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江学良

旬刊

1009-3079

wcjd@wjgnet.com

0351-4078656;办公电话010-85381901-644

030001

社址:山西省太原市双塔西街77号;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远洋国际中心D座903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Journal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在酸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牛春燕罗晓春
    383-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酸相关疾病是一类消化系统中的常见慢性疾病.质子泵抑制剂现已成为治疗酸相关疾病的一线用药,然而临床应用中逐渐显现出一些局限性,如半衰期短、起效较慢、抑酸不充分、药理作用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夜间酸突破等,导致分酸相关疾病患者的症状不能获得充分缓解,以及难治、复发、直接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负担增大.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是一种新型抗分泌药,能够克服传统质子泵抑制剂的多种局限性,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更好的抑酸效应和安全性,可能成为解决酸相关疾病治疗中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的新策略,但也需要继续观察潜在的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酸相关疾病治疗中面临的挑战,以及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在酸相关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优势和前景.

    酸相关疾病质子泵抑制剂新型抗分泌药物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

    miR-484通过靶向SIRT1介导细胞凋亡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损伤

    贾银钊枚巧娟张勇
    38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性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经成为被严重低估的重大健康威胁.尽管NAFLD发病机理复杂,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RNAs (miRNAs)在调控NAFL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miR-484是否参与NAFLD发生和发展仍有待阐明.目的 研究miR-484参与肝脏脂肪变性的损伤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脂模型,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肝组织中miR-484和SIRT1的mRNA和蛋白水平,再次构建miR-484基因敲除NAFLD小鼠模型,检测小鼠血清ALT、AST、TG、TC变化水平,通过油红O染色、HE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脂肪变性程度和细胞凋亡水平.此外,通过游离脂肪酸构建NAFLD细胞模型,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84和SIRT1的直接靶向关系;通过转染pc-DNA和pc-DNA SIRT1构建SIRT1过表达模型,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脂质积累和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在NAFLD小鼠模型中,miR-484表达明显上调,而SIRT1表达下降;敲除miR-484后小鼠脂肪变性程度减轻,血清ALT和AST明显降低.在NAFLD细胞模型中,miR-484能够通过直接靶向SIRT1,过表达SIRT1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减轻肝细胞脂质积累.结论 miR-484通过靶向SIRT1调控细胞凋亡,加重肝细胞脂质积累,表明miR-484可能是NAFLD的治疗靶标.

    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疾病miR-484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Sirtuin-1脂肪变性细胞凋亡

    信息动态

    397,412,448,后插1-后插5页

    藤梨根提取物通过调控miR-192-5p/ARPP19轴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徐万苏柯飞许怡郑艺...
    398-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藤梨根提取物(rattan root extract,RRE)可抑制胃癌、肺癌等肿瘤细胞增殖,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但其是否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表型还未知.miR-192-5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且其低表达与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治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StarBase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显示,环腺苷酸调节的磷酸化蛋白19(cAMP-regulated phosphoprotein 19,ARPP19)可能是miR-192-5p的靶基因.本研究假设RRE可通过调控miR-192-5p/ARPP19轴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目的 探讨RRE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RRE干预SW480细胞后,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CyclinD1、C-caspase-3和ARPP19蛋白水平,RT-qPCR检测细胞中miR-192-5p和ARPP19 mRNA水平.转染miR-192-5p模拟物或ARPP19小干扰RNA至SW480细胞,上述相同方法观察过表达miR-192-5p或抑制ARPP19表达对SW480细胞增殖、凋亡及CyclinD1和C-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92-5p和ARPP19调控关系.结果 RRE可降低SW480细胞存活率及ARPP19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增加SW480细胞凋亡率及C-caspase-3蛋白和miR-192-5p的表达(P<0.05).过表达miR-192-5p或抑制ARPP19表达均可降低SW480细胞存活率及CyclinD1蛋白表达(P≤0.05),而提高SW480细胞凋亡率及C-caspase-3蛋白表达(P<0.05).miR-192-5p在SW480细胞中靶向负调控ARPP19表达.抑制miR-192-5p表达可逆转RRE对SW480细胞增殖、凋亡及CyclinD1和C-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抑制ARPP19表达可逆转抑制miR-192-5p表-达对RRE处理的SW480细胞增殖、凋亡及CyclinD1和C-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论 RRE可有效抑制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调miR-192-5p/ARPP19轴有关.

