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西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西医学
华西医学

石应康

月刊

1002-0179

hxyxqk@yahoo.com.cn

028-85421298

610041

四川成都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西医学/Journal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为临床综合性季刊。主要刊载临床科研论著、临床经验、短篇报道等文章。循证医学为本刊国内首创的特色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便携式血液净化设备的前世今生

    赵宇亮刘彩虹张凌付平...
    1005-1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液净化不仅是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也在各类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的血液净化设备较为笨重,不适合在日常生活和灾害救援现场使用.便携式血液净化设备可分为便携式血液透析机、可穿戴式血液透析机、植入式人工肾和便携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等类型,但均尚未在临床上得到大规模应用.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进步,透析液的高效再生和设备的智能化运行成为可能,便携式血液净化设备也有望迎来快速发展.该文将简要阐述便携式血液净化设备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研究方向.

    便携式血液净化设备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研究方向

    水凝胶材料在肾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王海洋陆子介方超李翔...
    1010-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肾损伤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治疗和管理策略不断进步.除了传统的肾脏替代疗法外,近年来的研究还集中在全器官工程以及用于体内再生的肾脏辅助设备和制剂的生物制造上.水凝胶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热稳定性和可调控的生化及力学性能,在肾组织工程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该文综述了各类水凝胶材料在肾组织工程中用于促进肾脏再生方面的研究,讨论了天然水凝胶和合成水凝胶各自的特点与用途,旨在进一步推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急性肾损伤肾组织工程水凝胶肾脏替代疗法

    医工结合引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技术提升

    张晓钰李一鸣彭志勇
    1015-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医工结合正推动着治疗技术的进步,通过优化血液吸附材料,提高其生物相容性与特异性吸附能力,增强CRRT的治疗效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此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CRRT中的应用也不断开展,通过智能化设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优化CRRT的启动时机、监测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为临床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选择,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医工结合滤器人工智能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人工智能时代还有多远?

    刘同柏明孙世仁
    1019-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技术之一.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在制造业、汽车、生活领域均已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也进展迅速,人工智能影像结果判断、病理结果判断、患者预后预测等也逐渐进入临床.人工智能在CRRT领域的发展也有了快速进展.因此,该文将阐述人工智能在CRRT技术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其在CRRT技术中的未来前景,从而为认识人工智能在CRRT技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人工智能急性肾损伤

    小型化便携式离子持续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吴非舒星研张凌黄伟...
    1023-1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已经存在诸多离子检测手段,且其在长期应用实践中的发展已十分成熟,能够实现不同离子种类及离子浓度的高精准度监测.然而,为了适应现代智慧医疗要求,具有良好便携性、低操作难度、高检测效率的便携式离子持续监测手段亟待发展,而现有检测手段在这方面受检测原理等因素影响,远未能达到实时、长期的健康监测的要求.近年来,小型化便携式离子持续监测技术已取得一定突破,其中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微型离子传感元器件及小型化低功耗的驱动测量电路成为了该方面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该文从前端的高性能离子传感器及后端高集成度的驱动测量电路入手,总结了目前小型化便携式离子持续监测技术的发展,对其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便携式离子监测技术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离子监测离子传感器便携式小型化

    生物材料抗凝血策略的研究进展

    刘晨张凌付平刘壮...
    1028-1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中使用接触血液的生物材料进行治疗时,材料表面血栓的形成将影响生物材料的使用寿命及患者的生存预后.而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的使用则增加了患者全身出血的风险.构建出具备抗凝血性能的生物材料,在材料局部实现抗凝,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材料表面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抗凝血生物材料的研发策略可大致分为改变材料理化性质、构建固定/释放活性物质的涂层、材料表面内皮化三大类.由于材料表面血栓形成的机制复杂且相互影响,单一机制构建的抗凝血生物材料往往性能并不理想.多机制协同干预有助于构建出抗凝血性能更优越的生物材料.

    抗凝血生物材料改性活性物质内皮化

    《血液吸附——第30届急性疾病质量倡议工作组专家共识报告》解读

    关明镜张凌潘红菊
    1036-1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旨在解读第30届急性疾病质量倡议(Acute Disease Quality Initiative,ADQI)工作组关于血液吸附(hemoadsorption,HA)技术的共识报告,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HA已在多种疾病中展现出治疗优势,ADQI工作组对HA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评估,确认其短期生物相容性、安全性和技术可行性,及对特定目标分子去除的实验性证明.初步研究显示内毒素吸附对脓毒症有潜在获益.然而,由于临床证据不足,HA仍被视为实验性干预措施.ADQI共识报告着重于填补现有知识空白,指出未来研究方向,为HA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指导.

