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王传旭

双月刊

1009-9530

xbbjbu@hnnu.edu.cn

0554-6672792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学院路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原名《淮南师专学报》,2000年淮南师专升格为淮南师范学院,本刊也相应更名为《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并重新申请了CN、ISSN刊号。本刊坚持坚定的政论方向和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提倡科学严谨的学风,注重学理探索的深度,信爱真知灼见的创识,张扬视野开阔的宏论,希望能够依靠群策群力的拼搏,共同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文艺事业的繁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成效、问题与策略路径——以安徽省天长市为例

    王姝陶增霞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的重要部署.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基层党建引领的作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文章以安徽省天长市基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成效为考察对象,总结基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制度优势进行策略分析,明确优化实践路径.基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应围绕着培养建设品质业务优良兼具的干部队伍、提升干群思想观念、提高数字赋能技术的运用效率等方面开展工作,建设完备的乡村信用体系,为振兴乡村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基层党建信用村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

    "强国"与"复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话语建构探赜

    陈冬冬李飞
    7-1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国"与"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话语标识.在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话语建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极遵循党的全面领导、人民本位、国家民族利益和世界情怀四大原则,围绕"强国与复兴"的根本保证、根基血脉、发展动力、道路创新、题中之义、外部支撑等要素,建构出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话语的内容谱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产生了巨大的话语效能,表现为:坚定奋斗目标,丰富党的目标话语内涵;凝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精神力量;纾解中国话语的国际困境,提升国际话语权.

    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话语建构

    抗战胜利前后经济学人的币制改革思想

    赵前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爆发后,通货膨胀日益加剧,时人对法币的信心逐渐崩塌.国内外经济学者围绕通货膨胀、法币存续及币制改革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并从财政收支、发行数额、物价及汇价角度阐析了通胀根源,提出了虚金本位、外汇本位、商品本位等币制改革的多重方案.国民党政权最终采用毫无"本位"的金圆券币制,遭到海内外学者的强烈批判.文章依据当时报刊资料与经济评论,梳理经济学人的币制改革思想,可以从中管窥国民党政权失败诱因.

    币制改革经济学人法币金圆券

    皖北古镇景观基因的识别、表达与活化策略——以寿县正阳关为例

    李锡坤邹彤钰王雪洁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皖北古镇文化遗产保护滞后、地域文化表达缺失、文旅产值低下等问题,对皖北古镇特点进行归纳,并从历史视角分析皖北古镇成因.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基因理论对正阳关古镇进行景观基因识别与表达,将其识别表达为景观基因域、景观基因网、景观基因链、景观基因点和景观基因元共5个维度.在各自维度中,借助城市触媒理论对其进行激活、置入与策划,提出正阳关古镇的规划定位、交通商贸、商业街区、景观节点等活化措施.

    皖北古镇正阳关景观基因

    明人评《淮南子》考论——以明本《淮南子》序跋、评点为中心

    张可成明明夏雪沁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是《淮南子》接受、传播的高峰期,大量注本、刻本出现的同时,序跋、评点也随之涌现.明人在序跋、评点中对《淮南子》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内容、文辞、成就地位等三方面,内容广博、文辞奇丽、成就地位崇高是明人在序跋、评点中对《淮南子》的整体认知.明人的序跋、评点,或说理清晰,或见解独到,或深刻新颖,或精辟公允,在《淮南子》学术史上意义独特,不仅丰富、深化了人们对《淮南子》文学价值及其影响的认识,也对后人深入研究《淮南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淮南子》明代序跋评点

    "城市针灸"理念下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提升——以绩溪县中正坊-白石鼓历史街区为例

    陈晓华潘正浩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空间活力是促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文章引入"城市针灸"理念,基于"病状诊断"剖析空间活力困境、"针灸治疗"激发空间活力的研究思路,以绩溪县中正坊-白石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提升路径以及方法.结果表明:城市针灸理念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提供了新思路,活力提升是空间"针灸式"改造产生的积极效应;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建筑、广场等重点节点空间功能失活,"穴位"功效弱,街巷、水圳等线性空间连通性差,"经络"运行不畅,空间活力逐渐衰退;通过保护历史建筑、改造商业空间以及重塑开敞空间促进节点空间功能更新与活化利用,激活关键"穴位",优化街巷空间以及复兴水圳空间优化线性空间功能,疏通拥堵"经络",可以吸引人群聚集并产生多样活动,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获得提升.

    城市针灸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长三角地区物流需求预测研究

    王艳曹晗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货运量作为衡量区域物流需求的关键指标,其预测研究不仅揭示物流发展的规模,更反映物流业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本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选取了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灰色理论对长三角地区2001-2022年原始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及灰色预测;构建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并对长三角地区2023-2027年的物流需求量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性,预测结果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物流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长三角地区物流需求灰色预测BP神经网络

    安徽省文化与旅游融合水平评价研究

    王乃举陈虹李玉年王艳...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与旅游融合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是指引不同区域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究以安徽省内地域为案例,运用质性网络文本分析,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水平评价体系,对文旅融合水平施行测度,并探视其空间差异形成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1)文旅融合水平评价体系自下而上由11个次范畴和产品、环境、体验3个主范畴构成,主次范畴之间关系密切;(2)安徽省文旅融合水平划分为高评价值、较高评价值、较低评价值和低评价值四类城市;(3)文化旅游资源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空间竞争等是影响文旅融合水平主要的因素.鉴于以上安徽省文旅融合水平及形成原因的空间差异,针对不同区域给出对策建议.

    文旅融合质性研究安徽省

    长江流域数字经济、碳排放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研究

    朱俊奇顾梦迪李光霞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长江流域18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在梳理数字经济-碳排放-高质量发展系统(以下简称DCH系统)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模型,测算2011-2021年长江流域DCH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研究表明:长江流域DCH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呈上升趋势,整体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和"东南向西北扩散"的演变格局;长江流域DCH系统耦合协调度在省市层面表现出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趋势不明显且程度不高.基于此,文章从顶层设计、分类施治和区域合作角度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为促进长江流域生态、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长江流域数字经济碳排放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

    权变理论视域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曦成欢欢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尝试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型,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优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能和资产使用效益,为推动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