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江学良

旬刊

1009-3079

wcjd@wjgnet.com

0351-4078656;办公电话010-85381901-644

030001

社址:山西省太原市双塔西街77号;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远洋国际中心D座903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Journal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6A甲基化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与进展中的作用

    梁锐煌朱南星侯钦吴灵飞...
    747-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高等真核生物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上最多的化学修饰之一,与mRNA加工、核输出、翻译以及降解密切相关.m6A修饰主要通过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以动态可逆的方式进行调控.m6A在表观遗传水平上通过调控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而影响肿瘤生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6A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关,有望成为肿瘤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或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就m6A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进行述评.

    N6-甲基腺嘌呤信使RNA甲基化修饰消化系恶性肿瘤专家述评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Piezo1在肿瘤研究中新进展

    王咪咪崔杰峰
    758-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力学信号传递机制是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其调控肿瘤恶性特征的关键,也是力学信号源头干预的理论实践基础.近期新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蛋白 Piezo1(piezo typ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component 1,Piezo1)感应力学信号新途径的出现,为肿瘤细胞力学传递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归纳总结了 Piezo1介导力学信号参与肿瘤发生进展调控的新进展,包括诱导细胞癌变,调控细胞周期、增殖和侵袭转移,影响肿瘤细胞干性,血管新生,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等.

    Piezo1力学信号消化系统肿瘤

    水飞蓟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损伤及PI3K/Akt和NF-κB信号通路影响

    哈虹哈良张庆清
    765-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急腹症,过量的炎症因子释放会损伤肠黏膜,诱导细胞凋亡,加快病程.水飞蓟素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消炎、保护肝脏、抗组织纤维化等功效.但目前尚未见关于水飞蓟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损伤中的相关研究.目的研究水飞蓟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损伤及PI3K/Akt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Control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odel,SAP)组、Experimental+L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给予60 mg/kg水飞蓟素治疗)、Experimental+M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给予120 mg/kg水飞蓟素治疗)、Experimental+H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给予240 mg/kg水飞蓟素治疗)、Glutamine组(1.5 g/kg谷氨酰胺治疗),观察大鼠死亡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淀粉酶、脂肪酶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对大鼠进行胰腺病理评分和回肠病理评分,Western blot检测回肠组织中Bcl-2、Bax、PI3K、p-PI3K、Akt、p-Akt、NF-KBp65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回肠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AP组大鼠死亡3只,Control、Experimental+L、Experimental+M、Experimental+H组大鼠分别死亡0只、2只、1只和0只.与Control组相比,SAP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脂肪酶以及IL-1β、TNF-α水平升高,胰腺病理评分和回肠病理评分均升高,Bax、p-PI3K/PI3K、p-Akt/Akt、NF-KBp65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均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SAP组比较,Experimental+L、Experimental+M、Experimental+H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脂肪酶以及IL-1β、TNF-α水平均逐渐降低,胰腺病理评分和回肠病理评分均逐渐降低,Bax、p-PI3K/PI3K、p-Akt/Akt、NF-κBp65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均逐渐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SAP组比较,Glutamine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脂肪酶以及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胰腺病理评分和回肠病理评分均降低,Bax、p-PI3K/PI3K、p-Akt/Akt、NF-κBp65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均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水飞蓟素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损伤,抑制炎症,减少细胞凋亡,抑制PI3K/Akt和NF-κB信号通路激活.

