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

陈谦明

双月刊

1000-1182

hxkqyxzz@vip.163.com

028-85502414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4号华西口腔医学院教学楼8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Journal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反映我国口腔医学工作者在防病治病、科学研究及教学等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发表口腔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论文、调查报告、病例报告,报道研究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闭前牙牙间隙的口腔门诊多科室合作临床决策

    于海洋税钰森蒋青松
    277-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牙牙间隙是一种常见的牙齿缺陷.临床常用关闭前牙牙间隙方案包括正畸治疗、直接修复以及间接修复等,是一项可能同时涉及正畸科、牙体牙髓科、修复科、全科以及牙周科等口腔门诊多科室合作的诊疗项目.由于当前我国口腔门诊普遍存在的分科过细、跨科室合作效率低,以及牙间隙的病因繁杂,使得临床跨科室合作关闭牙间隙时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时机与合理方案尚缺乏清晰的诊疗思路,最终将影响关闭前牙牙间隙的疾病诊治效能和疗效.为此,本文推荐了一套基于病因诊断与牙间隙几何量实测值进行分类分级来关闭前牙牙间隙的三个序列临床决策树.该套决策树通过患者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归类,并判断牙间隙的稳定性,再进一步依据牙间隙几何量实测值、患者的求美心理评估、诊疗费用与时间成本等,合理选择相应的口腔门诊跨科室联合治疗方案,实现牙间隙的精准分类诊疗.本决策树针对前牙牙间隙跨科室合作难点,提供了客观高效的决策拐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关闭前牙牙间隙的疗效.

    前牙牙间隙病因诊断临床决策跨科室联合诊疗实测邻贴面

    骨膜蛋白在小鼠牙周炎进程中的时空表达规律研究

    李钺许春梅谢旭东施培磊...
    286-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小鼠牙周炎进程中骨膜蛋白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丝线结扎法构建小鼠牙周炎模型.设置对照组、栓丝4 d组、栓丝7 d组、栓丝14 d组、自愈组(栓丝14 d再去除丝线14 d),通过Micro-CT、组织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牙周组织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RNAscop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牙周膜内骨膜蛋白在牙周炎进程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刺激组(LPS处理12 h)、去除LPS刺激组(LPS处理3 h后再用培养基培养9 h),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骨膜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栓丝7 d组可见明显的牙槽骨吸收,栓丝14 d组牙周组织破坏加重,表现为破骨细胞增多、牙周膜间隙增宽、牙槽骨高度降低,而自愈组见一定程度的牙周组织修复.与对照组相比,栓丝4 d组、栓丝7 d组牙周膜内骨膜蛋白表达降低,栓丝14 d组骨膜蛋白表达相较于栓丝4 d组及栓丝7 d组增加,自愈组骨膜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似.qRT-PCR结果显示,LPS刺激组与对照组相比骨膜蛋白、TGF-β1的表达均下降,而去除LPS刺激组与LPS刺激组相比骨膜蛋白、TGF-β1的表达均升高.结论 小鼠牙周膜内骨膜蛋白表达随炎症进展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去除炎症刺激后骨膜蛋白表达的恢复可能与TGF-β1表达上调有关.

    牙周炎骨膜蛋白牙周再生牙槽骨动物模型

    书讯

    295,328,345,402,408,414页

    缝隙连接蛋白43通过调控凋亡参与大鼠牙周炎相关肾损伤

    辛雨傅若冰辛禧瑞商雅琦...
    296-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大鼠牙周炎诱导慢性肾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牙周炎组大鼠采用钢丝结扎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的颈部,构建牙周炎模型.建模8周后检查大鼠牙周临床指标.显微CT(micro-CT)扫描大鼠上颌骨重建其三维结构并分析牙槽骨吸收情况;组织病理学检测牙周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MitoSOX red试剂检测肾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肾组织中Cx43、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Cx43、NF-κB、IL-1β、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cro-CT三维重建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第一磨牙牙槽骨骨质吸收明显,牙槽嵴高度降低,且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显著大于对照组.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牙周组织内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牙槽骨明显吸收;牙周炎组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鲍曼氏囊腔扩张,肾小管刷状缘破坏.MitoSOX red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中ROS含量明显升高.生化检测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水平降低,丙二醛水平升高.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中Cx43、IL-1β、IL-6、Bax和Caspase-3 mRNA及Cx43、IL-1β、NF-κB、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升,而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牙周炎可能通过上调大鼠肾组织中Cx43的表达激活NF-κB信号分子,引起大鼠肾脏组织中炎症水平和凋亡水平升高,最终诱导肾脏损伤的发生.

    牙周炎肾损伤缝隙连接蛋白43大鼠凋亡

    GRP78-c-Src信号通路介导周期性牵张力作用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胡静崔智华黄克强苏荣健...
    304-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周期性牵张力作用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述其机制.方法 应用FlexCell 5000细胞应力装置模拟牙齿正畸受力环境;应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分选技术获得牙周膜成纤维细胞GRP78高表达细胞和GRP78低表达细胞;采用基因转染技术敲减GRP78、c-Src的表达以及过表达c-Src;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成骨转录因子Runt相关基因2(RUNX2)、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terix)以及成骨标志蛋白骨钙蛋白(OCN)、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GRP78与c-Src激酶的相互作用;茜素红染色实验检测细胞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 GRP78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呈异质性表达,流式分选实验获得GRP78高表达和GRP78低表达细胞.周期性牵张力处理后,与GRP78低表达细胞相比,GRP78高表达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及c-Src激酶磷酸化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与c-Src激酶存在相互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c-Src组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升高(P<0.05),sic-Src组细胞成骨分化能力降低(P<0.05).结论 GRP78通过与c-Src激酶相互作用并上调其表达,进而促进周期性牵张力诱导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

