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强

双月刊

1007-8444

hysz@chinajournal.net.cn

0517-83511053 83511120

223001

江苏省淮安市交通路71号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对我国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语言以及高等师范教育等进行理论探讨,为校内外优秀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园地。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与“双百”方针,扶持新人新作,繁荣学术研究,开辟有“周恩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史考辨”、“学术百年”、“现当代学人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特色专栏。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时代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强调研究深度,鼓励学术讨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路向——基于"脱嵌"与"祛魅"的理论视域

    涂小雨
    217-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了 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但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没有否定或削弱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坚持了实事求是、坚持了文化自信的结果,蕴含着独特的逻辑路向:"脱嵌"与"祛魅"."脱嵌"即脱教条主义之"嵌",深化对实事求是原则的实践;"祛魅"即祛固守传统社会主义个别观点、个别论断之"魅",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其中,在理论逻辑路向上,"脱嵌"与"祛魅"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与活的灵魂;在历史逻辑路向上,"脱嵌"与"祛魅"体现了实事求是原则的时代升华;在实践路向上,"脱嵌"与"祛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回归马克思主义常识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与价值自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逻辑路向"脱嵌"与"祛魅"

    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的论争研究(1937-1949)

    贺金林江东屹
    223-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7-1949年,政治、军事激烈斗争的中国活跃着三种唯心主义哲学:陈立夫的唯生论、冯友兰的新理学及以陈铨为代表的"战国策派".它们为国民党顽固派的独裁专制提供哲学依据,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肆无忌惮的诋毁和攻击.为了揭露这些唯心主义哲学的阶级实质并消除其消极影响,在党的领导下,以胡绳、艾思奇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武器,与其消极的唯心主义哲学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的这场论争,反映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激烈程度.

    马克思主义唯心主义唯生论新理学"战国策派"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网络"概念及其认知的范式转换

    王荣江
    230-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网络"概念,既不是指电话网一类的实体性的东西,也不是指用来表征和刻画认识对象的预先设定的框架,而是对作为转义者的行动者相互作用、制造差异所留下的痕迹如何进行追踪的一种思想工具,它是思维的一个工作网.行动者—网络—理论实际上是把一个具体的三维事件投射到二维的平面上,并在思维的网络中把一些行动者互动所留下的痕迹作为一些网点串联起来,从而达到记述或者描述事件及其发展过程的目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各种可能的意外、不确定性甚至失败,研究者只能像记账一样,写下其"风险记述",即"用一种混乱的方式给一个混乱的世界加上一种混乱的描述".该理论在如何看待社会世界及其社会性以及如何经验地、可见地展现社会性上,都与传统社会学理论根本不同,实现了认知方式上的一种范式转换.

    行动者—网络—理论制造差异痕迹连接文本记述思维工具范式转变拉图尔

    批判实在论对结构—能动问题的反思与重解

    赵华
    239-243,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构—能动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理论界争论的棘手议题之一.批判实在论克服了整体主义方法论、个体主义方法论及结构化理论在处理结构—能动问题时单一化的局限性,将结构—能动理解为时空演进下的因果转换进程,重解了这一议题.批判实在论的解释,在本体论整合、历史时间性、分层与涌现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优越性,结构—能动是历时层面(时间)与共时层面(因果力)的生成与转换.

    结构—能动批判实在论历史时间性分层涌现

    试点缘何"点"到为止?——管窥基层治理创新难于持续的结构性因素

    王勇李富慧
    24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治理创新因何持续?既有研究较多强调上级态度与政治风险、创新者意志力及其变化、制度化水平、舆论支持等保障性因素的影响.然则通过对J公办幼儿园委托管理试点进行案例分析,揭示该试点之所以难以实现稳健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源于试点系层层指标压力下基层政府应急发起,缺乏创新规划与可调适性,纳入常规官僚制管理亦衍生财政责任迷失、变通弹性不足、缺失公众参与等问题.由此提示,基层治理创新不仅应重视外在的保障性因素,还需关注内在的结构性因素,诸如创新动机与规划、创新管理的可调适性与务实性、创新收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直接利害人参与及协作等,这些因素对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基层治理创新同样意义卓著.

    基层治理创新结构性因素创新规划创新调适风险共担治理悬浮

    论基层减负视角下社会治理创新生态营造的机理与路径

    刘伟孙浩然
    25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生态营造,是不断提高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打造社会治理创新"一致行动人"、持续放大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扩散效应、实现创新行动和创新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生态系统仍比较薄弱,面临多元主体协同水平低、体制机制支撑乏力、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弱、创新的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在扎实推进基层减负、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活力、提高创新实践的政策转化与制度供给水平的基础上,一体化推进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工具创新,加快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迈向结构性改革与生态性营造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基层减负社会治理创新生态营造

    以最好的精神产品回报社会——《中国史学的永恒魅力十八讲》后记

    陈其泰
    264-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史学精华丰富而瑰丽,生命力久远而强盛.我们要把中国史学的精华用雅俗共赏的手法总结、展现出来,让其为更多的人所理解、所掌握,激发创造力量,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中国史学的永恒魅力十八讲》力求达到四个目标:新、博、深、通.新,就是采用新的视角、新的认识、新的话语,站在当今时代回顾总结中国史学的精华.博,就是多角度、多层面来认识和分析,把中国史学各方面的特色和成就都展现出来.深,就是要深入分析,不停留在字面上,"于细微处见精神",从中发掘论述史学传统当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通,就是把传统史学同近代史学相贯通,把史学与社会条件相贯通,把中国史学与外国史学相贯通.

    中国史学精华《中国史学的永恒魅力十八讲》新时代

    "第三极文化"与安乐哲的中国哲学典籍译介和传播

    郑建宁金王菲王姝婷
    26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极文化"是北京师范大学黄会林教授与绍武先生提出的中国文化发展理念,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并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美国比较哲学家与汉学家安乐哲是"第三极文化"理念的响应者、倡导者与践行者,他通过思想阐释、典籍英译、文化传播等途径为"第三极哲学文化"的重新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指出,优化共生体系的"和"概念是"第三极文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是关系构成的人的理念.安乐哲英译中国典籍是为了让原汁原味的中国哲学走向世界,使用阐释域境、术语表、中国学者注解、中西译者合译等方式努力纠正西方读者的误读.此外,他还出版中国哲学阐释著作、类比西方哲学概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并指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不能急功近利,应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传播格局.

    第三极文化第三极哲学文化安乐哲典籍英译文化传播

    1927-1949年朱德研究述评

    邹琪
    273-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27-1949年是朱德研究的萌芽时期,内容涉及朱德的活动、生平、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等,展现了朱德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程以及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朱德研究的学术性还不强,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927-1949年朱德研究政治意义学术价值史料价值

    探寻老字号的历史文脉与创新发展

    金彩霞
    280-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字号"作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商业内涵.通过对老字号的内涵解析和守正创新的理论架构,在系统研究国内外有关老字号历史文化、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社会责任、跨界合作、问题分析与活化策略等因素基础上,结合《江苏老字号高质量发展刍议》研究,探析了江苏老字号在传承中行稳致远、融入需求、注重发展的坚守与创造,阐释了打破"老"的魔咒、遵循"守"的意识、扎根"创"的思想的老字号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探索了夯实老字号企业发展根基、促进老字号企业强筋健骨、增强老字号企业发展潜力、提升老字号企业服务社会能力、加快老字号企业走出去步伐等具体路径.

    守正创新老字号高质量发展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