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将"痰饮"合称,并提出"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多有发挥,但对痰饮的治疗莫衷一是.本文从痰饮的邪气特点及阴阳寒热标本属性入手,剖析痰、饮本质,提出痰与饮当分论,并进一步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历代医家治疗痰饮经验及对张仲景学说的继承运用,提出"饮邪为阴邪,非温不化;痰为本寒标热,清热不远温"的治疗思路.笔者提出水液流溢成饮的饮邪形成特点,及饮邪本为阴邪的病理特性,结合各代医家经验提出饮邪临床治疗应注重温通.痰邪重浊,本寒标热,其治疗应以苦寒之品除其"标热"痰浊后,当回到痰性本为阴邪,其性属寒的特性,当以温药和之,正本清源,痰饮得去.笔者探求经旨、追本溯源,深入痰饮学说,结合临床实际及现代科学研究,以期为痰饮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