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陈善广

双月刊

1002-0837

jianhui_li@263.net

010-66365788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26号(北京5132-25分箱)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Journal Space Medicine & Med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8年创刊,中英文混编,原为季刊,1996年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航空航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有关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动向。期刊设置有学术论著、文献综述、研究快报等栏目,本刊是我国载人航天及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之一,目前被美国工程索引(EI)、医学文献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航空航天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和引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网(CJN)、万方数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N)、中国科学工程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航空航天文献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收录,是相关领域广大硕博士毕业生和科研工作人员发表英文论文和中文论文的大舞台。请将电子档投至信箱suhongyu@vip.sina.com,同时要求邮寄纸质稿件1份,单位介绍信1份(证明无失泄密、无政治问题、无一稿多投、作者署名无争议,在校生还需导师签字)、作者简介1份(必须有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羽毛球运动训练对航母舰载机飞行学员颈痛的干预效果研究

    杨广辉高祖训赵文楠肖楠...
    52-5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羽毛球运动对舰载机飞行学员颈痛的干预效果,为该运动预防和缓解舰载机飞行学员颈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16名航母舰载机飞行学员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人.运动康复组除进行部队日常训练外,另进行每周3次,每次1 h的羽毛球运动;对照组进行部队日常训练,不做其他干预.研究为期3个月.颈痛的干预效果以实验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颈椎活动度(CROM)、颈部最大肌力、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积分肌电值(iEMG)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运动康复组NDI评分较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NDI评分较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康复组VAS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VAS评分较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康复组受试者干预后颈椎最大活动度在各方向均有所增加,且左屈、右屈活动度较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方向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颈椎各方向最大活动度较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康复组受试者颈部最大肌力在前屈、后伸、左屈方向较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右屈、左旋、右旋值较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侧胸锁乳突肌RMS在四个方向动作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斜方肌上束在前屈和右屈动作中RM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后伸和左屈动作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侧斜方肌上束在四个方向动作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康复组受试者干预后在前屈、后伸以及右屈运动中,4块肌肉iEMG均大于干预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左屈动作中,左侧胸锁乳突肌与右侧斜方肌上束iEMG大于干预后,右侧胸锁乳突肌和左侧斜方肌上束iEMG小于干预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羽毛球运动干预能够缓解航母舰载机飞行学员的颈部疼痛,使其颈椎功能障碍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且能够增加颈部灵活性,增强颈部肌力,同时激活深层肌肉参与维持颈部稳定,有效提升颈部肌肉群的抗疲劳能力.

    舰载机飞行学员运动干预颈痛羽毛球运动表面肌电

    航天器出舱过闸压控系统设计研究

    张元杨旋宣建强焦飞飞...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闸压控是平衡舱内外压力,实现物资或人员在航天器舱内外转移的必须步骤.出舱过闸降压和返回过闸复压是过闸压控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出舱过闸降压的方法包括排气泄压和储气降压等,排气泄压方法的控制设备简单,但是排气过程中需要消耗气体资源;储气降压方法需要配置抽气设备,但是可以有效节约气体.返回复压的方法包括供气复压和舱间复压等,可根据泄压模式配合使用.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航天器过闸压控的过程,提供了过闸压控系统设计的几种技术方案.单舱段飞行器适合采用排气泄压配合供气复压的模式,多舱段飞行器适合采用储气降压配合舱间复压的模式.根据具体任务需求,还可以采用两种模式复合的方案.

    航天器过闸压控设计泄复压

    远程医疗技术在深空探索中的应用

    刘书林吕传禄姚永杰章亚莉...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健康风险也随之增加,这使得远程医疗技术在太空探索中的应用价值愈发凸显.在外太空环境中,多种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可能会以多种方式影响人类健康.随着深空探索的推进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宇航员在太空中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加,远程医疗技术在太空探索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关系着宇航员的生命健康和任务的成功.本文阐述了近年来远程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从远程医疗诊断与救治、智能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开展长期空间飞行的医学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深空探索远程医疗微重力辐射超声机器人

    高强度间歇训练在航天失重防护中的应用

    李小涛王子牛张剑锋王惠娟...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重环境暴露时,体液的头向分布会导致心血管功能紊乱,去重力性卸荷会导致神经及肌肉发生退行性适应,从而使航天员重返地球重力环境时面临众多挑战,严重时甚至威胁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运动锻炼虽然是最为有效的失重对抗防护措施,但当前基于传统运动锻炼的失重防护方案耗时过多.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竞技体育的高效训练策略,可通过高强度运动结合小低度间歇或主动休息的重复组合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人体运动表现.采用不同模式的HIIT训练组合可同时改善心肺健康和神经肌肉功能.HIIT或许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运动锻炼失重防护策略.笔者通过对HIIT分类、作用机制和训练效果决定因素的系统综述,并对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执行HIIT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HIIT或许可以成为当前空间站航天员运动锻炼方案的优化策略,从而更为有效地节约资源.因此,有必要首先采取地基模拟失重实验对各种拟用于航天员失重防护的HIIT训练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充分验证.

    航天员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锻炼失重防护

    携手春光里,共筑飞天梦

    陈善廣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