    水飞蓟素PI3K/Akt重症急性胰腺炎NF-κB炎症

    HS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与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黄妹徐梦婷韩明王桂良...
    775-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世界都极高,且治疗效果不佳.由于目前对食管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这不利于食管癌特异性治疗药物的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 1,HSF1)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那么HSF1是否也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呢?HSF1是否会成为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物靶标呢?在不同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不同患者对放化疗敏感度不一样,已有研究证明,在肝细胞癌中,H S F1会削弱放化疗对肿瘤的毒性作用从而降低疗效,那么HSF1是否会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呢?目的探究HS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表达情况及其表达程度对ESCC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将92例患者分成4组:ESCC Ⅰ、Ⅱ期手术切除组20例,ESCC Ⅲ、Ⅳ期手术切除组18例,ESCC Ⅲ、Ⅳ期放化疗组44例,其中ESCC Ⅲ、Ⅳ期放化疗组分为HSF1低表达组16例和高表达组28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10例;对照组:食管炎症组10例;(2)取各组病理蜡块通过免疫组化及染色技术检测HSF1在各组表达情况;(3)通过ESCC Ⅲ、Ⅳ期患者HSF1低表达组及高表达组的非肿瘤病灶大小、肿瘤直径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值在放化疗前后的变化,评估患者对放化疗治疗敏感性;(4)分析影响ESCC手术患者3年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及ESCC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结果(1)HSF1在各ESCC组中高表达,在食管炎症组及食管不典型增生组中低表达,且各ESCC组与食管炎症组及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的HSF1表达情况存在差异,P=0.001,有统计学意义;HSF1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M分期无关,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2)放化疗后,ESCC Ⅲ、Ⅳ期放化疗组中HSF1低表达组与HSF1高表达组相比,非肿瘤病灶减少更多,肿瘤直径减小更大,CEA值下降更明显,P<0.005,均有统计学意义;(3)在ESCC手术切除组中,3年生存期与年龄(P=0.019)、HSF1表达程度(P=0.028)、T分期(P=0.007)、N分期(P=0.016)有关,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HSF1低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比HSF1高表达组高,P=0.016,有统计学意义;(4)在ESCC Ⅲ、Ⅳ期放化疗组中,HSF1低表达组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均比HSF1高表达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HSF1低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比HSF1高表达组高,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HSF1在ESCC中高表达且HSF1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且HSF1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无关;(2)在ESCC Ⅲ、Ⅳ期放化疗组中,HSF1表达越高,患者对放化疗敏感性越差;(3)在ESCC手术切除组及ESCC Ⅲ、Ⅳ期放化疗组中,HSF1低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比HSF1高表达组高.

    热休克转录因子1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化疗敏感性

    Bcl-xL蛋白、LDH、IPF、MM P-9在食管癌术后胸腔感染中的表达及预测脓毒症的效能

    练冬金蓓
    78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食管癌患者术后易胸腔感染,但缺乏早期预测机制,基于基质金属蛋白酶-9、未成熟血小板比率、大分子B淋巴细胞瘤、乳酸脱氢酶水平变化均与感染有关,推测可为临床完善相关机制提供参考.目的探讨大分子B淋巴细胞瘤(B-cell lymphoma-extra large,Bcl-xL)蛋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术后胸腔感染中的表达及预测脓毒症的效能.方法将2016-02/2020-10期间187例EC术后胸腔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是否发生脓毒症分为脓毒症(16例)、非脓毒症(171例)患者,并选取同期临床资料相匹配的187例EC术后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脓毒症、非脓毒症患者Bcl-xL蛋白、LDH、IPF、MMP-9水平,采用 Pearson分析Bcl-xL蛋白、LDH、IPF、MMP-9与脓毒症病情程度的关系,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脓毒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Bcl-xL蛋白、LDH、IPF、MMP-9预测脓毒症的效能.结果观察组Bcl-xL蛋白、LDH、IPF、MMP-9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脓毒症手术时间长于非脓毒症,Bcl-xL蛋白、LDH、IPF、MMP-9水平高于非脓毒症(P<0.05);Bcl-xL蛋白、LDH、IPF、MMP-9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Bcl-xL蛋白、LDH、IPF、MMP-9高于均值者发生脓毒症的风险分别是低于均值者的1.174、2.883、2.562、1.948倍(P<0.05);经ROC分析Bcl-xL蛋白、LDH、IPF、MMP-9联合预测脓毒症的AUC为0.964,大于任一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EC术后胸腔感染患者Bcl-xL蛋白、LDH、IPF、MMP-9水平升高,且与病情进展关系密切,其预测EC术后胸腔感染继发脓毒症具有良好预测效能,便于指导临床完善防治方案.

    大分子B淋巴细胞瘤蛋白乳酸脱氢酶未成熟血小板比率基质金属蛋白酶-9脓毒症

    自拟脾胃调和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王瑞华王申
    796-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世界上50%以上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临床主要通过四联疗法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近年来,中西医联合疗法不断发展,使用自拟脾胃调和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自拟脾胃调和汤辅助四联疗法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及对免疫-炎症、肠道菌群调控效应.方法采用随机信封法将2018-07/2020-0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H.pylori相关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观察组采用自拟脾胃调和汤辅助四联疗法.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炎症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32(IL-32)、C反应蛋白(CRP)、肠道菌群、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 6.3 0%,高于对照组的81.4 8%(P<0.05);治疗2 wk后观察组胃脘疼痛持续时间、胃脘疼痛程度、脘腹痞胀、口苦或黏、口臭、恶心呕吐、大便黏滞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 wk后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 wk后观察组TGF-β1、TNF-α、IL-6、IL-32、CR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 wk后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70%与对照组9.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脾胃调和汤辅助四联疗法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调节机体免疫、炎症反应,且具有良好肠道菌群调控效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四联疗法自拟脾胃调和汤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指标肠道菌群免疫功能指标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于先强李维勤
    804-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群饮食结构等因素的不断改变,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a acute pancreatitis,HLAP)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HLAP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型急性胰腺炎的机制特点,因此其临床诊疗存在本身的特殊性.本篇将结合HLA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甘油三酯治疗低分子肝素

