应以增强脏腑本身的生理功能为主.其三,根据患者的脉象、证候去分析其内在病因病机,"治病必求于本",要寻找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进而从阴阳的大方向上去调整,追求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

    上热下寒证清上温下寒热兼施经方《伤寒论》张仲景

    《金匮要略》黄汗及其转归

    王明炯王润鹏戴瑜娉颜童旭...
    989-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对黄汗症状的记载有"脉浮"与"脉沉"、"小便通利"与"小便不利"、"渴"与"不渴"等,看似矛盾,实为黄汗病机的动态描述,"脉浮"与"脉沉"为表里之别、"小便通利"与"小便不利"为寒热之变、"渴"与"不渴"亦为寒热之变.当黄汗还处于表证阶段,小便通利,汗出不黄,用桂枝加黄芪汤祛风解表;病邪深入,入里化热,用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发散蕴热.黄汗日久,寒郁化热,积腐成脓,则转为痈脓;若黄汗患者平素肝肾阴虚,日久寒邪深入,则转为历节.临证常需考虑寒热关系与病机演变.黄汗包括了大部分风水的典型症状,二者皆起于感受风寒,皆存在由表入里、由寒化热的动态变化过程,但病机的侧重点不同,治疗亦不同.

    黄汗桂枝加黄芪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历节痈脓风水《金匮要略》张仲景

    从汗出发热探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及四逆加人参汤方证

    崔光宇陈代奕郭迪
    993-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竹叶石膏汤证、四逆加人参汤证均有汗出发热的表现,四种方证的病机根本区别为有无里热、津液与阳气的盛衰.白虎汤证的病机为里热亢盛、津气略损,机体多无休克表现;白虎加人参汤证的病机为热盛津亏、津亏为重,机体多有低血容量休克前兆的表现;竹叶石膏汤证的病机为余热未清、气津两伤,机体多处于疾病将愈的状态;四逆加人参汤证的病机为气随血脱、阴阳两虚,机体多已经进入休克状态.四个方剂的用药区别为清热、补益与回阳的侧重比例不同.白虎汤全方以寒凉药物为主导,共奏清解里热之功;白虎加人参汤清热与补益兼顾;竹叶石膏汤则以补气益津为主,清解里热为辅;四逆加人参汤以回阳固脱为主,补气益津为辅.四个方剂在临床运用时,既要审视病机的不同,也要注重病情的动态变化.

    汗出发热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张仲景

    麻杏石甘汤临床应用近况

    王丽军郝哲段立鸣张建帮...
    1000-1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麻杏石甘汤首载于《伤寒论》,具有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之功,无论有汗、无汗均可使用.现已广泛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及荨麻疹等疾病,临床疗效较为确切,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目前,虽然关于麻杏石甘汤单味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但对于整方的化学成分作用机制研究鲜有报道,整方化学成分作用的发挥与煎煮工艺、各组分剂量大小、不同产地药材质量等因素等有关.今后,可以将全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体内代谢过程、起效成分之间配伍作用及质量控制标准等作为研究目标;其次,关于麻杏石甘汤临床试验的样本量较少,缺乏大样本试验数据,下一步应增加样本量,确证疗效的可信度与实效性;除此之外,还需针对不同病证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阐明中药通过多靶点参与其关键病理生理进程的机制,再依据异病同治的治法,按照方证相应理论,灵活加减配伍以与病证相适应,为拓展临床应用范围及相关制剂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麻杏石甘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荨麻疹《伤寒论》张仲景

    真武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研究

    王启民赵威黄婉佳
    1006-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总结真武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用药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以"糖尿病肾病and真武汤"为检索式,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 年2 月29 日.运用Excel录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真武汤加减处方,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Rstudio 4.3.2 软件包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44 项临床试验研究,77 个处方,涉及中药品种 96 种,累计频次排名前10 位的中药有白术、茯苓、白芍、附子、生姜、丹参、党参、甘草、黄芪、桂枝等.药物药味总频次为 1 354 次,以辛、甘、苦为主,累计占比为83.38%;药性总频次为858 次,以温、平、寒为主,累计占比 89.03%;归经总频次为 2 369 次,以脾经、肺经、心经为主,累计占比为54.67%.对用药累计频次≥7 次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最终得到4 个类别;对药物进行关联性分析,设置最小支持度为0.5,设置最小置信度为 0.9 进行筛选,最终得到 98 条关联规则,按置信度大小进行排序可得,在众多关联规则中涉及关联性较强的药物有白术、附子、丹参、生姜、白芍、茯苓.结论:真武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中需注重辨证论治,利水渗湿药、补益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为高频用药.

    真武汤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伤寒论》张仲景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临床研究

    诸婧盛平卫顾敏婕余杨...
    1012-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上海市金山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1 例与对照组39 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酮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形态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有效率为61.5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鳞屑评分、瘙痒评分、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促进皮损修复.

    脂溢性皮炎半夏泻心汤丹参酮胶囊皮损《伤寒论》张仲景

    甘温除热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并发症

    孙振福张硕陈震霖王苗...
    1017-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的发病以气郁、痰凝、血瘀为因,患之日久,积聚为核,囿于乳络,终耗气伤血,应用化疗药物后,毒邪进入体内最先伤及脾胃,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无本,输布无源,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生理功能,致正气虚损、气血耗伤.甘温除热法可扶正祛邪、调畅气机、补益气血、安和诸脏,病及于心可用泻火升阳汤,病及于肝可用补中益气汤,病及于肺可用升阳益胃汤,病及于肾可用神圣复气汤.临证时需把握甘温除热法对应证的病机变化,选用方除李东垣著作中所载方外,亦可选黄芪建中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七味白术散等符合甘温除热思想之方.

    乳腺癌化疗后并发症甘温除热法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泻火升阳汤升阳益胃汤神圣复气汤

    石膏粳米汤治疗外感发热

    黄新芳林星辉伍波邵命海...
    1021-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膏粳米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可治温病初得、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者;也可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石膏粳米汤中生石膏清热泻火,粳米助力发汗,全方清热泻火,辛凉发汗,祛邪而不伤正,其退热机理在于清热发汗.石膏粳米汤对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初期,确属热证的,有较好的退热效果,但临床应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石膏必须使用生石膏,避免煅石膏,用前需研细末,且剂量不能过少;(2)粳米不可或缺,粳米可以减轻石膏寒凉特性,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尤为重要,可以避免生石膏所致腹泻等不良反应;(3)要温热服下,有助于快速发汗降温;(4)高热 39℃,甚至 40℃以上者可结合西药治疗;(5)建议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热早期使用,若是疾病中后期发热可能病已传经入里,恐生他变;(6)对于高龄、基础疾病多且伴有严重肺感甚至多脏器衰竭的重症患者,应该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提高疗效,挽救生命.

    石膏粳米汤外感发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