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天器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天器工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航天器工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彭成荣

双月刊

1673-8748

htq@spacechina.com htq501@139.com

010-68746793;68746067;68745881

100094

北京5142信箱116分箱(海淀区友谊路104号)

航天器工程/Journal Spacecraft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航天器工程》期刊于1992年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创办,2006年10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公开发行,2007年开始公开发行,双月刊。本刊目前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主要以航天器工程技术与经验交流为主,具有鲜明的工程特色,区别于“学报”的纯学术属性。《航天器工程》期刊严格保密审查,未通过保密审查的文章不予以刊登。经过十几年的办刊历程,本期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成为反映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代表性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ULSAR低轨卫星导航星座性能分析研究

    张弓马福建聂欣陈秋丽...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轨卫星导航系统是当前卫星导航领域关注热点,文章以美国修娜空间系统公司的PULSAR低轨卫星导航星座为例,首先介绍了其发展规划和最新进展,然后从对地覆盖特性、GNSS天基监测能力、星间建链情况、掩星事件数目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建设阶段的星座特性和最终定位性能.结果表明,在完全服务能力阶段,PULSAR星座能够提供全球 8 重以上(95%)覆盖,位置精度因子优于 3.5(95%),具备米级独立定位能力,联合GNSS可将精密单点定位收敛时间显著缩短约 90%,与此同时,在星载导航接收机的支持下,能够满足对 GNSS 的时空基准增强、空间天气监测、天基完好性监测等需求.相关结论可为我国低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修娜空间系统低轨星座卫星导航星座特性

    面向微纳遥感星座构建的阻力差分控制方法

    张国云龚轲杰何雨帆陈军...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整星质量、功耗、体积和成本考虑,一些微纳卫星通常不加装推进系统.为满足这类微纳遥感卫星构建星座的要求,提出采用阻力差分控制(无动力控制)技术实现星座构建的方法.通过调整太阳翼迎风面积,利用星间阻力差增大或减小 2 颗卫星轨道半长轴之差,在不改变卫星飞行姿态、不影响有效载荷应用的情况下实现微纳遥感星座相位控制.利用 20 颗微纳遥感卫星构建星座对阻力差分控制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将阻力差分控制技术应用于微纳遥感星座相位控制,能顺利完成微纳遥感卫星同一轨道面的等相位部署,并成功实现星座构建.

    微纳遥感星座阻力差分控制相位控制

    空间站舱段平转式转位方案设计与验证

    罗超罗文成刘冬雨史纪鑫...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我国空间站实验舱在转位前后对天/地指向不变的任务需求,提出舱段平转式转位方案,设计基于转位机构的舱段转位实现方案.转位期间,空间站组合体采用重力梯度被动稳定姿态飞行,解决姿态主动停控时空间站稳定指向的难题.通过设计选取合适的转位任务窗口,确保转位全程测控链路畅通、光照充足,以提高任务安全性和可靠性.地面试验和在轨实验舱转位任务实施,全面验证了空间站舱段平转式转位方案的正确性.

    空间站组装建造平转式转位机构

    基于延迟接受的低轨星座用户接入策略

    李学富耿座学王英伍王培继...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低轨星座用户接入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延迟接受的用户接入策略,综合考虑了多属性偏好序信息.对星地融合通讯系统进行建模,并利用连接关系矩阵描述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覆盖关系.同时,根据卫星中继基站位置和低轨星座构型计算出卫星中继基站与卫星之间的连接关系矩阵,并将频谱资源划分为信道单元.根据建立的模型,综合考虑信道资源分配和干扰管理,提出多属性评价的偏好序信息,包括用户与小区回程链路的信道增益、干扰增益、小区回程容量和小区负载水平等.经过理论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匹配策略的稳定性和帕累托最优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用户接入策略(UADA)算法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星地融合通信系统低轨星座卫星中继基站用户接入策略延迟接受

    低轨倾斜轨道卫星太阳电池阵防遮挡设计与分析

    苏宝法仇恒抗王凯宋园...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轨倾斜轨道卫星轨道面光照角周期变化,太阳电池阵受照情况复杂,其输出电流呈现波动.为此,文章分析卫星各种工况下的本体遮挡面积,结合太阳电池阵遮挡工作特性分析及阴影遮挡试验结果,开展太阳电池阵防阴影遮挡设计,并采用投影法进行卫星本体遮挡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卫星本体遮挡时,电流损失预计值与在轨遥测电流损失值基本一致,分析误差小于 2%.上述分析结果可为卫星复杂遮挡工况下电源系统能量平衡设计提供参考.

