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工业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工业与工程
化学工业与工程

元英进

双月刊

1004-9533

hgbjb@tju.edu.cn

022-27406054

300072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业与工程/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4年,是天津大学和天津化工学会主办的化工类学术期刊。主要反映当前化学、化工领域的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国内外化工技术的新进展,新动向,促进科学向生产力转化。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化学、化工基础理论的研究;新型材料的开发应用;新型催化剂及催化工程的开发和研究;传统化工工艺的改造及新工艺过程的开发;反应器的设计及化工过程分析与模拟;传统分离过程及设备的强化与改造和新型分离过程的开发;环境、生化及医药工程的开发和应用等。服务对象主要是从事化工、生化、环保及医药等领域科研、生产及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化学、化工类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响应面法优化豆渣制备粗微晶纤维素

    徐露孙崇庆许德华严正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豆渣为原料,利用氢氧化钾与湿法磷酸联合处理制备粗微晶纤维素(Crude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CMCC).以结晶指数为响应值利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响应面优化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解温度、酸解温度、酸解时间对CMCC的结晶指数影响较为显著,最适宜工艺条件为:碱解温度90 ℃、碱解时间60 min、氢氧化钾溶液浓度4%(质量分数)、湿法磷酸质量分数35%(P2O5的质量分数,下同)、酸解时间60 min、酸解温度95℃.验证试验表明最适宜条件下所得CMCC产品结晶指数为42.89%,仅比预测值低0.12%,表明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得到的优化结果合理可行.

    豆渣粗微晶纤维素结晶指数Plackett-Burman实验响应面优化实验

    以草酸二甲酯为原料高效合成2,2'-双(2-噁唑啉)

    葛浩栋吴林波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2,2'-双(2-噁唑啉)(BOZ)合成存在原料成本高、反应时间长、产率低和提纯复杂等问题,以草酸二甲酯(DMO)和乙醇胺(MEA)为原料,采用三步法合成BOZ,最适宜条件为:在乙醇中,n(MEA)∶n(DMO)按2.6∶1.0在40 ℃反应20 min得到N,N-双(2-羟乙基)乙二酰胺(BHEOA);在甲苯中,n(BHEOA)∶n(SOCl2)按1∶3在50~90 ℃逐步升温反应得到N,N-双(氯乙基)乙二酰胺(BCEOA);最后在含吸水剂的乙醇中,n(BCEOA)∶n(NaOH)按1∶2回流反应1 h得到BOZ.3步产率分别为98.1%、96.3%和73.6%.第3步所得滤液经二次结晶,产率进一步提高到 85.8%.

    扩链剂2,2'-双(2-噁唑啉)草酸二甲酯

    具有AIE特性的有机凝胶剂的合成及其可逆酸/碱响应性能

    张家财段兴宇孙一萍张晓焜...
    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了 2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香豆素类有机凝胶剂cou-C8b和cou-C10b.这2种凝胶剂可以在一些醇类溶剂(如乙醇、异丙醇和叔戊醇等)及丙酮中形成稳定的凝胶,通过加热-冷却处理可实现溶液-凝胶的多次循环转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浓度依赖性1H NMR测试分析表明氢键、π-π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等作用促进了自组装过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 2种凝胶剂的光学性质,结果表明体系在热溶液状态下基本没有或很弱的荧光,而在冷却的凝胶状态却出现很强的黄色荧光,表现出明显AIE效应.此外,理论计算表明AIE效应可能是由于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造成分子内运动受限(RIMs).另外,2种凝胶均表现出可逆酸/碱响应性能,凝胶结构在加入NaOH溶液后塌陷并呈现出明亮的青蓝色荧光,然而再加入HCl溶液可以再次成胶并恢复原始的黄色荧光.这表明此类凝胶剂在发光纳米结构器件的制造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有机凝胶剂聚集诱导发光香豆素可逆酸/碱响应性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癸烯)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可控合成

    丁丽芹刘思凡刘欣怡徐海升...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Schiff碱Ni配合物为催化剂,二甲苯为溶剂,研究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与1-癸烯自由基聚合的共聚反应.采用单因素法优化聚合反应的工艺条件,通过GPC、FT-IR、1H NMR、TGA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并考察其黏温性能.结果表明:在90℃,1-癸烯与MMA的质量比为1∶2,引发剂用量占总单体质量的0.5%,催化剂与引发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00,反应时间为10 h时,催化活性为1.021×105 g·mol-1·h-1.共聚物(PDM)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05×104~1.26×104,多分散性指数PDI范围为1.31~1.82,该反应具有可控性.共聚物在温度为264 ℃时开始分解,说明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将PDM以0.5%的用量加入到玉门润滑油基础油中,可使油品的黏度指数增加31,共聚物PDM可作为一种黏度指数改进剂.

