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红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红外
红外

陈桂林

月刊

1672-8785

iredit@mail.sitp.ac.cn;hwai@chinajournal.net.cn

021-25051554 25051555

200083

上海市玉田路500号

红外/Journal Infrared
查看更多>>《红外》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刊物,创刊于1980年,它全面报道现代红外高新技术领域各种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内容包括:红外材料与器件、红外遥感、红外成像、工业测温、微光与夜视、预警与制导等。本刊除刊登技术论文外,还设有国际专题会议介绍、国内红外与光电子技术消息、会展会议信息等栏目。 本刊的宗旨是为从事红外光电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广大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在读研究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园地,及时向读者传递和反映国内外红外与光电子科技领域中的重要成果和信息,以促进我国红外与光电子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主要发行对象:从事红外与光电子技术生产、研究与发展以及应用的广大科研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太赫兹传输波导器件研究进展

    梅亮徐振徐德刚乔秀铭...
    1-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太赫兹传输波导器件的研究成为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太赫兹波位于微波与红外光之间,寻找高效的传输、耦合器件一直是研究人员的目标.主要介绍了太赫兹传输波导研究现状,并总结了各类型太赫兹波导的优势与不足.根据材料与结构分别对金属波导、介质波导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其中金属波导包括裸金属线波导、微结构波导、空芯波导以及平板波导,介质波导包括介质空芯波导、多孔芯波导以及微结构波导.最后分别对太赫兹传输波导未来需要解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太赫兹金属波导介质波导微结构波导空芯波导平行平板波导

    基于PECVD的SiO2薄膜制备研究进展

    李沐泽郝永芹
    16-2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硅(SiO2)薄膜因其卓越的光学性能,在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光学涂层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SiO2薄膜制备过程中面临表面粗糙度、杂质控制和致密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通过工艺改进和表面修饰等手段来提高SiO2薄膜的性能.在众多SiO2薄膜制备技术中,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技术由于沉积SiO2薄膜所需温度低、原位生长等优势,成为制备SiO2薄膜最常用的方法.综述了用PECVD技术制备SiO2薄膜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关键工艺参数和后处理工艺对薄膜质量的影响.对PECVD技术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实现对SiO2薄膜生长的更精准控制,进一步拓展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PECVDSiO2致密性折射率粗糙度

    一种高帧频大动态范围像素级数字化读出电路设计

    陈奕璇李敬国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短波和中波器件相比,长波红外探测器具有较大的光电流和暗电流,故需要强大的电荷存储能力.而使用传统的模拟像元读出电路技术会严重受限于电荷存储能力,使得长波探测器的动态范围和信噪比难以提升,从而制约着长波红外成像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一种像素级数字读出电路技术,通过数字积分克服了传统模拟积分方案电荷存储能力受限的缺陷,实现了探测器的数字信号输出,能够极大提高探测器的动态范围、抗干扰能力和帧频.该技术是提升长波探测器性能的有效途径.基于该技术设计了一款像元间距为30 μm的320×256数字读出电路,其输出以低压差分信号(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LVDS)方式传输.仿真结果显示,该电路的最高帧频可达1000Hz,动态范围大于95 dB.

    读出电路像素级数字化高帧频大动态范围

    一种集成式红外偏振探测器的盲元检测方法研究

    邢艳蕾陈晨邸添阳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红外偏振探测器盲元检测主要依据GB/T 17444-2013中的判别方法,这会忽略对某些无法正常响应偏振光的异常像元的统计.这些像元无法通过国标剔除,严重影响成像质量,因此需要在原有盲元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叠加一种偏振盲元检测方法,从而更精准地对偏振红外探测器进行盲元评价.提出了一种通过依据电动起偏器进行消光比测试来获得偏振盲元的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小由内部偏振角度刻蚀带来的测试误差,同时可以实现对偏振器件偏振盲元与常规过热像元、死像元的多维度同时检测.利用本单位自行研制的320 ×256探测器进行实验验证.采用国标识别的盲元数量为1010个;引入偏振盲元后,盲元数量为1178个,总体盲元数量比前者增加了 0.2%.

    盲元偏振探测器消光比偏振盲元

    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耦合间隙对探测器性能的影响

    李振雷谢萌饶启超韩蓬磊...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作为红外探测器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中对红外探测器组件的性能影响较大.其中,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与杜瓦耦合时的耦合间隙是对红外探测器组件的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因此针对二者的耦合间隙对探测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当芯片温度为75 K且制冷机的冷头温度为70 K时,模拟仿真冷指与杜瓦的变形量,耦合间隙变形为0.0096 mm.低温环境对制冷机冷指与杜瓦变形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冷指与杜瓦变形对耦合间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红外探测器组件的降温时间随耦合间隙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时间的逐渐增大,不同耦合间隙对应的直流电流也各不相同.同一时刻下,耦合间隙越小,直流电流就越小.二极管电压随时间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增大并逐渐平稳的状态.在达到控温状态前,同一时刻下,耦合间隙越小,二极管电压越大.

    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耦合间隙降温时间直流电流二极管电压

    类THAAD导引头气动光学效应计算研究

    江涛丁明松刘庆宗李鹏...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类美国末段高空域防御(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系统的红外导引头外形,开展了气动光学效应计算分析,并将其用于飞行器设计.利用国家数值风洞工程高速流场计算软件NNW-HyFLOW,考虑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和材料传热耦合效应,对导引头典型状态的流场进行了模拟,获得了流场的密度、温度、压力等参数和窗口的温度场参数.基于流场参数,利用HyFLOW气动光学传输效应计算功能,开展了红外光学传输成像计算;利用HyFLOW气动光学辐射效应计算模块,开展了流场和光学窗口的热辐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类THAAD导引头在30 km以上飞行时,流场和光学窗口基本不会影响目标信号的光学传输成像,但流场和窗口的热辐射效应会对导引头识别目标造成影响.不过随着飞行高度的升高,这种影响会减小.

    类THAAD导引头气动光学效应红外成像点扩展函数红外辐射

    透视地球,新一代对地观测技术

    《光明日报》报社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