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红外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红外技术
红外技术

苏君红(院士)

月刊

1001-8891

irtek@china.com

0871-5105248

650223

昆明市教场东路31号《红外技术》编辑部

红外技术/Journal Infrare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主管,昆明物理研究所、中国兵工学会夜视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技术性学术月刊。本刊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全面反映红热成像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水平、动态、研制进展状况,及其在国防、工农业及国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红外技术的军事应用,红外和热成像观瞄、识别、跟踪、制导,红外警戒与微光夜视技术,红外对抗与反对抗技术是本刊宣传报道的重点。本刊刊登的大量技术报告、基础研究、工艺制作、测试分析、应用、综述、新产品开发等文章,促进了红外技术范畴内科研、设计、教学、生产、管理及红外技术研究及应用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属氧化物异质结光电探测器研究进展

    马兴招唐利斌左文彬张玉平...
    363-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氧化物(metal oxide,MO)因其具有易于制备、高稳定性、对载流子的选择性传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领域.MO材料具有较强的光吸收,但表面效应和缺陷态等问题导致了MO光电探测器响应速度低和暗电流较大的问题.异质结中的内建电场可以有效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从而提升器件响应速度和降低器件暗电流.因此,构建金属氧化物异质结光电探测器(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s,HPDs),对于MO在光电子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先介绍了MO的界面性质,然后围绕PN、PIN和同型异质结 3种结构,对金属氧化物HPDs的工作机制进行了阐述.接着对响应波段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区的、具有不同结构的MO/MO和MO/Si HPDs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讨论了金属氧化物HPDs的性能优化方法,最后对金属氧化物HPDs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光电探测器金属氧化物异质结

    可变冷光阑红外探测器研究进展和关键技术分析

    孙鸿生陈晓屏夏明陈军...
    376-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红外变焦光学系统的性能,兼顾其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的要求,基于可变冷光阑技术的制冷型变F数红外探测器需求迫切.相较于传统的红外变焦光学系统,变F数红外变焦光学系统可在大视场和小视场切换时保持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平衡,提高光学系统的孔径利用率,进而缩小光学系统的径向尺寸,有利于红外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提升和小型化设计.本文对变F数与变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概述了国内外在可变冷光阑红外探测器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主流技术路线的关键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

    红外探测器可变冷光阑变F数变焦

    红外伪装与隐身纺织材料的研究进展

    楼焕刘茜
    384-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化高精尖的新型武器设备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目标探测与监视系统迅速发展,对于伪装材料的进一步深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伪装与隐身纺织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介绍了伪装隐身材料的应用机理,重点关注了应用最广泛的红外伪装材料与纺织技术的结合,概述了仿生伪装纺织材料的新研究,对新型动态变化伪装纺织品进行了总结,并对伪装纺织品的新型检测技术与制备技术进行了归纳.最后,对未来伪装纺织材料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分析.

    伪装纺织材料红外仿生功能材料

    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的角放大率特性研究

    苏晓琴杨童周岩穆郁...
    392-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通过微动扫描成像,能够有效解决小行程与大视场之间的矛盾.扫描式微透镜阵列一般采用开普勒式望远结构,通过镜片横向相对位移实现视场扫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普勒式望远结构的四片式微透镜阵列,探究了微透镜阵列的角放大率对于 3~5 μm波段的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的影响.当角放大率小于 1时,经过串扰产生的杂散光较多,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上限受到限制,导致衍射极限受到限制.角放大率越大,能量利用率上限越高,当角放大率从 0.67×改变为0.83×,能量利用率可以从 43%提升到 69%.当角放大率大于 1 时,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不再受到结构限制,在抑制串扰的条件下,优化得到角放大率为 1.5×的结构.对其像质进行评价,各扫描视场RMS半径达到探测器像元尺寸,MTF达到 0.6@17 lp/mm.角放大率作为表征微透镜阵列结构特点的参数,与系统能量利用率相关,从而影响像质,因此对于角放大率的分析与研究可为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依据.

