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化工
能源化工

储政

双月刊

2095-9834

hxgyygcjs@163.com

025-57057410

210048

南京市六合区大厂葛关路699号

能源化工/Journal Energy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科技人才的业务素质,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信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服务。特色为融学术性、技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内容丰富,资源翔实,图文并茂,读者面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U型地热井取热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

    齐治虎刘文强姬玉平徐影...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深层地热是未来地热资源开发的潜力区,U型地热井是实现中深层地热高效开发的一种重要手段.以河南豫东地区地质与储层资料为基础,以3 000 m深U型地热井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建立U型地热井井筒与周围地层耦合的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运行情景下各种因素对井口温度和取热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在满足用户负荷情况下的合理水平段长度约为1 000 m,管道内径为177.8 mm,保温段长度为1 500 m;管道内径和水平段长度影响水平取热段的温度扰动突破时间,井口温度在该时间之前基本保持稳定;U型地热井上升段周围地层温度存在"降低、平衡、升高"三个变化区域,合理的保温段长度不宜超过平衡区域.

    U型地热井井口温度取热功率数值模拟

    能量桩换热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贾永英赵雅仙刘晓燕方志文...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供暖需求的不断增加,研究者开始探索利用地热能的更好方式.与中深层地源热泵相比,浅层地源热泵中的能量桩在良好换热效率的基础上,忽略了钻井过程,不需要占用额外的地下空间,可以与地下工程结构配合,解决了地源热泵系统在城市中占地广、造价高的两大主要问题.综述了能量桩换热影响因素(管型、循环介质流速、桩间距、地下水渗流、间歇运行方式以及土壤类型)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螺旋型管型的换热面积最大,换热效率最佳;循环介质的流速一般只需确保其流动状态为湍流;桩间距越大换热效果越好;比热容小的土壤,热干扰明显,传热效率降低;间歇循环较持续运行模式换热效率值相对更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能量桩下一步的研究建议和展望.

    地源热泵地埋管能量桩传热性能

    甲醇合成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于昕瑶杨杰檀结东杜江...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醇生产装置正向生产规模大型化、低能耗以及环境友好方向发展.主要围绕气相法和液相法甲醇合成技术阐述了其工艺和催化剂的发展、反应器的更新迭代以及反应机理的争论,认为在甲醇合成工艺方面,合成反应逐渐沿着最佳动力学和最佳热力学曲线进行,目标为提高碳单程转化率、碳综合利用率和热效率;在甲醇合成反应器方面,正向降低催化床层温差和塔内压降,操作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方便催化剂装卸等方向拓展;在甲醇催化剂方面,高转化率、高选择性、优异的稳定性是一直受关注的研究课题.此外,在上述 2 种甲醇合成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气相法工艺以CO2 和H2 为原料制绿色甲醇的模式符合"双碳"目标,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研究热点.

    甲醇催化剂反应器气相法液相法CO2加氢

    微孔膜分离技术在甲醇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钱西江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醇催化剂中钠离子含量过高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利用微孔膜分离技术对甲醇催化剂中铝胶载体进行洗涤脱钠.对洗涤过程中铝胶浓度、洗涤时间、用水量及膜孔径进行了研究,并利用XRD、氮气吸脱附、热重、H2-TPR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表面性质、热稳定性等关键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膜洗涤的铝胶中钠离子质量浓度降低了 93.9%,所得催化剂中钠离子质量分数降至489 mg/kg,催化剂活性中心CuO的晶粒度更小,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更高.性能测试显示经分离膜脱钠处理的催化剂的初活性、耐热后活性以及选择性均高于未处理的催化剂,且其产出的粗甲醇中杂质含量更低.

    膜分离脱钠甲醇催化剂活性选择性

    专利文摘

    27,34,56,66,72,78,84页

    超临界CO2喷涂雾化试验研究

    宋世铭柒远贞尤树森易俊...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临界CO2 喷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绿色高效喷涂技术,雾化效果是影响其喷涂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响应曲面法和自主开发的超临界CO2 喷涂装置,以索特尔液滴粒径D32 作为雾化效果的表征参数,研究了CO2 温度、CO2 压力、CO2 质量分数和喷嘴尺寸对雾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2 压力、CO2 质量分数和喷嘴尺寸对雾化效果影响显著,CO2 压力和CO2 质量分数两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显著;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喷嘴尺寸、CO2 压力、CO2 质量分数和CO2 温度;喷嘴尺寸与索特尔液滴粒径D32 呈正相关,CO2 压力、CO2 温度和CO2 质量分数与索特尔液滴粒径D32呈负相关.在超临界CO2 喷涂雾化参数分别为CO2 压力 10 MPa,CO2 温度 53℃,CO2 质量分数 50%和喷嘴尺寸 0.33 mm时,得到最优雾化液滴索特尔液滴粒径D32 为 69.6 μm.该研究结果可为超临界CO2 喷涂工业化设计及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超临界CO2喷涂雾化粒径响应曲面法

    移动床径向反应器气固流动试验与数值模拟

    莫雅婧鲍文俊陈剑飞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中试规模移动床径向反应器的气固流动进行了冷模试验研究,并采用Fluent软件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不同流动形式和扇形筒结构的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反应器的压力和速度分布.结果表明,扇形筒与中心管压差模拟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在5%以内,向心Z形的压差略高于向心Π形;随着气体速度的增大,轴向布气效果变差,向心Π形气体轴向分布优于向心Z形;催化剂床层内"D形"扇形筒之间气体速度偏低,压力沿周向分布不均匀;在模拟气体入口速度范围内,"D形"扇形筒的周向相对不均匀度大于 12%,"鞍形"扇形筒在 5%以下,随着气体速度的增大,"鞍形"扇形筒的周向布气效果比"D形"扇形筒越来越好.

    移动床径向反应器气固流动扇形筒冷模试验欧拉双流体模型

    广告目次

    40页

    聚四氟乙烯膜的亲水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谭善和唐子伦周敏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紫外光固化技术将 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HEMAP)负载于聚四氟乙烯(PTFE)膜表面,进而制备得到亲水的PTFE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EMAP用量的增加,PTFE膜的亲水性提高,表面润湿性越好.纯水通量测试表明,随着HEMAP用量的增加,纯水通量增加,当HEMAP用量继续增加,PTFE膜中纤维间的空隙被HEMAP填充,纯水通量反而下降.此外,HEMAP亲水改性的PTFE膜在弱酸环境下可吸附Fe(Ⅲ)离子.研究结果可为PTFE膜的亲水改性及其在酸性环境下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规律提供一定的参考.

    聚四氟乙烯膜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亲水改性金属离子吸附

    甲醇甲烷联产工艺技术研究

    张杰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甲醇合成催化剂、甲烷合成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甲醇甲烷联产工艺流程中.针对甲醇甲烷联产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空速、进料组成、补碳等因素对甲醇、甲烷合成反应以及串联工艺的影响,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空速、进料组成、补碳对甲醇、甲烷合成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空速为 8 000 h-1,反应压力为5.0 MPa,甲醇合成反应温度为230℃,甲烷合成反应温度为 320℃,原料气采用焦炉气补碳后组成(φ)为CO 7.9%、CO2 10.2%、H2 58.2%、CH4 23.7%的条件下进行了累计 500 h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CO总转化率高于 99.8%,CO2 总转化率高于 90.0%,产品中粗甲醇含量(w)大于 90.0%,CH4 含量(φ)大于 91.0%,甲醇合成反应段CO转化率高于60.0%,甲烷合成反应段CO转化率高于99.5%.

    甲醇甲烷联产焦炉气补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