    Schiff碱可控合成1-癸烯甲基丙烯酸甲酯黏度指数改进剂

    高效率制备双亲性纳米粒子及采油应用前景分析

    史磊马志闫海俊臧龙...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纳米粒子在驱替过程中降低油水界面能力差和乳化能力差的问题,通过pickering乳液界面保护法非对称修饰纳米SiO2,成功制备具有双亲性结构的Janus-纳米SiO2.通过验证,亲油改性剂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成功引入,几乎所有的纳米SiO2在制备的过程都被石蜡成功保护,成功制备双亲性Janus-SiO2.该方法是一种可大批量高效简单制备Janus-纳米SiO2的方法,为油田领域大批量应用需求提供基础.Janus-纳米SiO2比亲水纳米SiO2和亲油纳米SiO2的乳化能力更强,稳定性更高,所以它的携油能力更强;在油藏高含水情况下,Janus-纳米SiO2形成的乳液液滴浮在水相上,可随水的运动被带出,提高油藏采收率;Janus-纳米SiO2在较低的浓度下即可形成稳定的乳液层,有利于节约成本,有油田领域应用前景.

    Janus纳米SiO2pickering乳液提高采收率

    药物装载对W/O型胰岛素微乳形成的影响

    杨旭余战锋魏振平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乳作为口服胰岛素的载体具有分散度高、可最大限度保持胰岛素的生物活性且促进其吸收的优点.长期以来,胰岛素载药微乳(Insulin-contained microemulsion,ICME)的处方筛选是依靠空白微乳(Insulin-free microemulsion,IFME)的(伪)三元相图确定空白微乳处方,然后直接加入胰岛素.由于作为生物大分子,胰岛素自身也具有改变油水界面张力和结构的能力,因此,空白微乳中加入胰岛素后(伪)三元相图也必将改变,这可能影响微乳的稳定性.分别绘制并比较了胰岛素微乳与空白微乳的(伪)三元相图,确定了胰岛素微乳的最佳处方.结果表明,空白微乳中加入胰岛素后可不同程度降低(伪)三元相图中的微乳区域面积,降低幅度最高可达56.1%.基于胰岛素微乳(伪)三元相图确定的胰岛素微乳最佳处方(质量分数)为:Span-80含22.6%,Tween-80含9.7%,无水乙醇含8.1%,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IPM)含40.4%,内水相含19.2%,粒径为84.25 nm.结果对于载药微乳的处方优化方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微乳胰岛素处方筛选(伪)三元相图

    磁性壳聚糖杂化纳滤膜的制备及脱盐性研究

    邓博郭诗琪吴永红黄鹤鸣...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丙烯腈为基膜材料、磁性壳聚糖(MCs)为掺杂剂,制备了纳滤膜.采用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别对膜的热稳定性及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掺杂剂含量、进料浓度和跨膜压力等因素对纳滤膜的脱盐性影响.结果表明:随膜内MCs含量增大,膜的热稳定性提高,对Ca2+截留率先增后减.在进料浓度40 mg-L-1和跨膜压力0.10 MPa操作条件下,由质量分数为2%MCs原料所制备的纳滤膜对Ca2+截留率达100%.

    纳滤膜工业废水Ca2+磁性壳聚糖

    Mn3O4纳米颗粒的类漆酶活性及其对吖啶橙的降解性能研究

    韩倩葛志强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构建具有漆酶活性的无机纳米酶以克服天然漆酶的提取纯化过程复杂、稳定性较差和成本较高的缺点,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 Mn3O4纳米颗粒,以2,4-二氯苯酚为底物对其类漆酶活性进行了评估,并探究了该纳米颗粒对水中吖啶橙的降解能力.结果显示Mn3O4纳米颗粒具有类似漆酶的氧化还原活性,酶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质量浓度下,Mn3O4纳米酶与天然漆酶相比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此外,Mn3O4纳米酶具有更宽的温度耐受范围(25~75 ℃),室温储存稳定性显著高于天然漆酶.Mn3O4纳米颗粒在氧化还原介质HBT存在下可以快速高效去除水溶液中的有色染料吖啶橙,5 min内的去除效率可达70%.研究结果表明,Mn3O4作为漆酶类纳米酶,催化活性较高,储存稳定,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Mn3O4纳米颗粒漆酶纳米酶吖啶橙降解

    超级电容器(NixCo1-x)0.85Se纳米球状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张卫国陈光耀王宏智姚素薇...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镍钴双金属硒化物(NixCo1-x)0.85Se电极材料,利用XRD、SEM、TEM以及XPS测试材料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通过三电极体系测试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NixCo1-x)0.85Se呈现纳米球状结构,直径在200~500 nm之间.通过调节实验条件,合成了 Ni/Co比例不同的材料,其中(Ni0.50Co0.50)0.85Se具有最大比电容值(2 900 F·g-1,1 A·g-1).(Ni0.50Co0.50)0.85Se与活性炭组装成混合超级电容器,循环稳定性较好(1 A·g-1电流密度下2 5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83.21%),表明镍钴硒化物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镍钴硒化物混合超级电容器纳米球状材料

    电力设备中六氟化硫气体分解产物的化学检测和处理技术进展

    张雯贾钦相孙嘉鸿牛飞宇...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六氟化硫(SF6)气体由于其优良的绝缘和灭弧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中高压电气设备中,但当设备内部存在微量的水和氧气等杂质时,SF6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并进一步生成各种复杂的产物.本论文从化学角度讨论分解产物的产生机理及常见的化学检测方法,对目前杂质气体的吸附处理、痕量检测和催化降解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可能替代SF6的新型绝缘气体进行了展望.

    SF6分解产物化学检测杂质气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