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中国光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中国光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

褚君浩

双月刊

1001-9014

jimw@mail.sitp.ac.cn

021-25051553

200083

上海市玉田路500号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红外与毫米波科学技术领域唯一的学报类刊物,着重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是中国与国际红外与毫米波学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主要报道该领域的新概念、新成果、新进展。读者对象为国内外红外与毫米波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GaN器件kink效应建模研究

    王帅成爱强葛晨陈敦军...
    520-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耗尽型GaN器件kink效应,基于ASM-HEMT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该模型考虑到漏源电压、栅源电压与kink效应的关系,不仅能够准确模拟电流崩塌和kink效应发生时的漏源电流趋势,而且精准拟合了不同栅源电压下kink效应发生时对应的漏源电压值Vds-k,表明改进模型能够准确表征GaN器件在整个工作电压范围内的直流特性,拟合误差在3%以内.为了验证改进模型的精确度,利用ADS负载牵引仿真电路进行了模型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改进模型最佳效率匹配时的功率附加效率精确度比原始ASM-HEMT模型提高了4%.

    ASM-HEMT直流特性电流崩塌kink效应

    侧栅晶体管太赫兹探测器的物理模型、结构制备与直流测试

    康亚茹董慧刘晶黄镇...
    526-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侧栅结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HEMTs)太赫兹探测器,构建了器件的直流输运和太赫兹探测的物理模型.运用自对准工艺,成功制备了形态良好、接触可靠的侧栅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器件双侧栅与台面间的接触问题,最终获得了不同栅宽(200 nm、800 nm和1 400 nm)的侧栅GaN/AlGaN HEMT太赫兹探测器.通过直流测试表征发现,不同器件的栅宽与其阈值电压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验证了侧栅结构HEMT太赫兹探测器的直流输运模型.上述结果为完整的侧栅HEMT太赫兹探测器的理论模型提供了实验验证和指导,为侧栅HEMT太赫兹探测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氮化镓太赫兹探测器侧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等离子体处理制备柔性低损耗ABS/Ag太赫兹空芯波导及其传输可靠性研究

    刘晟沈圆杰侯广宁查志鹏...
    53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等离子体处理ABS管提升了ABS/Ag镀层太赫兹空芯波导的性能.胶带法测试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银镀层的附着力由5级提升至2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ABS管内表面银层的均匀性和致密度更高,高质量的银层有利于降低波导的损耗.未经等离子体处理的4.2 mm内径的ABS/Ag镀层空芯波导在0.3 THz和0.1 THz时的直线损耗分别为0.72 dB/m和1.47 dB/m,等离子体处理后其损耗分别降至0.70 dB/m和1.44 dB/m,且波导能够在冷热环境中稳定传输太赫兹波.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样品在超过200小时的湿热老化和16次的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后直线损耗升高小于0.1 dB/m,而未经等离子体处理的样品的损耗升高大于1 dB/m.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的ABS/Ag镀层太赫兹空芯波导损耗更低、传输可靠性更高、耐老化性更好,可用于构建下一代通信、传感及太赫兹成像系统等.

    太赫兹传输太赫兹波导空芯波导等离子体处理

    基于希尔伯特空间曲线填充的太赫兹图像超分辨算法研究

    杨墨轩赵源萌刘昊鑫刘祎...
    541-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赫兹成像技术受辐射源和探测器性能限制,在细节分辨能力、成像速度和噪声抑制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曲线填充的太赫兹图像超分辨算法,采用视觉自注意力(Vision Transformer,ViT)结构主干网络,通过注意力机制进行太赫兹图像特征提取;构建希尔伯特空间曲线,根据特征图按曲线填充的方式进行图像重建,并用轻量化的一维卷积处理重建图像特征,对重建图进行逆变换恢复图像空间结构;最终通过像素重组实现上采样,得到物体轮廓和细节增强的输出图像.实验表明,相较常规ViT结构,本文方法图像峰值信噪比(PSNR)提高0.81 dB,结构相似度(SSIM)提高0.007 4,有效抑制了噪声对图像纹理的影响,获得了分辨能力显著提高的结果图像,证明了太赫兹图像超分辨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及其恢复图像细节、提高图像质量的能力.

