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章
华章

吕钦文

旬刊

1009-5489

jlhuazhang@163.com

0431-85320552,81182781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7520

华章/Journal Huazhang
查看更多>>坚持理论创新,繁荣社会科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实证主义法学的意识形态嬗变

    杨晓彤
    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证主义法学推崇价值中立,将正义与道德从法律中剔除。但它为何最终还是沦为了一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本文将以法哲学的视角,遵循唯物史观,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嬗变的深层原因。

    实证主义法学似自然性历史唯物主义

    论“杀盗非杀人”与“白马非马”在“三惑”中的归类

    冯方依
    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荀子驳“三惑”的分析,引出问题,即在种属关系中看似弊端相同的“杀盗非杀人”和“白马非马”为什么在荀子的“三惑”划分中处于不同的归类。即“杀盗非杀人”属于“用名以乱名”的诡辩,而“白马非马”则归于“用名以乱实”的诡辩。并对此进行分析解答,得出盗人的盗在荀子正名中体现为明贵贱,是一种后天的外在定义,是一种名;而白马的白在荀子正名中体现的则是辨同异,是一种无可辩驳的内在本质,是一种实。

    “三惑”“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

    从家庭角度谈青少年的行为偏差问题与引导

    王红梅
    1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及多元化文化的融合,社会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不良现象会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青少年正处于对社会现象最好奇、学习能力也最强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家庭不能对青少年的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导致他们的行为产生偏差,最终误入歧途。因此,家庭要关注青少年的行为偏差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青少年家庭行文偏差引导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

    宋晓敏
    1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在转型期,社会管理的机制创新要较好地处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关系。

    社会管理社会转型机制创新

    黑水国遗址小考

    裴云鸣
    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水国这座历史文物遗址,是一座灿烂辉煌的古城,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考古价值,有待于我们更深地挖掘和探讨。

    黑水国遗址小考

    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杨佳慧
    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给人类社会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文物自身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就无法还原。所以,先发展经济后保护文物的思路是不可取的。本文详细阐述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经济的发展和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思想。

    文物保护经济发展相互作用

    论孔子“仁学”外在逻辑:天命-命-礼

    杨又
    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子“仁学”思想中有两条逻辑线索,一条是内在逻辑:天道-性-仁-孝悌,另一条是外在逻辑:天命-命-礼。笔者在《孔子“仁学”的内在逻辑:天道-性-仁-孝悌》中已经讨论过第一条逻辑,现仅讨论第二条逻辑:天命-命-礼。对此,天命与天道相贯相通,而人命则本之天命,礼则是对命的维护,三者最后统归于“仁”。

    孔子仁学逻辑天命

    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王会霞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要重塑社会主义自信,必须明白道路决定命运的道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最终选择,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崇高性、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所决定的,是经过最终选择和实践检验充分证明正确的结果。

    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综述

    冷光伟
    2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渊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今后应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创新

    在法理与伦理之间兼及公序良俗原则的社会变迁

    吴佳洵
    2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众所周知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之中一项具有重要地位的法律原则,目前已经在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了十分普遍的应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科学地对公序良俗的概念加以界定,这样一来才能效地防止由于概念的不确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序良俗原则所体现出的对于价值关的引导功能是和帮助社会良性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公序良俗原则的出现也很好的承载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公序良俗原则还具有弥补成文法缺陷的功能。因此,在社会的发展中我们应当注重发挥公序良俗原则的功能,体现这一原则的价值所在。

    法理伦理公序良俗原则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