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天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天制造技术
航天制造技术

陈济轮

双月刊

htgy818@sohu.com

010-68750167;88531537

100076

北京34信箱12分箱

航天制造技术/Journal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航天系统唯一的一份工艺类期刊,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广大科技人员的广泛关注。刊号CN11-1887/V。国内公开发行,发行量1000多册,涵盖航天科技、机电集团各企、事业单位及部分集团外的企、事业单位。《航天工艺》主要刊登航天产品制造技术及民品制造技术方面的科技论文及工艺管理等文章。涉及的专业包括焊接、冷热加工、机械加工、电装工艺、精密加工、微细加工、特种加工及各种难加工材料、非金属材料加工、装配工艺与检测技术、生产的最新成果及工艺动态,具有实用性推广交流价值。文稿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精练,逻辑严谨;文中计量单位,文字,标点符号,插图,表格均应符合国标;文稿不应涉及保密内容,不得损害他人权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太阳翼压紧杆预紧力对其结构特性的影响

    张燕娜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太阳翼预紧力绝大多数由压紧释放装置中的压紧杆提供,在卫星发射阶段,当太阳翼压紧杆的预紧力不足时,太阳翼与卫星本体会出现耦合现象,对太阳翼的结构特性和在轨展开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提出采用有限元仿真计算与振动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太阳翼压紧杆的预紧力进行研究,针对某型号太阳翼完成了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压紧杆预紧力由3000N递减到1000N时,太阳翼一阶频率减小约7Hz,同时太阳翼的最大响应值增大约0.5g,最大响应值较输入值X方向放大约20倍,Y方向放大约7倍,Z方向放大约17倍.因此,振动试验获知的数据可以更准确反映太阳翼压紧杆预紧力对其结构特性的影响.

    太阳翼压紧杆预紧力模态分析振动试验

    工艺参数对键合金丝质量影响的研究

    王子伊付明浩张晓宇王晶...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丝键合技术是微电子领域的封装技术,一般采用金线,利用热、压、超声共同作用,完成微电子器件中电路内部连接,即芯片和电路或者引线框架之间的互连.本文在深入了解键合机理后,选用25μm金丝,基于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键合压力、超声功率、键合时间等参数对楔焊键合及球焊键合后金丝拉力及焊点形貌的影响,根据键合强度拉力值确定键合的最佳工艺参数范围.

    楔焊键合球焊键合正交试验工艺参数优化

    SiCf/TC17复合材料单轴拉伸性能的数值模拟分析

    于成龙黄浩付雪松王敏涓...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结合内聚力模型(CZM)建立了 SiCf/TC17复合材料模型,研究了热残余应力场在复合材料的分布规律以及热残余应力对复合材料纵横向拉伸的影响.分析了纵向拉伸过程中基体屈服对复合材料的影响以及热残余应力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复合材料横向拉伸的失效机制,以及等效应力在基体中的再分配,发现界面径向压应力能够减缓界面的脱粘.

    钛基复合材料SiC纤维残余应力纵横向拉伸有限元模拟

    镁合金粘结剂喷射打印技术研究进展

    剡秀秀马立宏杜银学张龙江...
    63-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镁合金粘结剂喷射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比介绍了两篇有关粘结剂喷射制造镁合金的报道.通过对比可知,微波烧结的致密化过程与传统烧结过程明显不同,在不同烧结机理的控制下,微波烧结过程比传统烧结过程加速了三倍.不同烧结方式对材料的相对密度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后就金属粘结剂喷射3D打印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镁合金粘结剂喷射3D打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几点建议.

    粘结剂喷射镁合金耐蚀性致密度烧结

    面向首件制造即定型的工艺仿真中心运行模式研究

    付静静丁国智肖军赵敏杰...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航天装备制造领域首件制造即定型的发展需求,对目前机械加工、增材制造、焊接、热处理、装配等多个专业工艺仿真存在的仿真技术难点进行了解剖和分析,提出了"1+2+3+4+N"的工艺仿真中心总体建设方案,分别从工艺仿真中心组织架构、工艺仿真体系建设、仿真驱动的工艺设计流程和工艺仿真发展路线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工艺仿真技术在航天制造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思路,形成了面向首件制造即定型的工艺仿真中心建设方法和运行模式,对推动企业工艺仿真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深刻的意义.

    工艺仿真仿真体系建设仿真中心

    运载火箭智能数字生产车间建设方案初步探索与实践

    陈志华陈宏龚东升潘小娟...
    73-78,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航天已迈进高密发射阶段,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国航天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各航天重点单位先后开展了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技术是有效的解决方案,特别适用于运载火箭这种生产周期长、批量小的宇航产品生产.本文分析了智能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现状,结合工厂规模和承制运载火箭特点.从整体建设思路、系统集成框架、柔性产线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运载火箭智能数字车间的建设思路.通过智能数字管理系统,工厂运载火箭智能车间实现了工艺数据、生产信息、质量数据的全流程精益管控,火箭产能和产品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智能制造运载火箭系统集成柔性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