    结直肠癌藤梨根提取物miR-192-5p环腺苷酸调节的磷酸化蛋白19细胞增殖凋亡

    京都胃炎分类在基层医院胃癌筛查中的应用

    刘晓明唐翔宇徐舒佳
    407-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我国早期胃癌的发现率小于10%,远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规范胃镜诊断标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胃癌筛查方案迫在眉睫.目的 探讨京都胃炎分类标准在基层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京都胃炎分类标准对2019-09/2020-11间因消化系统症状在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就诊,依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确定纳入研究对象,并依据京都胃炎分类评分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即低分组(小于2分)、中分组(≥2分,<4分)、高分组(≥4分),对3组患者的胃癌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138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低分组共918例;中分组共290例;高分组175例.3组患者间的胃癌、早期胃癌检出率两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京都胃炎分类评分,可提高基层医院就诊人群中早期胃癌、胃癌的检出率.

    胃癌京都胃炎分类早期胃癌

    善胃系列方分阶段辨治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月林苗嘉萌张泽袁红霞...
    413-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胃镜及靶向活检技术对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早期精确诊断有优势;中医药治疗虽疗效确切,但多基于主观症状,缺少客观依据.本文结合胃镜精检技术与中医分期辨治,探讨PLGC不同分期中医证候与胃镜病理的相关性.目的 探究善胃系列方分阶段治疗PLGC的临床有效性,为PLGC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临床收治150例PLGC患者,按其疾病分期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三组(三期),每组50例,分层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三期治疗组分别予以治疗量的善胃Ⅰ、Ⅱ、Ⅲ号方,对照组予以胃复春联合叶酸治疗.服药周期24 wk.从治疗前后各组的胃镜及病理积分、血清胃蛋白酶原结果、疗效分析及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经治24 wk后,三期治疗组胃镜下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期组间对比,在不同维度存在统计学差异.三期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在病理总积分、炎症、异型增生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G 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同期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各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PGⅠ/PGⅡ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PG Ⅰ/PG Ⅱ结果不同程度升高,早期组、后期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改善血清胃蛋白酶原阳性率效果显著(P<0.0P).结论 善胃系列方针对不同阶段的PLGC患者有临床疗效,可不同程度的减轻病理改变,改善中医症候,降低复发率.证实了分阶段合辨证论治PLGC的必要性,该方的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对临床治疗PLGC有积极意义.

    胃癌前病变善胃系列方中医药临床试验

    胰腺癌细胞外吉西他滨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顾宗廷李宗泽王成锋
    421-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实体恶性肿瘤,其中约90%是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尽管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PDAC的手段,但术后总体生存率不容乐观.因此,以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为基础的化疗仍是PDAC最重要的治疗选择之一.然而,GEM单药治疗晚期PDAC的生存期改善十分有限,其关键原因在于GEM耐药.GEM耐药的机制复杂且不明确.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广泛而致密的纤维间质是PDAC的重要特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纤维化TME不仅是肿瘤生长、扩散的积极参与者,更是诱导GEM耐药的贡献者.本文将重点从PDAC细胞外途径对GEM化疗耐药的主要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潜在的GEM化疗增敏策略,以期提高化疗有效率,改善PDAC的总体预后.

    胰腺癌胰腺导管腺癌吉西他滨肿瘤微环境化疗耐药

    酪酸梭菌活菌片对结直肠癌术后FOLFOX4方案化疗肠道菌群平衡、毒副反应及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

    王沁龚黎明郑惠
    435-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结直肠癌术后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inate 5-fluorouracil oxaliplatin,FOLFOX4)方案的化疗在清除和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了身体正常的消化代谢,降低了免疫能力.酪酸梭菌作为有益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来调节化疗带来的负反应.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片对结直肠癌术后FOLFOX4方案化疗肠道菌群平衡、毒副反应及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04/2020-05我院结直肠癌术后患者92例,简单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n=46)、对照组(n=46).对照组术后予以FOLFOX4方案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酪酸梭菌活菌片,1个疗程为2 wk,持续治疗8 wk.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 wk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CA724)、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肠道菌群指标(粪肠球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粪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8 wk后:血清CA724、CA199、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 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粪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粪便S-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肢端麻木、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通过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修复受损肠黏膜屏障功能,有助于调节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炎症反应,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毒副反应.

    酪酸梭菌活菌片FOLFOX4方案化疗结直肠癌肠道菌群毒副反应免疫炎症

    以肝占位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徐国峰刘威陈华
    44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是最早发现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病例简介 该病主要以淋巴结肿大及淋巴结外脏器受累为主要表现,同时合并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表现.结论 现报道以肝占位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淋巴瘤肝占位首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