    血液吸附急性疾病质量倡议生物相容性炎症脓毒症

    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李夏荫邢彦赵晋柏明...
    1041-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识别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开发临床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 从MIMIC-IV2.2数据库中提取2008年-2019年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损伤且经CRR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信息.将入组患者按照7∶3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在训练集中通过LASSO回归、随机森林及极端梯度提升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识别影响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与XGBoost模型,在测试集中计算上述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结果 共纳入175例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时测的乳酸、年龄、急性生理评分Ⅲ、血红蛋白、平均动脉压及体质量指数为LASSO回归、随机森林与XGBoost共同识别出的影响患者生存最重要的6个危险因素.通过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与XGBoost模型在测试集中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0.75、0.79、0.79与0.8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85、0.87与0.87.结论 通过入重症监护病房时测的乳酸、年龄、急性生理评分Ⅲ、血红蛋白、平均动脉压及体质量指数6个危险因素构建的XGBoost模型的临床预测效能较好,有利于医生临床决策.

    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危险因素预后

    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早期液体超负荷变化和死亡的关系

    卢娟邬步云邢昌赢毛慧娟...
    1048-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重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启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后48 h液体超负荷变化与28 d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8年-2019年MIMIC-Ⅳ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在重症监护病房入院后14d内因AKI接受CRRT治疗超过24 h的患者.暴露变量为CRRT启动后48 h液体超负荷改变比例(proportion of change of fluid overload,△FO%),其定义为体重标准化的液体入量与出量之差;研究终点是28 d死亡率.使用广义可加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暴露因素和研究终点的关系.结果 研究纳入911例患者,△FO%的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为-3.27%(-6.03%,0.01%),28 d死亡率为40.1%.广义可加线性回归模型显示CRRT启动后48 h的△FO%与28d死亡呈J型曲线关系.在校正其他变量后,与第2个四分位组相比,第1个四分位组的死亡风险无显著增高[比值比(odds ratio,OR)=1.2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1,1.87),P=0.338],但第 3 个四分位组[OR=1.54,95%CI(1.01,2.35),P=0.046]和第 4 个四分位组[OR=2.05,95%CI(1.32,3.18),P=0.001]的 28d死亡率均显著增高.使用同样方法发现CRRT启动后第1个24 h △FO%四分位分组与28 d死亡无关(P>0.05),但CRRT启动后第2个24 h △FO%与28 d死亡呈线性关系,即△FO%越大,死亡率越高[每增加1%的OR=1.10,95%CI(1.04,1.16),P<0.001].结论 重症AKI患者启动CRRT后48 h内△ FO%过大与28 d死亡风险增高独立相关,且CRRT液体管理目标可能是动态变化的.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损伤液体平衡液体超负荷预后

    硒结合蛋白1对急性肾损伤及其危险因素暴露的预警价值

    赵纬昊段戌尧崔晨凯李雨欣...
    1056-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尿液硒结合蛋白1(selenium binding protein 1,SBP1)对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及其危险因素暴露的预警价值,并与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2023年4月-202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内科的成年AKI住院患者及同期该科室的医务工作者.选择2023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和同期呼吸内科接受包含顺铂的化疗方案抗肿瘤治疗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纳入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尿SBP1及NGAL水平.结果 共纳入医务工作者14例,AKI患者36例.除性别、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P>0.05)外,医务工作者和AKI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 组的尿 SBP1[100.30(71.50,138.75)vs.75.60(65.90,80.08)pg/mL;U=2.918,P=0.004]、NGAL[423.70(73.93,839.80)vs.14.80(5.83,29.98)ng/mL;U=4.668,P<0.001]均高于对照组.但尿SBP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小于尿NGAL(0.768 vs.0.929).AKI患者尿SBP1水平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血糖呈正相关(P<0.05),而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总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共纳入接受PCI患者14例.接受PCI患者术后6 h的尿SBP1/尿肌酐水平较术前升高[(39.54±8.00)vs.(19.34±2.90)pg/μmol;F=8.862,P=0.011],术后72 h尿素氮水平较术前降低(P=0.036),其余时间点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尿NGAL水平无明显变化.共纳入顺铂治疗患者19例.顺铂治疗患者治疗后尿SBP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24),而治疗后尿NGA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350);治疗后尿素氮(P=0.041)、胱抑素C(P=0.002)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而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SBP1水平对AK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诊断效能不如尿NGAL;尿SBP1对肾毒性药物所致的肾小管损伤比尿NGAL更敏感.

    硒结合蛋白1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预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