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天器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天器工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航天器工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彭成荣

双月刊

1673-8748

htq@spacechina.com htq501@139.com

010-68746793;68746067;68745881

100094

北京5142信箱116分箱(海淀区友谊路104号)

航天器工程/Journal Spacecraft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航天器工程》期刊于1992年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创办,2006年10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公开发行,2007年开始公开发行,双月刊。本刊目前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主要以航天器工程技术与经验交流为主,具有鲜明的工程特色,区别于“学报”的纯学术属性。《航天器工程》期刊严格保密审查,未通过保密审查的文章不予以刊登。经过十几年的办刊历程,本期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成为反映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代表性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辐射不变点的高光谱遥感传感器交叉定标方法

    李映潭杨辽王杰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遥感影像数据处理中的辐射定标问题,关键在于精确获取辐射标定系数,以确保遥感影像像元亮度(DN)值与地表辐射值之间的准确对应.文章引入了地表矿物粉尘源调查卫星一等B级(EMIT L1 B)数据,结合先前光谱成像仪器的经验和方法,提出了一套高光谱遥感传感器交叉定标的方法,基于多卫星数据和自动化程序完成了高光谱卫星定标系数的获取并提高了辐射不变点选取的准确性与效率.基于地表矿物粉尘源调查卫星(EMIT)与资源一号 02D卫星数据采集交叉点,通过辐射不变点回归得到一套准确的定标系数.同时,引入了哨兵二号(Sentinel-2)数据选取辐射不变点,选取方法为通过自动化的程序对比两个光谱之间的相似度,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选点的高效性和可靠性.使用标准误差和相关系数评价标定后波段间的误差和相关性,其中最大标准误差低于 0.008,145 个波段相关系数大于 0.90,证明了交叉定标方法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对提高影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具有借鉴意义.

    交叉定标资源一号02D卫星地表矿物粉尘源调查卫星高光谱

    航天器用水热管冻结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牟玉鹏刘剑术李小斌张红娜...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管在空间探测工程中具有重要应用,是航天器的重要导热元件.文章通过引入毛细力动量源项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水热管在设计工况和低功率工况下工作及可能的冻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水热管在设计工况下工作时,蒸汽与液膜表面存在剪切作用,热管的温度沿轴向降低,轴向最大温差不超过 3 K,具有良好的等温性.低功率工况下,热管冷凝段的温度降低至工质的熔点以下,工质冻结沉积,低温区逐渐扩散至冷凝段末端,冻结沉积最终将吸液芯完全堵塞,导致热管失效,不再具有良好的等温性能和传热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热管的长期稳定运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为空间探测工程的成功保障提供科学参考.

    航天器用水热管低功率工况毛细流动冻结沉积

    航天器用界面导热填料应用状态接触传热系数分析

    韩崇巍金迪杨居翰赵啟伟...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航天器用RKTL-DRZ-2 型导热脂及 RKTL-DRNJ-1 型导热凝胶 2 种新开发导热填料无实际应用状态下接触传热系数数据的问题,采用试验方法对其接触传热系数进行研究,得到在航天器上设备典型尺寸及不同固定螺钉分布情况下的接触传热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安装状态下,与目前常用的RKTL-DRZ-1 型导热脂相比,RKTL-DRZ-2 型导热脂对界面接触传热性能改善效果较好,RKTL-DRNJ-1 型导热凝胶较差.此外,获取了保证导热填料填充效果的实施经验,并给出了导热填料的选用建议.试验分析结论可应用于选用导热填料时的航天器热设计及热控实施.

    航天器导热填料接触传热系数

    高通量卫星资源管控系统现状与趋势研究

    秦鹏飞衣龙腾周业军张程...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灵活载荷技术的发展,高通量卫星从大容量向兼顾灵活性发展,资源管控系统作为高通量卫星在轨应用的关键部分,对提升系统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单位带宽使用成本至关重要.文章总结了国外高通量卫星资源管控系统及资源管控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泰雷兹公司、GMV公司、欧洲卫星(SES)公司、卫讯(Viasat)公司等提出的高通量卫星资源管控系统.结合高通量卫星资源在轨灵活管控需求,提出后续高通量卫星资源管控系统的发展趋势,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资源管控系统成为后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随着星上处理能力与存储能力的提升,星载资源管控系统架构也成为有潜力的发展方向而受到运营商的关注.