    微透镜阵列光学扫描系统杂散光角放大率能量利用率

    近地轨道高精度一体式星敏感器热设计及仿真验证

    张家洪贾卓杭郭亮彭博...
    400-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型高精度一体式星敏感器指向精度高,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其所处近地轨道外热流复杂多变,一体式结构和内热源集中的综合因素不仅导致散热设计困难,而且镜头直接受到内热源发热影响难以保障指向精度.首先,结合轨道参数,安装布局获得星敏感器平均吸收外热流.然后,通过分析外热流与内热源工作情况,采用被动热控和主动热控相结合的热设计方法,并对星敏感器散热面的位置与大小进行设计与计算.最后,根据轨道环境和热控措施并利用热仿真软件进行热分析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安装法兰温度为 19.82℃~20.10℃,镜头轴向温差小于 2.23℃,周向温差小于 0.48℃,电路盒温度为 19.10℃~23.49℃,满足热控指标.通过合理的热控设计保证了极高精度星敏感器的稳定工作条件,星敏感器的热设计合理有效.

    高精度星敏感器热设计热分析

    车载升降式光电云台共振抑制方法研究

    李绍军李英杰李威徐哲...
    406-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视场遮挡,光电云台通常置于升降式桅杆顶端,桅杆的结构刚度将直接影响云台伺服系统的刚度,继而影响云台动态性能.实际使用时发现,由于桅杆刚度不足导致云台在方位向转动过程中极易发生共振,引起云台工作不稳定.针对该问题文中先后引入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陷波滤波器和线性自抗扰控制方式对升降式光电云台共振现象进行抑制,通过对比三种方式的优缺点发现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方式具有响应速度快、共振抑制效果好、鲁棒性好的优点,适宜应用于升降式光电云台控制系统.

    光电云台升降式桅杆巴特沃斯滤波器陷波滤波器线性自抗扰控制

    《红外技术》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412页

    低发射率兼低光泽颜填料Al-Sr10的制备及其消光机理研究

    王业健徐国跃谭淑娟王梅丰...
    413-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Al-Sr10 具有低光泽属性的本质,对该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X射线能量色散谱、面扫元素分析、8~14 μm红外发射率、光泽度及 400~760 nm可见光反射率测试.并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该颜填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探究 Al-Sr10 颜填料的组分、形态和光学性能随球磨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Al-Sr10 表面易氧化形成灰黑色氧化锶,以及固溶体中的锶元素产生等离激元效应共同作用导致材料消光;Al-Sr10 颜填料的物相不会随球磨时间变化,在一定时间内,材料的片状化程度、发射率和光泽度性能随时间的延长得到改善,其中球磨 15 h后的颜填料其片状化程度高,发射率低至 0.123,光泽度低至 3.8.

    Al-Sr10低光泽等离激元效应发射率球磨时间

    基于融合式PC-ORB的异源图像配准算法

    伍朗易诗陈梦婷李立...
    419-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源图像配准中,由于图像的成像机理差异,图像像素强度关联和旋转畸变是不可避免的两大问题,针对图像像素强度关联问题,提出了基于辐射不变特征变换(radiation-variation insensitive feature transform,RIFT)的图像配准算法,对图像间像素关联差异小的图像对配准有良好的精度,但对旋转畸变图像会产生较多错误匹配.对于旋转畸变问题,传统的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算法,对旋转图像的配准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对于强度变化不明显的图像对,特征点检测质量较低,配准精度不理想.因此本文将相位一致性(phase consistency,PC)融合进ORB算法,利用相位信息代替传统的图像强度信息,再构造旋转不变性BRIEF特征描述子,对图像像素强度变化和旋转畸变均具有鲁棒性.用图像像素强度关联不明显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配准实验,本文算法针对不同旋转幅度的图像的配准精度较高,RMSE稳定在 1.7~2.1,优于RIFT算法,在特征点检测数量、配准精度和效率等性能上均有良好性能.

    图像配准特征匹配相位一致性旋转不变性ORB算法

    面向真实场景的单帧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师奕峰陈楠朱芳毛文彪...
    427-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的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主要依赖实验数据进行设计,但在面对真实环境中的复杂退化情况时,它们往往无法稳定地表现.针对这一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新颖方法,专门针对真实场景下的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构建了一个模拟真实场景下红外图像退化的模型,并提出了一个融合通道注意力与密集连接的网络结构.该结构旨在增强特征提取和图像重建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真实场景下低分辨率红外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通过一系列消融实验和与现有超分辨率方法的对比实验,本文方法展现了其在真实场景下红外图像处理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能够生成更锐利的边缘,并有效地消除噪声和模糊,从而显著提高图像的视觉质量.

    红外图像深度学习超分辨真实场景退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