    周期性牵张力成骨分化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葡萄糖调节蛋白78

    新疆地区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与外周血FOXN3-SIN3A复合物表达量相关性研究

    多力昆·吾甫尔地丽拜尔·依明江卡米力江·买买提明李军...
    313-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FOXN3-SIN3A复合物表达量与新疆地区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OC)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NSOC患者60例为病例组,其中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30例,单纯腭裂(CPO)30例,对照组为30例健康儿童.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外周血中FOXN3、SIN3A和NEAT1的表达量,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卡方检验对NSOC和对照组FOXN3、SIN3A和NEAT1的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 NSCL/P组和CPO组患者FOXN3、SIN3A、NEAT1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P组FOXN3、SIN3A、NEAT1的基因序列AUC分别为0.933[95%CI=(0.864,1.000)]、0.822[95%CI=(0.713,0.932)]、1.000[95%CI=(1.000,1.000)];CPO组FOXN3、SIN3A、NEAT1的基因序列AUC分别为 0.891[95%CI=(0.806,0.976)]、0.688[95%CI=(0.552,0.824)]、1.000[95%CI=(1.000,1.000)].结论 外周血FOXN3、SIN3A、NEAT1基因表达上升与新疆地区NSOC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可以对将来进一步研究FOXN3-SIN3A复合物作为生物标记物,从而对NSOC的早期筛查、患病预测和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FOXN3SIN3ANEAT1生物标记物

    舌黏膜癌变基因组甲基化分析

    刘华岳万远邵帅孙家平...
    319-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舌黏膜癌变过程中基因组甲基化特征,探讨舌癌中DNA甲基化的规律.方法 用50 mg/L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诱导C57BL/6J小鼠舌黏膜癌变,分别取第0、12、28周的舌黏膜(分别代表正常、癌前病变和癌变)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测序(MeDIP-Seq),在人舌黏膜组织和人舌癌细胞系中,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飞行质谱检测验证转化生长因子贝塔信号蛋白1(SMAD1)的表达和启动子的甲基化.结果 28周较12周和0周舌黏膜的胞嘧啶鸟嘌呤岛(CGI)甲基化水平均升高,12周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高于0周.在0、12和28周期间,208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启动子中的差异甲基化呈负相关.与正常黏膜相比,细胞系中SMAD1的mRNA上调,同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结论 舌黏膜癌变中伴随DNA甲基化修饰异常,舌癌中SMAD1高表达伴启动子低甲基化.

    舌癌发病机制甲基化动物模型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测序差异表达基因

    北京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分叉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朱洁柳丫
    329-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锥形束CT(CB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探究北京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独立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以及远中根分叉区的形态特征,为牙周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有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存在的CBCT资料共401例,记录患者性别、是否存在独立远中舌根,统计其发生率.在存在远中根分叉的下颌第一磨牙CBCT图像中,测量并记录远中根分叉的根柱长度、远中根分叉开口的位置以及远中根分叉开口的角度.结果 在401例CBCT图像资料中,下颌第一磨牙独立远中舌根的发生率在个体水平为33.2%,牙水平为26.8%.不同性别发生率无差异,右侧发生率更高.远中根柱长度为4.15 mm±1.02 mm,位置均偏舌侧,远中根分叉开口的角度为65.56°±11.56°,97.2%的远中根分叉开口较颊舌侧根分叉开口更偏根方.结论 北京地区人群有较高的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根柱较颊舌侧根柱更长,根分叉开口位置偏舌侧,分叉角度较大.了解远中根分叉的形态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完善的诊疗方案.

    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分叉锥形束CT

    自主最大笑容三维面像与数字化三维牙列模型整合方法的建立及其准确性研究

    唐振兴钱语然任芮葶宋万忠...
    334-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拟建立一种将自主最大笑容(AMS)三维面像与数字化三维牙列模型整合的方法,以实现在三维面像背景下显示数字化正畸终末位设计的目的.方法 利用Geomagic Studio软件,通过手动注册和全局注册功能,将AMS三维面像和初始牙列模型进行配准对齐,然后用终末位牙列模型在原位替换初始牙列模型,并去除AMS三维面像口内区域,从而实现AMS三维面像和终末位牙列模型的融合显示.计算AMS三维面像和初始牙列模型上4组对应标志点对间的距离,通过配对t检验评估配准操作的准确性.结果 该方法成功实现了AMS三维面像与初始、终末三维牙列模型的整合.两次配准对齐后,点对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19±0.55)mm和(1.55±0.59)mm.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组内相关性系数= 0.914).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AMS三维面像与数字化初始、终末三维牙列模型整合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实现在三维面像背景下数字化正畸终末位设计效果的显示,从而提升以隐形正畸为代表的数字化正畸终末位设计的质量.

    数字化正畸排牙三维面像三维牙列模型隐形正畸自主最大笑容

    346例未成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

    闫凯欣李茂叶常欣楠李蕙...
    340-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近年来未成年人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和诊治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整形外科的未成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年龄、性别、致病因素、骨折部位、治疗方式和效果.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10.65±5.15)岁,男女比为1.91∶1.高坠伤是0~6岁患者的首要致伤原因,对7~12岁和13~17岁患者,交通事故伤则成为首要致伤原因.面中部骨折和面下部非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占比为65.13%和83.08%,髁突骨折保守治疗占比74.73%,手术治疗占比25.27%.结论 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颌面部骨折致伤原因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未成年人所处的年龄阶段调整其预防策略.手术治疗是面中部骨折和面下部非髁突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髁突骨折仍以保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治疗占比呈增长趋势.

    颌面部骨折未成年人儿童流行病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