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球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球中医药
环球中医药

王永炎(名誉),张伯礼(总编辑)

月刊

1674-1749

hqzyy@126.com,hqzhyy@163.com

010-65269860

100711

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597室

环球中医药/Journal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环球中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打造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中医学术期刊”为编辑方针,以国内外中医药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及时关注我国中医药最新学术热点,积极推介中医药最新学术成果、致力于深化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王永炎院士任名誉总编辑,张伯礼院士任总编辑。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理论探讨、临床经验、学术论坛、争鸣、海外中医、中医文化、名医心鉴、中医病案析评、综述、中医药热点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安医家徐春甫与吴崑针药并用思想异同探析

    孟硕王茎
    449-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阐发徐春甫、吴崑两位新安医家对针药并用思想的异同.徐春甫与吴崑二家在针药并用思想上均强调辨证,论脏腑气血脉,突出医家在行针用药之前进行相关诊察的必要性;其次两位医家都重视审气保元,治神为要,意指医家在临床治病过程中要修养和神,顾护元气;再者两位均突出取穴精确,讲究体位,他们的体位取穴法便于临床工作,也体现出两位医家严谨的医术风采;此外均提出刺从时序,方宜有序,强调针刺用药应重视时机,顺应天时,否则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徐春甫更多关注灸法,强调施灸顺序、灵活灸疗壮数、处方配穴而灸,临床治疗中注重技巧,针有其法.吴崑更多关注针药理无二致,作用相符,具体表现在药有炮炙,针有作用;药有君臣佐使,穴有阴阳配合,强调针药各有所长,因病制宜,更将针药并用思想精于临床,坚持辨证论治,遵循六经八法,主于脾胃,妙于升阳,气血兼调,刚柔相济.两位医家的思想互补互用,通过对比研究,能够从全方面把握针药并用的思想.

    徐春甫吴崑新安医家针药并用思想异同

    李果烈教授从"肝热论"探讨帕金森病初期辨治经验

    费楠李海悦李朝董钊瑜...
    453-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金森病是以难治性、致残率高为特点的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李果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系统总结了颤证早中晚不同分期的病机特点,认为肝为颤证的主要病位,肝脏在颤证初期易生内热,故颤证初期的病人多见内热症状.因此李果烈提出"肝热"病理因素在帕金森病初期阶段占据重要地位的观点.热久易生瘀,瘀热之邪进而成毒,"肝热"病机贯穿帕金森病的进展过程,同时是促使帕金森病病机演变的重要因素.李果烈在"肝热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帕金森病的核心治则,创制了"清肝息风方"以清热化瘀、息风解毒,在初期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确切疗效,附验案一则予以佐证.

    帕金森病初期颤证肝热瘀热论清肝息风李果烈名医经验中医药疗法

    崔述生教授通经推法应用探析

    卢国明贾安琪杨欣玥周可林...
    457-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崔氏通经推法是崔述生教授在传承卢英华、马在山等推拿、骨伤名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50余年的经验,总结归纳出来的特色推拿手法.通经推法以通行经络为纲,以脏腑辨证为本,以调和阴阳为法,施术于皮部,循经而行,通督以补阳,通任以培元,将推法演化为补推法和泻推法,利用经络理论和手法补泻调和脏腑、经络的气血、阴阳、虚实.通经推法的手法操作要求以柔为主、深透渗透.崔述生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将脏腑辨证和伤科辨证的思路相结合,提出经筋并重、形神同调的学术思想,极大地拓宽了推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崔氏通经推法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伤科疾病、胃肠疾病、情志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多病种的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崔述生通经推法临床应用经筋并重形神同调补泻调和

    姜德友教授形神同调分期辨治情志病经验

    宋成彬
    461-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总结姜德友教授辨治情志病的临证思路.姜德友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以心神失常、肝疏失利为本,气郁、痰浊、瘀血、火邪为标,由形扰神,由神坏形造成形神双向致病.在治疗上,姜德友教授强调心肝同治,形神同调,把握四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并贯穿整个病程,以此为治疗原则.姜德友教授辨治情志病主张分期论治,前期重"舒",气血和颐;中期重"兼",虚实并调;后期重"衡",平秘阴阳.姜德友教授临床屡用对药、角药:以茯神-刺五加养心安神,以合欢花-远志舒心解郁,以焦栀子-知母-淡豆豉清心除烦,以玫瑰花-佛手理气通瘀,以郁金-石菖蒲清火豁痰,以柴胡-生龙骨-生牡蛎和解机枢,总领阴阳.

    情志病姜德友心肝同治形神同调分期论治对药角药

    从"和阴阳,调营卫"论治晚期肿瘤癌因性疲乏

    周芮李韬芝谷珍珍吴娇...
    465-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癌因性疲乏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疲乏不仅导致患者的躯体症状,还可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而加重疲乏症状,形成恶性循环.本文基于"和阴阳、调营卫"理论,提出晚期肿瘤癌因性疲乏的病机为阴阳失和、营卫失调,治疗时当调之使和,具体体现为调和阴阳、以平为期,调补气血、协调营卫,健脾补肾、扶正祛邪.临床治疗中应针对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发展的不同诱因,辨证论治以遣方用药,以期为中医药指导晚期肿瘤癌因性疲乏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思路创新.

