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湘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湘论坛
湖湘论坛

双月刊

1004-3160

bjb@hxlt.sina.net

0731-82780149

410006

长沙市岳麓区白云路386号

湖湘论坛/Journal Huxiang Foru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直面社会现实,探讨兴湘方略,昌明学术理论,营建精神家园”为办刊宗旨。自1978年创刊以来,刊发的反映社会焦点、热点、现实问题,剖析理论难点问题的文章深受各界读者好评。是党政干部、企业家、社会科学工作者了解社会,学习理论,开阔思维,培养素质,提高能力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党员干部忠诚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

    覃正爱闫晖洋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党员干部忠诚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形成了系统化理论化的党员干部忠诚观,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忠诚是党员干部的为政之道,新任务新挑战对党员干部的忠诚提出了新要求,要努力培养忠诚的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党员干部忠诚重要论述,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党员干部忠诚理论阐释

    中国共产党建设教育强国的演进历程、逻辑理路与经验启示

    张静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在思考教育与国家的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肩负的使命和党的中心工作任务提出了不同的教育主张并加以贯彻,经历了"教育救国""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演进历程.中国共产党建设教育强国有着深刻的逻辑理据,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递进,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生动彰显,是从贫穷落后旧中国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教育发展缩影.新时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等宝贵经验,才能早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目标.

    教育强国演进历程逻辑理路经验启示

    党建何以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基于"整合—回应—参与"的动态分析模型

    项继权王春艳
    2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战略部署.基于"政党—国家—社会"视角,建构"整合—回应—参与"的分析框架,对H村党建引领促进基层治理蝶变案例进行分析,进而透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微观机制与动态互动逻辑.研究发现,H村党委通过价值整合和组织整合实现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凝聚与政治关系再生产,从而型塑具有责任共识的有机体;党和政府通过话语回应和行动回应,及时高效地解决群众诉求,提升政治信任的黏合度;群众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使乡村治理的主体性得以彻底激活,形成具有长效且持续的集体行动源.最终,在党建引领下,政党、国家、社会的力量均得以调动和激活,共同促使基层治理效能的转变和提升.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治理效能整合—回应—参与

    资源编排与能力培育:社区基金会发展机制及路径探讨

    滕秋玲李志强原珂
    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基金会在基层组织创新和治理效能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基金会的平台能力表现及功能质量,直接影响其参与社区治理的成效.以成都九家社区基金会为例,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运用关键事件分析法,聚焦基金会典型项目运作的重要事件,揭示社区基金会从扩资源到强能力的成长机制.研究发现,资源和能力的动态相互作用贯穿了社区基金会运作的全过程,主要通过资源结构化搭建社区基金会能力框架,运用资源捆绑培育社区基金会能力基础,依托资源撬动增强社区基金会能力发挥.社区基金会能力的构建,首先要夯实组织要素合理结构化的平台基础,其次需完善多元组织协同共生的合作机制,最后要增强链接社会民间资源的持续能力.

    社区基金会资源编排关键事件分析法能力培育

    "数据的流动":数字技术驱动城市韧性治理的理路探析

    张勤朱登轩
    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城市构建中,"技术赋能"作为理解数字时代下城市公共安全建设的技术分析框架,日益难以解释在实践应用中所涌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聚焦电子数据的流动,有助于理解数字技术嵌入城市韧性建设的过程.基于"流动空间"理论框架,城市韧性数字化建设中的数据流动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数据支撑层、应用平台层和数字空间层.这些层面的交叠与循环展示了数据流动的复杂性.在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多维数据流动不仅增强城市系统对各种风险的快速响应能力,也促进跨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并且深化治理体系的参与程度.此外,数据流动通过数字技术为城市韧性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包括敏捷的透视能力、高效的协同整合能力以及深层次的参与能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未来挑战提供支持.

    电子数据韧性城市数据治理数据流动

    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实践省思

    孙宾章荣君
    5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治理数字化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引擎,然而,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存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冲突与失衡的问题.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容易引发数字鸿沟、数字孤岛、信任赤字和数字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应探索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社会治理数字化实践中的耦合关系,有效回应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实践议题.把数字公平、数字协同、数字信任和数字安全等价值理性要素作为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实践遵循,通过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构建社会治理部门的数字化协同机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认同机制,夯实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安全底座"等举措,全方位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向奔赴".

    社会治理数字化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社会治理现代化

    情境认知视域下的农民数字素养:现实制约与纾困路径

    何云婷刘武根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数字乡村建设的底色乃至数字中国建设的成效.基于情境认知理论,从"数字技术情境—数字价值认知—数字化能力"维度可为探索农民数字素养的现实制约以及纾困路径提供一种新的建构逻辑.浙江省Q市K县数字乡村建设实践表明,当前农民数字素养存在三个方面的现实制约:一是乡村数字情境的薄弱化、单一化与低效化;二是农民数字认知的滞后性、排斥性与局限性;三是农民数字应用能力的差距性、单向化与碎片化.未来可通过"技术下沉"拓展乡村数字资源供给、通过"认知转变"凝聚农民数字价值共识、通过"资源整合"重构乡村数字技术培育体系,从而不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水平.

    情境认知数字乡村农民数字素养

    民主"元问题"的回归:全过程人民民主对实现民主真正价值的贡献

    杨雨林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主概念自衍生以来,关于"民主是什么、为了什么""好民主"如何评定等系列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当代西方民主更是陷入了逻辑悖论与治理危机的双重困境.倡导民主"元问题"的回归,就是为了在纷繁复杂的观念之争中正本清源,通过价值诠释、效能彰显、形态塑造、话语阐释等一系列领域的革新与变革,让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以良政善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民主真正价值,在理论逻辑和实践导向上再次"复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全过程人民民主拥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创造了民主与善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开创了民主话语新叙事,与倡导民主"元问题"的回归具有内在一致性.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安排,巩固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实现.

    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元问题"民主真正价值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形式的自治逻辑与规范重构

    谭赛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的具体形式往往关乎合作社资本形成的财产范围以及合作社运营的财产质量.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13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 13 条第 2 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形式的规定,以强制性规范为主要表现形式,存在忽视合作社对资本形式的独特需求、与合作社契约自治理念相抵牾的不足.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本质量,应消解成员出资形式规定中的强制性要素,使成员出资形式回归合作社自治范畴.具体措施包括取消对成员出资形式的禁止性规定及明确非货币出资由合作社自行评估价格.与此同时,为保护合作社债权人利益,应建立合作社资本形式结构以及货币出资最低比例的公示制度,并且设置合作社成员补充清偿责任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形式章程自治债权人利益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硬核"论——从"铁三角"理论瑕疵说起

    贾彦峰
    10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麦克法夸尔的"铁三角"理论触及了"中国问题"的精要之处,却暴露出几处理论瑕疵,绝不能再因袭照搬.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内部孕育了一个由"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三要素组成的"文化硬核".三者作为文化的组织性、制度性和理论性载体,一脉同源且相互支撑,已成为中国自身发展的"稳定常量"和相对西式道路的"独立变量".除了既有的单体特性外,协同效应又赋能"文化硬核"以整体特性,如战略稳定性、精神感召性、交互耦合性、开放灵活性、自我完善性等,并相应地展现出举旗定向、凝心聚力、驱动发展、规避风险和纠偏纠错等功能,对于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铁三角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