    低轨倾斜轨道卫星卫星本体遮挡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

    一种高效星载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设计与实现

    蔡晓东杜青徐泽锋张俊亭...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深空探测供配电分系统任务特点,提出功率调节、配电、火工控制等多功能模块轻小型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外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的研究现状、国产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研制的意义,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组成及功能设计,并通过多母线融合设计、多路放电均流设计、单元集成化设计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深空探测器高可靠轻小型化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设计难题.在轨飞行结果表明: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功能正常,工作可靠,性能优良.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的国产化设计实现,可为其它航天器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空探测高功率质量比功率调节与配电单元

    卫星电缆网数字化安全设计及应用

    朱效杰李庆孟宪超顾永坤...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卫星上存在的电缆网静电、带电插拔、操作安全等安全问题,文章从设计安全性、工艺安全性、操作安全性、数据安全性 4 个方面,提出了电缆网数字化安全设计方法.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解决电缆网存在的安全问题,可为电缆网数字化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电缆网数字化设计安全设计

    利用中继卫星的航天器入轨段天基测控技术研究

    王雪宾冯兆祎张晓俊周庆...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规模星座入轨段测控对卫星安全至关重要,但同一地面站同时支持的卫星数量有限.为解决大规模星座发射入轨段地面测控资源不足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目前一箭多星的入轨段测控方法,然后从天基测控支持大规模星座入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角度出发,对中继卫星的能力和中继测控终端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利用天基测控实现多星入轨段测控的方案.该方案详细分析了大规模星座卫星入轨初期测控链路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一种综合利用软件仿真结果和星上自主计算结果的稳定可靠的入轨段天基测控方案.该方案仅需在现有中继测控终端使用方法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更改即可满足多星入轨需求,方法简便易实现.

    天基测控中继系统入轨段大规模星座

    航天器数据定义方法及其工具设计

    王彧泽吕良庆何睿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的数据对象采用接口控制文件方式进行定义,不同的航天器上的数据对象定义方式也是不同的,导致在任务期间不易修改,跨任务时数据格式难以复用等问题,文章基于欧洲空间标准化合作组织(ECSS)提出的包应用标准(PUS)中的数据定义方法,实现对数据对象的通用化定义,并给出了通用的数据对象Schema.基于该方法,设计了数据定义工具,供用户完成对数据类型、数据参数和数据格式的定义.该工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辅助已有的工具完成数据定义工作.以遥测场景为例,结合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的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的遥测遥控信息交换标准(XTCE)对工具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数据定义方法定义出的通用的数据对象是可行的,并且可以按需进行标准格式转换,便于信息在异构数据系统之间交换.

    航天器数据定义包应用标准遥测遥控信息交换标准工程参数

    卫星指向式双通道遥感相机设计与验证

    褚备李玲范建凯高扬...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指向式双通道卫星遥感相机设计,将大范围指向镜和双通道焦面组件相结合,可实现可视范围超 1000 km的多光谱成像功能.指向镜的镜头采用大口径高轻量化设计,具备良好的成像稳定性和抗力学性能.机构部分采用高精度驱动单元和精密测角装置,能保证视轴在大范围转动过程中的精确指向.焦面组件采用双通道楔板分光设计,实现 9 个谱段的高精度配准,保证相机图像融合的质量;光机结构优化设计实现相机的高稳定性.地面环境试验表明:相机具有较高的指向精度、良好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

    卫星遥感相机大口径轻型指向镜,双通道楔板分光高稳定性光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