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徐虹

季刊

1673-6524

hpfsxb@yahoo.com.cn

029-33787828

712099

陕西省咸阳市1号信箱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n Launch & Contr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是由中国兵工学会主办、中国兵器工业第202研究所和中国兵工学会火炮专业委员会等承办的火炮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是以工程应用为主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始终坚持技术导向和工程应用的办刊方向,传播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其内容涵盖了常规兵器和新概念兵器的理论和工程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高电负荷直线电机的电磁输弹技术研究

    郭威张鹏军高亚军靳威...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大口径火炮输弹机构的轻量化和小型化,根据惯性输弹工作原理,采用以直线电机为核心的电磁输弹方式进行弹丸装填.针对短时间歇式的输弹工作特点,开展适用于输弹的高电负荷直线电机设计,以降低输弹机构的质量和体积.基于虚拟样机仿真建立电磁输弹机构动力学模型,并结合电机参数进行输弹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在最大射角下以直线电机为核心的电磁输弹机构可使弹丸具备可靠的卡膛速度,且相比于常规电负荷输弹机构,高电负荷输弹机构的质量降低了58.9%,体积降低了53.6%.基于高电负荷直线电机的电磁输弹方式可为输弹机构轻量化和小型化设计提供参考.

    惯性输弹直线电机高电负荷轻量化小型化

    轨道炮发射过程中电火工品的可靠性评估

    曹根荣乔志明梁春燕向红军...
    78-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磁轨道炮发射时会在膛内激发强脉冲磁场,从而与引信内部的电火工品产生能量耦合,影响轨道炮弹药的作用可靠性.针对轨道炮电火工品所处位置的磁场环境表征,应用有限元法对轨道炮发射全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明确了弹丸引信区域磁场的时空分布特性,突出了发射组件出膛瞬间这一特殊事件所引起的极端磁场变化.然后开展了电火工品与强脉冲磁场环境的耦合效应研究,研究了电火工品壳体、桥区薄膜等实际几何特征对强脉冲磁场的衰减特性,分析了不同脚线布置方式下弹丸电火工品换能元的电热响应特征,并以该型电火工品的最小点火能量与桥区熔点为标准对其作用可靠性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炮发射典型参数下电火工品具有较高安全性.分析结果可为电磁轨道炮弹药引信的设计与可靠性评估提供参考.

    电磁轨道炮电火工品电热耦合电磁感应

    弹箭尾翼气动减阻方法研究

    杨宝清张龙姚新涛肖阳...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增大尾翼弹弹道射程和打击范围,利用气动仿真与外弹道仿真计算相结合,分析了尾翼后掠角和斜切角对气动特性和弹道特性的影响.针对某六尾尾翼弹,利用气动仿真分析了后掠角和尾翼斜切角对阻力、升力、静稳定性和弹道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尾翼产生的阻力占比较大,在一定范围内加大尾翼后掠角可有效减阻.当尾翼斜切角较小时,增大后掠角提高升力和静稳定性;当尾翼斜切角较大时,增大后掠角不一定可以提高升力和静稳定性.综合设计尾翼斜切角和后掠角以达到减阻效果时,需考虑尾翼前缘面积和迎风面与来流夹角.算例结果表明:40°尾翼后掠角和10°尾翼斜切角组合优化的条件下,阻力减小到原来的60%,最大射高提高了30%,射程提高了40%.

    气动仿真尾翼优化后掠角斜切角外弹道计算

    一级气体炮发射开启特性分析及试验测试验证

    张浩陈万华张代贤马国鹭...
    93-9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一级气体炮内弹道发射开启特性,考虑内腔室各联通状态,建立了基于结构参数的内弹道和开启特性的描述方程,仿真分析了一级气体炮自励式开启特性,获得了高压气室、排气室、阻尼腔、缓冲腔和弹后腔的开启过程中位移时间瞬态特性,弹体发射加速规律,明确了弹体发射自励式开启阀的开启条件,并构建了口径为50 mm的一级气体炮发射平台,测试结果表明:试验结果相对于仿真计算最大偏差小于3%,验证了基于内腔室结构参数的描述方程的适应性和准确性,为基于发射参数设计气体炮内腔室各结构参数提供了可靠的数理描述方程.

    气体炮内弹道炮口速度自励式快开阀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自紧身管残余应力分析

    佟海生樊江涛李强
    97-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材料拉压异性和鲍辛格效应的影响,采用双线性强化材料模型对身管进行自紧分析,推导了身管加载应力、卸载应力、残余应力及工作应力的解析解,得到了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反向屈服半径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最佳自紧度和自紧压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理论解的正确性,分析了材料拉压强度比、中间应力系数等参数对身管残余应力、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反向屈服半径和最佳自紧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向屈服半径、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弹塑性交界面处残余应力与材料拉压强度比成正比,与中间应力系数成反比;最佳自紧压力与材料拉压强度比成反比,与中间应力系数成正比.

    残余应力统一强度理论鲍辛格效应双线性强化模型反向屈服

    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的链式自动弹仓广义预测控制

    谢瑶徐亚栋鲁飞周光祖...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链式自动弹仓的位置跟踪问题,设计了一种将扩展状态观测器和广义预测控制相结合的新的控制策略.在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控制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广义预测位置控制器;通过扩展状态观测器对弹仓系统的多源扰动进行了估计,利用估计值对广义预测控制器进行了前馈校正,增强了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确保了控制系统的稳定.分别在空载、半载和满载3 种不同负载工况下对链式自动弹仓进行控制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与PID控制相比,提出的控制策略对扰动力矩不敏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且稳态误差更小,位置控制精度更高.

    链式自动弹仓广义预测控制扩展状态观测器位置控制

    基于AHP-TOPSIS的控制电气机箱电磁防护方案评估方法

    卢颖高若琳赵军朝余继良...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中控制电气机箱电磁防护方案评价准则多且评价指标繁杂的特征,提出了一种AHP与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机箱可能产生电磁耦合或电磁干扰的要素,提出箱体面板、机箱材料、机箱内外交互、机箱加工工艺、机箱接地与搭接5 个评价准则及与之相关的11 个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理想点排序法(TOPSIS)构造判断矩阵,结合各指标的权重建立加权评价模型,计算评价指标的理想解、负理想解及方案中指标与理想解、负理想解的欧几里德距离,通过相对贴近系数的计算进行设计方案排序,贴近系数最大为最优方案.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电磁防护电磁兼容层次分析法理想点排序法

    书讯

    封2页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征稿简则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