    高通量卫星资源管控系统灵活载荷

    空间小碎片抱捕用连续型机器人结构综述

    杨承旭王丽华危清清赵志军...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小碎片的抓捕任务需要空间机器人在没有合作信息的情况下对目标进行抓捕,连续型机器人本体可在缺少抓捕对象精确测量信息的条件下,直接利用大容差实现高可靠抱捕任务.文章针对连续型机器人在空间小碎片抓捕领域的应用需求,对连续型机器人的驱动方式,以及绳驱动连续型机器人的主干、关节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绳驱动连续型机器人结构设计需关注的关键问题,最后针对应用于空间抱捕任务的连续型机器人结构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连续型机器人空间抱捕任务结构设计研究展望

    深空探测任务智能规划技术发展综述

    师明高宇辉崔云飞张弓...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深空探测任务发展对飞控组织实施的要求,文章介绍了任务智能规划的内涵,总结当前科技成果转化遇到的挑战,结合前沿技术与工程经验,提出通用规划处理流程,从领域建模、智能求解两个关键环节综述当前技术发展情况.针对未来国家重大航天工程需求,提出对技术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的思考,可以为构建飞控任务智能规划通用平台、提升地面任务决策智能化水平提供参考.

    飞控任务智能规划领域建模人工智能

    一种数据驱动的卫星健康状态判读模型

    刘传鲁李常亮高伊萱章雷...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量卫星健康管理数据的处理面临参数维度高、冗余参数多、参数间关系难量化、健康状态难以定量判读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结合相关性聚类分析的数据处理机制和多分类器集成的健康状态判读模型.首先通过最大信息系数(MIC)量化参数关系并提取关键特征,然后应用聚类分析将关键特征参数数据转换成健康状态知识库,最后基于健康知识库集成训练多分类器来实时监测卫星的健康状态.应用某卫星载荷的遥测数据对该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判读模型经过数据挖掘后的关键关联参数训练,具有较好的卫星异常状态识别能力,其准确度达到了 98%,可为在轨卫星健康状态监视手段的选择提供参考.

    最大信息系数特征选择聚类多分类器集成异常检测

    LEO航天器太阳电池阵激光诱导电弧放电试验与分析

    尉德杰朱立颖武建文刘业楠...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太阳电池阵空间电弧放电理论,对纳秒脉冲激光诱导太阳电池阵电弧放电机理进行分析,采用空间放电模拟试验系统,试验研究了低地球轨道(LEO)等离子体环境下纳秒脉冲激光诱导太阳电池阵电弧放电的功率密度阈值及其放电特性.试验结果表明:LEO 等离子体环境下激光诱导太阳电池阵电弧放电的功率密度阈值约为 1.08×108 W/cm2,与无激光诱导相比,放电持续时间增加了 20%,且每施加 1 次纳秒脉冲激光诱导电弧放电概率约为 60%.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太阳电池阵损伤效应可得:纳秒脉冲激光诱导电弧放电破坏绝缘层最严重,容易造成太阳电池阵中部分PN结短路失效,其损坏程度远远大于空间环境太阳电池串间电弧放电烧蚀损坏效应和盖玻片表面热应力损伤造成的PN结断路失效.此结论可为航天器太阳电池阵放电试验的措施及试验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低地球轨道航天器太阳电池阵纳秒脉冲激光电弧放电特性

    基于COTS的航天器CAN总线测试方案

    李宏亮谭征
    138-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天器系统级测试中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测试设备通用化程度低、研制成本高、实时性难以保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商用货架产品(COTS)的航天器 CAN 总线测试方案,可通过配置实现航天器CAN总线节点模拟、数据监视及处理等功能.经测试验证,该方案满足航天器系统级测试需求,可为后续航天器CAN总线测试设计提供参考.

    商用货架产品航天器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测试方案

    面向海浪遥感卫星标定的漂流波浪浮标关键技术研究

    温琦李洋马昕李俊漾...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精细化海洋观测领域,遥感卫星海浪方向谱的获取存在精度低、累积误差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神经网络的海浪方向谱估计方法,通过引入稀疏自注意力机制以及物理引导模块等,实现海浪方向谱的高精度表达;海上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新提出的海浪方向谱估计方法与传统海浪方向谱估计方法相比,文章提出的模型估计方向谱更符合理论谱形,伪峰较少,平滑性和一致性方面表现较好,并且对数据噪声的容忍度更高.同时,设计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芯片的漂流波浪浮标系统,通过 AI 软硬件系统对不同任务进行动态调度分配,实现浮标低功耗运行,有效提升了波浪测量性能及海上工作时间,是遥感卫星高精度获取大范围、长时序全球性海洋观测数据的一种有效补充.

    方向谱漂流浮标海洋观测遥感定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