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

徐强

双月刊

1004-1672

hxjcbjb@online.sh.cn

021-64694510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

绿色建筑/Journal Chemical Materials for Construc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技术性刊物。报道国内外化学建筑材料领域的科研技术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BIM的绿色低碳建筑正向电气设计探索

    张丽丽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和"双碳"战略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电气专业作为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如何将新能源和新技术融入建筑电气设计,是电气工程师需要深思的问题.结合GB 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正式实施及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合理优化供配电系统的同时将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建筑供配电系统中,并通过BIM正向设计的方式呈现.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在优化配电系统的同时合理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可以改善能源结构、降低碳密度,而BIM正向设计是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为绿色低碳技术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绿色低碳建筑BIM正向设计供配电系统光伏发电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综述

    马莹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业是产生碳足迹最多的行业之一,随着建筑体量的日益增加,建筑业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基于国内外已经发表的相关学术成果,梳理了世界上部分国家的碳减排政策,从建筑的生产运输、施工、运营维护、拆除到建筑废弃物处理等不同阶段出发,总结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来源.从建筑材料中使用替代添加剂、改进设计、建筑垃圾和水资源的再利用、提高建筑系统效率等方面归纳了减少碳排放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探索建筑业节能减排模式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可行的建议参考.

    建筑施工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节能减排

    公共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与分析——以镇江市某办公建筑为例

    贡达朱华德焦琥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公共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以全生命周期为系统边界,采用PKPM模拟软件建立镇江市某二星级绿色办公建筑碳排放模型,根据模型对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分析评价.该办公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14 383.22 tC02,单位面积年碳排放量为43.16 kgCO2,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量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74.24%,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占24.79%.考虑到运行时长为50 a,建材生产为短期行为,因此避免大拆大建,对老旧建筑进行围护结构及设备的节能改造、安装光伏以及提高绿地率对降低建筑碳排放乃至助力"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全生命周期办公建筑碳排放

    气温和通风对地下工程氡辐射浓度释放的影响

    杨贤高蒲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工程深入地下,密闭性好,通风能力差,氡辐射浓度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地下工程中,岩石、土壤、地下水以及建筑材料均会释放氡,但影响地下工程氡辐射浓度释放的因素较多.以某地下工程为例,通过对其在不同季节和通风条件下进行氡辐射浓度监测,研究气温和通风对地下工程氡辐射浓度释放的影响,为地下工程后续氡辐射污染治理方案设计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消除影响地下工程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放射性危害因素,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气温通风地下工程氡辐射影响

    不同空调冷热源对建筑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

    李辉易继锋汤小亮陈焰华...
    142-14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各项建筑节能标准的更新,对于建筑碳排放量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空调冷热源系统是影响建筑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且随着能源结构优化,区域电网的碳排放因子明显降低,冷热源系统电气化将是碳约束下主要的发展方向.运用eQuest软件对不同类型空调冷热源系统的运行能耗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动态模拟和定量分析,发现冷热源系统的能源利用形式和区域电网的碳排放因子与供暖空调系统的碳排放量密切相关,对冷热源系统选择起决定作用.

    空调冷热源建筑碳排放区域电网

    地下室混凝土挡墙开裂机理研究

    高文艺聂晓鹏陈尚伟石文凤...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室混凝土挡墙开裂在工程中较为常见,但其开裂机理尚未完全厘清.以某地下室混凝土挡墙开裂为案例,对其挡墙裂缝进行了外观检测并取样进行了碳化深度检测;复核实际工程表明挡墙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配筋指标基本符合设计要求;此外,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对开裂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比表面积越大的水泥,其混凝土早期开裂更严重;混凝土强度富裕系数高,不利于混凝土的抗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是造成地下室混凝土挡墙开裂的主要原因,为挡墙开裂的机理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地下室混凝土挡墙开裂机理挡墙裂缝比表面积

    C25透水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及应用分析

    戴志辉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孔隙率、骨料粒径、水胶比、增强材料等方面出发,系统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C25透水混凝土为例进行配合比设计,研究了骨料粒径、不同增强料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际工程开展透水混凝土的工程应用研究,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透水混凝土骨料粒径增强料抗压强度孔隙率透水系数

    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组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杨林艳柴云娥顾金寿魏巍...
    158-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领域"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得降低建筑能耗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可再生能源同建筑领域的有机结合被认为是解决建筑能耗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的发展进行总结,研究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对未来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思考,为以后太阳能光伏光热PV/T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太阳能光伏光热PV/T建筑能耗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筑工程管理措施探析

    何朝旭成丽霞
    16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能耗问题带来的环境影响日益严重,而目前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在加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过程中,结合精细化管理模式,贯彻落实绿色建筑理念,不断完善和提升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梳理了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并对比分析其异同点,结合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从决策、设计、施工、运营4个阶段,提出基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筑工程管理提升措施.旨在构建与绿色建筑评价相适应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工程管理

    镂空屋架太阳能光伏系统施工技术研究——以某绿色办公建筑项目为例

    唐卫新陈龙郭悦
    168-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对能源节约的注重程度日益加深,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新建项目中,而新建项目造型多样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位置、安装难度也各不相同.以某绿色办公建筑为例,基于其施工难点,详细介绍了在距屋面18 m的镂空屋架上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深化布置与施工运维.从运维通道、光伏板固定安装、工厂预制化开孔、钢架荷载校核4个方面分析了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深化设计,论述了其安装流程,并对施工技术效果进行了总结.为办公建筑镂空屋架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施工提供参考,推动绿色办公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办公建筑镂空屋架太阳能光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