    太赫兹成像超分辨重建注意力机制空间曲线

    光电导天线材料对辐射太赫兹波特性的模拟分析

    侯磊吴晓博杨磊施卫...
    551-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电导天线是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中普遍使用的宽带太赫兹辐射源,天线衬底材料对其辐射太赫兹波特性至关重要.目前广泛使用的光电导天线材料是第二代半导体材料GaAs,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更大的禁带宽度,对提高天线辐射太赫兹波的功率更有利.本文利用大孔径光电导天线的电流瞬冲模型,对常用光电导天线材料(SI-GaAs、LT-GaAs)和未来有望应用于光电导天线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ZnSe、GaN、SiC)辐射太赫兹波的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偏置电场和各自最高光通量触发下,LT-GaAs天线辐射太赫兹波的幅值最高、频谱最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天线可以承受更高的偏置电场,在各自的最大偏置电场下辐射太赫兹波的强度远远大于GaAs天线.本工作对研制新型的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导天线提供了理论指导.

    太赫兹辐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电流瞬冲模型光电导天线

    基于非对称波导结构的1.06 μm长腔半导体激光器特性分析

    赵仁泽高欣伏丁阳张悦...
    557-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长腔边发射二极管激光器中,纵向空间烧孔(LSHB)、双光子吸收(TPA)和自由载流子吸收(FCA)是影响高注入电流下输出功率线性增长的关键因素.针对1.06 μm长腔半导体激光器,通过将TPA和FCA损耗与一维速率方程相结合,提出一种简化数值分析模型.系统分析了LSHB、TPA和FCA对输出特性的影响,并提出可以通过调整前腔面反射率和量子阱(QW)在波导层中的位置来提高前腔面输出功率.

    半导体激光器纵向空间烧孔自由载流子吸收双光子吸收

    小型化微片阵列式被动调Q全固态激光器

    王震李立广赵柏秦李加庚...
    563-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无人机空中目标探测系统的空间限制,提出了一种多光束可分路扫描式被动调Q微片阵列全固态激光器的方案,采用六管芯半导体激光器阵列端面紧凑泵浦长条状的Nd:YAG/Cr4+:YAG键合晶体,在每一路1.6 W的泵浦功率下,产生了6路波长为1 064.4 nm、脉冲宽度为2.4 ns、光束质量为1.39、峰值功率为3.75 kW、重复频率可达22 kHz的输出激光,整个系统的体积仅为2 cm×2 cm×1.5 cm,实现了6路激光同时输出.研究了调Q晶体的初始透过率和输出镜反射率对激光脉冲重复频率和峰值功率的影响机制,重点对泵浦源激光器管芯的出光一致性问题做了深入探讨,通过实验验证了使用一个激光键合晶体产生多路纳秒级窄脉冲激光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以小型化结构实现了被动调Q全固态激光器的多光束出射,对实现激光探测系统光源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有借鉴意义.

    激光测距全固态激光器微片阵列式小型化被动调Q

    基于相干矩阵特征空间的改进PolSAR数据多元散射能量分解方法

    张爽王璐王文卿
    572-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数据多元散射能量分解方法.改进后的分解方法包括两个不同的步骤.首先,利用相干矩阵的特征向量对散射模型进行修正;其次,利用目标的熵和各向异性来提高体散射能量.该算法在保持城市区域中较高的二次反射散射能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植被区域的体散射能量.利用真实的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将原始相干矩阵分解得到的散射能量和方向角补偿后相干矩阵分解的散射能量与三种已有的分解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分解方法能够更有效地表示不同地物极化SAR数据集的散射能量.

    极化SAR数据模型分解特征值分解散射能量

    资源受限条件下的红外小目标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张瑞刘敏李争
    582-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外小目标检测是红外图像处理中的一项常见任务.在计算资源受限的条件下,传统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面临着检测率和检测精度的平衡问题.本文针对 YOLOv5s 模型提出了一种在资源受限条件下快速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增加了一个小目标检测头,并用Normalized Wasserstein Distance(NWD)度量取代了原来的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度量,同时考虑了红外小目标的检测精度和检测速率.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 15 W TPU 上实现了最大 95 FPS 的红外小目标有效检测速度,同时达到了最大 91.9 AP@0.5的检测精度,有效提高了资源受限条件下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效率.

    红外无人机快速小目标检测低功耗损失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