    阴阳营卫晚期肿瘤癌因性疲乏虚劳

    基于冲任二脉探讨干燥综合征的病机及治法

    杨子婧孟宇航孟培培王双瑛...
    470-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燥痹之病与冲任二脉密切相关.中医学将干燥综合征归于燥痹范畴,该病内涉多脏、外及多经,并以老年女性为主要发病群体,与冲任二脉沟通多经多脏、为女子所重的特点不谋而合.本文围绕冲任的功用、循行、所联系的脏腑等诸多方面展开论述,从经络的角度揭示燥痹失濡失润的病机、燥邪顽结聚守的部位以及可以从诸多脏腑论治燥痹的原因.在通补冲任的理论指导下,本文提出了通过畅达、盈润冲任来论治燥痹的具体方法,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干燥综合征燥痹冲任二脉调理冲任

    痰饮新解:饮邪为阴邪,非温不化;痰为本寒标热,清热不远温

    孙璇宋文杰
    473-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将"痰饮"合称,并提出"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多有发挥,但对痰饮的治疗莫衷一是.本文从痰饮的邪气特点及阴阳寒热标本属性入手,剖析痰、饮本质,提出痰与饮当分论,并进一步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历代医家治疗痰饮经验及对张仲景学说的继承运用,提出"饮邪为阴邪,非温不化;痰为本寒标热,清热不远温"的治疗思路.笔者提出水液流溢成饮的饮邪形成特点,及饮邪本为阴邪的病理特性,结合各代医家经验提出饮邪临床治疗应注重温通.痰邪重浊,本寒标热,其治疗应以苦寒之品除其"标热"痰浊后,当回到痰性本为阴邪,其性属寒的特性,当以温药和之,正本清源,痰饮得去.笔者探求经旨、追本溯源,深入痰饮学说,结合临床实际及现代科学研究,以期为痰饮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痰饮新解阴阳标本临床治疗非温不化清不远温《金匮要略》张仲景后世发挥

    基于中医理论结合药理探讨《伤寒论》中的麻黄发汗禁忌

    练志润张家蔚何剑峰赵子珺...
    47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归纳了《伤寒论》"不可汗"相关条文,将其分为麻黄禁忌症、麻黄慎用症、伤寒鉴别症三类,将脓毒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重度虚劳、快速型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列为麻黄禁忌症;将体质虚弱、汗家、衄家、高血压、前列腺增生列为麻黄慎用症;将温病、热证、中暍、阳明病、少阳病、淋家、疮家等与伤寒表证具有相似临床表现但不可用麻黄等药发汗的疾病归为伤寒鉴别症.利用麻黄可发汗利尿导致水液丢失、麻黄具有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等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解释《伤寒论》中"不可汗"的深层机制.提出"虚证不可用麻黄"这一关于麻黄禁忌症的笼统总结限制了麻黄的临床运用的观点.强调了外感疾病与内伤疾病使用麻黄的态度不同,主张麻黄的使用在外感疾病宜"中病即止""证变转方",在内伤杂病可"守方服用".论述了辨证论治与辨药物禁忌症相参的必要性,提出辨药物禁忌症有利于发现不同于方证所提示的病机的观点.

    麻黄伤寒论药理机制禁忌症辛温解表发汗少阴病虚证

    基于畅络调神探讨双心疾病的中医辨治

    宁博冯兰栓何炜炜余湖斌...
    482-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心疾病即心脏心理病,是目前心内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中医认为双心疾病属于"胸痹""心悸""郁证""不寐"等范畴.本文基于气络学说核心理论"承制调平"归纳出中医"血脉之心""神明之心"与"脉络之心""气络之心"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总结出畅络调神是治疗双心疾病的重要治法.笔者认为"络不畅、神不安"贯穿双心疾病始终,络气虚滞为双心疾病发病的始动病理因素,瘀、郁为双心疾病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脉络之心"络虚瘀滞,扰动"气络之心"致心神失养,"气络之心"络气郁滞,致肝魂不宁.在治疗上,强调畅"脉络之心"气血以调心安神,畅"气络之心"气血以调肝定魂,为双心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创新性治法.

    双心疾病畅络调神脉络之心气络之心中医辨治

    探讨"主客浑受"理论在痛风慢性期中的应用

    于汶仟洑晓哲刘媛媛胡洁...
    486-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主客浑受"为基础,分析"主客浑受"与痛风慢性期病机相关性并结合近现代医家治疗痛风经验,探讨薛氏三甲散在治疗痛风慢性期的应用.本文通过分析"主客交"与"主客浑受"的不同点以明确"主客浑受"理论的独特病机,并以此切入痛风慢性期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论证其代表方薛氏三甲散治疗思路与用药对于痛风慢性期的可行性.痛风慢性期患者由于太阴脾虚运化失常而生湿浊,湿浊郁久化热暗耗厥阴血分之阴,血分阴亏,血液粘滞则浊瘀互结,日久累及全身变生他病而危及生命,此以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病理产物与"主客浑受"相符得出二者病机相合.薛氏三甲散为"主客浑受"理论代表方,本文总结其组方特色乃善用引经药使邪从厥阴,经少阳,出太阳表及阳明腑两条道路予邪以出路,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于痛风慢性期去邪有方,为临床治疗痛风慢性期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主客交主客浑受痛风慢性期薛氏三甲散病机治疗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