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酸碱(pH为1.0、3.0、5.0、7.0、9.0、11.0)法和酸碱联合低温(5、25、45、65、85℃)热处理法处理市政污泥24 h,通过对比处理前后污泥液相中正磷酸盐(PO43--P)的质量浓度变化和固相中总磷(TPs)、无机磷(IPs)、有机磷(OPs)的质量分数变化,研究处理过程中污泥磷的迁移规律;通过对比处理前后污泥液相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质量浓度的变化,研究酸碱处理及酸碱联合低温热处理对污泥破解的影响,并探究污泥释磷的机理.结果表明:当pH为1.0、11.0,酸碱处理污泥24 h时,释磷率和破解程度均分别达到酸处理和碱处理中的最高;液相中PO43--P的质量浓度由处理前的5.87 mg/L分别提升至217.58、136.87 mg/L;SCOD由处理前的267 mg/L分别提升至4 369、6 548 mg/L;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质量浓度由处理前的119 mg/L分别提升至1 649、2 861 mg/L;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浓度由处理前的138 mg/L分别提升至1 813、3 064 mg/L;污泥TPs的释放率分别为58.03%和30.05%;非磷灰石无机磷(NAIP)的释放率分别为78.36%和54.79%;pH为1.0的磷灰石无机磷(AP)释放率为95.71%,OPs的质量分数上升了13.11%,而pH为11.0的AP质量分数上升了44.21%,OPs的释放率为15.42%,可见,在酸处理条件下,污泥磷的释放主要来源于NAIP与AP的释放,而在碱处理条件下,污泥磷的释放主要来源于NAIP的释放.当pH为1.0、11.0,联合热处理温度为85℃,处理24 h时,污泥液相中PO43--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23.52、220.10 mg/L;SCOD分别为6 400、9 470 mg/L;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质量浓度分别为2 696、5 015 mg/L;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浓度分别为3 562、4 258 mg/L;污泥总磷的释放率分别为62.67%和51.32%,污泥的释磷量与污泥破解程度均达到最高;NAIP的释放率分别为86.22%和87.94%;pH 1.0联合85℃的AP释放率为96.14%,OPs的质量分数上升了13.62%,而pH 11.0 联合85℃的AP质量分数上升了77.25%,OPs的释放率为40.87%.当pH为1.0、11.0,联合热处理温度为45℃,处理24 h时,污泥液相中PO43--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72.16、184.35 mg/L;SCOD分别为5 960、9 030 mg/L;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质量浓度分别为2 331、4 699 mg/L;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浓度分别为3 523、4 246 mg/L;污泥总磷的释放率分别为61.12%和41.07%;NAIP的释放率分别为83.21%和69.97%;pH 1.0联合45℃的AP释放率为96.14%,OPs的质量分数上升了12.60%,而pH 11.0联合45℃的AP质量分数上升了45.92%,OPs的释放率为24.16%.综合考虑能耗、药剂成本以及二次污染问题等因素,认为采用pH 1.0联合45℃作为污泥处理参数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