    去泛素化酶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韩柳郭婷刘德良谭玉勇...
    809-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包括六大亚家族,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细胞内,对蛋白质产生去泛素化作用,从而调节蛋白质的降解,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免疫调节、神经功能、肿瘤发生发展及分子信号通路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直肠癌作为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五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的威胁了人类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发现去泛素化酶家族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此相关进展作如下综述.

    结直肠癌去泛素化酶

    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吹气定量测定值与G-17、IL-32、sIL-2R水平及胃镜下病理变化的关系

    倪冰颖鲍洛文黄秋菊吴蓓蕾...
    816-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公认的胃癌致病因子,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并H.pylori感染的诊治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目的探讨CAG并H.pylori,感染患者吹气定量检测值(delta over baseline,DOB)与 白 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胃泌素-17(gastrin 17,G-17)、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水平及胃镜下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01/2019-12体检中心224例C 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H.pylori感染患者124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H.pylori感染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资料、DOB与G-17、IL-32、sIL-2R水平,以Logistic回归分析CAG并H.pylori感染影响因素,并分析DOB与G-17、IL-32、sIL-2R相关性,对比不同胃镜下病理变化患者DOB与G-17、IL-32、sIL-2R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DOB、G-17、IL-32、sIL-2R对CAG并H.pylori感染的评估价值.结果两组病程、胃镜下病理变化(慢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OB、IL-32、sIL-2R水平高于对照组,G-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病程、慢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DOB、G-17、IL-32、sIL-2R水平均为CAG并H.pylori感染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CAG并H.pylori感染患者DOB与G-17呈负相关关系,与IL-32、sIL-2R呈正相关关系(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CAG并H.pylori感染患者DOB、G-17、IL-32、sIL-2R水平与慢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有关(P<0.05);ROC曲线显示,DOB、G-17、IL-32、sIL-2R联合评估AUC最大,为0.975>0.9,具有较高评估价值,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48%、98.00%.结论CAG并H.pylori感染患者G-17、IL-32、sIL-2R水平与DOB相关,H.pylori感染可能通过影响G-17、IL-32、sIL-2R表达,参与CAG患者胃黏膜病理改变发生和进展,各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H.pylori感染,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吹气定量测定值胃泌素-17白介素-3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CEA、CA 19-9和CA242联合检测能否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Meta分析

    张竞宇吴小威王绪王锐...
    825-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A19-9、CA242联合检测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对其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目的探讨CEA、CA 19-9和CA242平行联检在结直肠癌检出率和诊断价值中的应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base、Sinomed数据库,检索关于CEA、CA 19-9和CA242用于结直肠癌检测的诊断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10-25.两位研究员在QUADAS-2工具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了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采取双变量回归模型,得出了合并后的灵敏度(SEN合并)、特异度(SPE合并)、阳性似然比(PLR合并)、阴性似然比(NLR合并)、诊断比值比(DOR合并)、曲线下面积(AUC合并)及相应95%可信区间(CI).采用Meta回归和亚组分析探讨异质性的可能来源.结果共计18项研究(3534个病人)纳入本Meta分析.对于单个肿瘤标志物检测,CA 19-9[0.37(0.32,0.43)]的SEN合并低于CEA[0.50(0.46,0.55)]而CEA[0.73(0.68,0.76)]的AUC合并小于CA 19-9[0.82(0.78,0.85)]和CA242[0.87(0.83,0.89)].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果显示,任意两个或三个肿瘤标志物的SEN合并均高于单个肿瘤标志物.对于AUC合并,肿瘤标志物联检和除CEA外的单个肿瘤标志物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研究规模是CEA和CA 19-9用于单肿瘤标志物检测时异质性可能来源,而临界值是CA242异质性的可能来源.结论联合应用CEA、CA 19-9和CA 242可显著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灵敏度.除CEA外的单个肿瘤标志物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

    癌胚抗原CA19-9CA242结直肠癌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