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

陈谦明

双月刊

1000-1182

hxkqyxzz@vip.163.com

028-85502414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4号华西口腔医学院教学楼8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Journal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反映我国口腔医学工作者在防病治病、科学研究及教学等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发表口腔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论文、调查报告、病例报告,报道研究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年正畸患者颧牙槽嵴区微种植钉植入的位点选择

    陈芯伊蒋晓鸽陈嵩
    207-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成年男性及女性正畸患者颧牙槽嵴区的骨皮质密度、骨皮质厚度及颊侧可利用的有效骨量进行分析,为微种植钉植入时的位点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0例年龄20~30岁患者(男女比例为1∶1)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从近中至远中依次将矢状面上右侧上颌后牙区分为6个层面,每个层面在垂直距离为颊侧骨皮质距离釉牙骨质界8、10、12 mm处分别设置3个测量位点,共计18个测量位点,测量其骨皮质密度、厚度及有效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年男性与女性正畸患者的骨皮质密度、厚度及有效骨量的最高值均位于平分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区,其中骨皮质密度、厚度随着垂直高度增加而增大,而有效骨量随着垂直高度增加而减少.成年男性与女性患者之间的骨皮质密度、骨皮质厚度和颊侧有效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成年男性与女性正畸患者颧牙槽嵴区微种植钉的最佳植入位点均位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区,其中男性最佳植入位点的垂直高度可以适当高于女性.

    颧牙槽嵴微种植钉骨皮质密度骨皮质厚度有效骨量性别因素

    基于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构建种植体周炎的诊断模型

    杨浩然陈宇翔赵安娜程婷婷...
    214-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种植体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参与调控的关键基因,并通过随机森林(RF)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构建种植体周炎的诊断模型.方法 本研究从GEO数据库中获取GSE33774、GSE106090和GSE57631数据集.对GSE33774和GSE106090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和RF筛选出关键基因,利用ANN建立种植体周炎的诊断模型,并在GSE33774 和GSE57631数据集中进行验证.同时,构建转录因子-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和转录因子-微小RNA(miRNA)调控网络.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124个参与调控种植体周炎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主要和免疫受体活性蛋白及细胞因子受体活性相关,主要参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迁移的过程.PPI和RF筛选出6个关键基因,分别为CD38、CYBB、FCGR2A、SELL、TLR4和CXCL8.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表明ANN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性.本研究还发现FOXC1、GATA2和NF-κB1可能是种植体周炎中重要的转录因子,hsa-miR-204可能是关键的miRNA.结论 RF和ANN构建的种植体周炎的诊断模型可信度高,CD38、CYBB、FCGR2A、SELL、TLR4和CXCL8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FOXC1、GATA2和NF-κB1可能是种植体周炎中重要的转录因子,hsa-miR-204作为关键的miRNA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种植体周炎生物信息学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

    《口腔美学区种植临床精要》出版发行

    226页

    3种口内扫描仪用于咬合关系记录的准确度研究

    王思谕周哲青袁泉岳莉...
    227-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3种口内扫描仪用于获取最大牙尖交错位(MIP)咬合关系的准确度,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招募10名上下颌牙列完整、咬合关系正常的受试者.对照组采用面弓转移和咬合记录将位于MIP的上下颌石膏模型固定在?架上,并使用桌面扫描仪对固定的模型进行扫描以获得数字化模型数据;实验组分别使用Trios 3、Carestream 3600以及Aoralscan 3口内扫描仪对受试者进行口内扫描以获取位于MIP时上下颌口扫模型数据.在对照组数字化模型的上下颌双侧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上设置测量点并测量上下颌对应同名牙上测量点之间的距离,获得测量的距离之和DA,同时计算模型中切牙区、尖牙区以及第一磨牙区的测量点间距离之和,分别记为DI、DC、DM.将添加测量点的对照组上下颌模型分别与实验组上下颌口扫模型进行精确匹配,计算匹配后对照组模型的DA、DI、DC和DM.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获得的DA、DI、DC、DM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3种口内扫描仪记录咬合关系的准确度.结果 对照组DA、DI、DC、DM的值分别为(39.58±6.40)、(13.64±3.58)、(14.91±2.85)、(11.03±1.56)mm,Trios 3组相应的值为(38.99±6.60)、(13.42±3.66)、(14.55±2.87)、(11.03±1.69)mm,Carestream 3600组相应的值为(38.57±6.36)、(13.56±3.68)、(14.45±2.85)、(10.55±1.41)mm,Aoralscan 3组相应的值为(38.16±5.69)、(13.03±3.54)、(14.23±2.59)、(10.90±1.54)mm.方差分析显示无论是整体偏差DA(P=0.96),还是局部偏差DI(P=0.98)、DC(P=0.96)、DM(P=0.89),3种口内扫描仪获取的数字化模型与对照组模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规范的操作流程下,3种口内扫描仪获取的MIP咬合关系与传统方法无差异,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

    口内扫描仪最大牙尖交错位咬合关系数字化牙科

    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椅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初探

    秦庆钊胡嘉陈小贤石冰清...
    234-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椅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初步验证其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10例因乳牙早失需要进行间隙保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口内扫描数据建立缺牙数字模型,使用自主研发的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设计软件,完成个性化带环与丝圈结构的快速设计,生成一体化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数字模型.分别采用椅旁金属数控切削工艺(试验组)和技工室金属3D打印工艺(对照组)制作间隙保持器.对保持器进行模型试戴,邀请儿童口腔高年资专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从间隙保持器的密合度、就位稳定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10例间隙保持器的设计及制作总时间均小于1 h.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组间隙保持器均满足临床使用需求,试验组间隙保持器的密合度、稳定性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椅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可实现初次就诊当日佩戴间隙保持器,临床可行性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儿童间隙保持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椅旁数字化金属数控切削

    《口腔临床免疫学实验技术》出版发行

    241页

    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回顾性研究

    胡晓燕赵春晖王璐张正...
    242-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观察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8月行乳磨牙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且随访24~47个月的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病例102例,根据术前有无不可复性牙髓炎症状将纳入病例分为无症状组(n=53)和有症状组(n=49),观察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成功率.结果 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6.2%和97.9%,影像学成功率分别为96.2%和93.9%.结论 在高抗菌等级前提下,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可以尝试用于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冠髓炎.

    不可复性牙髓炎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iRootBPPlus冠髓切断术乳磨牙

    《儿童口腔科普绘本(全4册)》出版发行

    248页

    多学科联合诊治儿童上前牙复杂冠根折1例

    张百泽陈宇江王军辉刘佳佳...
    249-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杂冠根折是牙外伤中一类累及牙髓的釉质-牙本质-牙骨质联合折断,治疗方法复杂,过程中需综合考虑牙髓、牙周及牙体情况,进行多学科联合序列治疗.本病例报道了1例上前牙复杂冠根折后2颗患牙不同的治疗修复过程,包括初诊时翻瓣术后11牙的断冠再接和21牙腭侧去除断裂碎片直接树脂修复,以及复诊时11、21牙的牙髓治疗及冠部修复,经过18个月的随访,患牙的功能及牙周状况维持良好,美观性也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肯定.对于儿童复杂冠根折上前牙,断冠再接及桩冠修复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复杂冠根折断冠再接龈壁提升术桩冠修复全瓷冠

    牙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

    李国莉娄镜谭娜郑洪...
    256-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生在口腔牙龈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常少见,易被误诊及误治.本文报道了2例口腔牙龈DLBCL,并结合2008-2023年间国内、外报道的21例牙龈DLBCL的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牙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