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章
华章

吕钦文

旬刊

1009-5489

jlhuazhang@163.com

0431-85320552,81182781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7520

华章/Journal Huazhang
查看更多>>坚持理论创新,繁荣社会科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迁季节》:文化冲突的悲剧

    高婷
    11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向北迁徙的季节》是苏丹作家塔伊卜·萨利赫的成名之作,被誉为“60年代阿拉伯长篇小说的最佳之作”。这部作品在淳朴的乡土气氛和神秘的东方情调中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本文将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对《向北迁徙的季节》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主人公悲剧产生的根源,揭示了主人公的失败实际上是东西文化隔阂的悲剧。

    《向北迁徙的季节》文化冲突文化身份民族文化

    英汉朝比较点的实现方式对比

    金松子
    11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也是人类认知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英汉朝三种语言中都存在表达“比较”概念的结构,差比结构是其中之一。然而,比较点作为差比结构的构成成分,在不同的语言中呈现许多差异。本文将通过句法层面上的对比,分析出英汉朝差比结构中比较点的实现方式特征。

    差比结构比较点显性隐性

    浅析汪曾祺《聊斋志异·瑞云》中的思索与情感

    李超
    113-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汪曾祺的《短篇小说的本质》,对从事写小说的作者尤有指导意义。本文就以这篇文章来解析《聊斋志异·瑞云》和《聊斋新义·瑞云》的异同,同时解析蒲松龄和汪曾祺的异同,让我们了解小说的开头、结尾的重要性,让我们了解“一种思索方式,一种情感形态”,“是人类智慧的模样”。

    汪曾祺短篇小说的本质聊斋新义瑞云

    再议话剧演员的肢体语言

    刘薇
    11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肢体语言是话剧演员表演过程中重要的信息表达方式之一。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肢体语言类型较多,表达的含义也各不相同。与剧本中设定的台词语言相比,肢体语言属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并完全由剧本和导演事先设定完成。因此,演员运用肢体语言的技巧和能力也就成为考量话剧演员表演水平的关键。

    话剧舞台表演肢体语言

    夜幕下的苍凉--探析白先勇《孽子》人物形象的塑造

    时佳
    115-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性恋文学一直都是边缘性文学,难以登上大雅之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题材的文学作品正越来越受社会大众关注,白先勇从自身出发联系实际,在长篇小说《孽子》中,专注和执着于表现同性恋者的人性及生活状态,并广泛运用多种艺术技巧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同性恋者形象。

    《孽子》人物形象心理描

    浅议英汉色彩文化及其语义差异

    沈学丽
    11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存在,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相对应的颜色词有很大的语义差异。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语及其语义的差异,对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翻译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颜色词文化差异

    “会”和“能”区别的浅析

    王丹奇
    117-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列举“能”和“会”的义项,比较二者的异同,分析了二者在表示“可能”和“能力”这两个义项使用时的差别,从而推测出留学生习得二者时应该有的顺序。

    “能”“会”“可能”“能力”习得顺序

    浅议从归化到异化的中国文学翻译

    朱琳
    11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翻译与其它的非文学翻译不同,它是审美的翻译,它是原作的真实客观再现,又是译者的创造性翻译的最终目标。文学翻译的“归化”和“异化”两者主要是对“语言转化过程中两种语言符号的本身结构差异与通过语言形式表现的文化差异做出的不同处理”在以创新不断定义为特征的21世纪,任何单一的尺度大都会受到质疑,而翻译标准多元化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为可行的途径。

    文学翻译节奏个性形式生动准确归化异化

    再论舞台灯光的使用技巧

    王程军
    11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灯光是舞台表演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灯光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可以通过光线明暗的变幻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还可以作为控制表演节奏的有效工具。灯光师在使用各种灯光技术的过程中,同样也将自身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融入其中,成为了舞台艺术表演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为了有效提高舞台艺术表演水平,我们应当加强对灯光技术使用规律的研究和认识。

    舞台艺术灯光使用技巧

    中国民族声乐审美心理的发展

    张海玲
    12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民族审美心理深层次的结构分析,民族对艺术的审美有着它心理稳定的一面,几千年来民族的精神、民族的审美观在不断地影响着整个民族审美活动的各个方面,有着较为持久和深远的内在支配力。但是,由于社会的物质与文明文化的快速发展,也影响着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中华民族在近20年,就声乐艺术来讲,民族的声乐艺术发展是迅速的,这就显示了一种趋向,这种趋向说明民族审美心理的结构也不会永远是固定的。本文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异同入手,对我国民族声乐审美的体系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希望能为相关方面的探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民族声乐心理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