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杨学明

双月刊

1674-0068

cjcp@ustc.edu.cn

0551-63601122

230026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学报编辑部

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报道国内外有关化学、物理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理论、科研成果等,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服务。本刊以化学、物理交叉学科领域内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有关人为主要对象,为他们开辟发表新理论、新成果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 Tribute to Professor Xingxiao Ma

    Yang ChenShilin LiuHong-fei Wang
    697-700页

    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中光敏剂分子内能量转移动力学机理研究

    扶婷婷魏亚雄许新胜
    70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敏剂在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需要具备可见光或近红外光的强吸收能力、高系间窜跃效率、长三重态寿命,以及在系间窜跃和振动弛豫的过程中低能量耗散.然而,传统光敏剂往往无法同时满足这些要求.近年来,多种共价键连接的二联体或三联体光敏剂已被包括我们团队在内的研究人员报道.本文综述了最近报道的基于分子内单线态能量转移和分子内三重态能量转移原理的二联体和三联体光敏剂,这些光敏剂在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中表现出卓越的性能.本文详细解释了这些光敏剂的设计原理、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并提出了制备性能更优的光敏剂建议.此外,还讨论了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技术未来发展的潜在途径和机遇.

    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分子内单重态能量转移分子内三重态能量转移光敏剂

    甲烷在1667nm附近饱和吸收光谱

    丁源曹芳会李进科王进...
    72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烷是二氧化碳之后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减少甲烷排放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中的关键焦点.目前,大气中的甲烷通过依赖光谱特性的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来监测.然而,广泛使用的HITRAN数据库提供的甲烷谱线位置缺乏准确检索所需的精度.本文使用腔增强吸收光谱法测量了 1.66μm处甲烷大气检测窗口附近的饱和吸收光谱.从多普勒展宽的甲烷吸收线上观测到的饱和吸收峰中,确定了谱线位置,其绝对频率精度优于2 MHz.结果还表明,HITRAN数据库和基于从头算计算的甲烷线的理论模型在这一区域的结果都不是很好.

    甲烷腔衰荡光谱消多普勒兰姆凹陷

    电极界面上碳酸乙烯酯与碳酸丙烯酯性能差异机理的飞秒和频振动光谱研究

    王卓郑晓萱倪子建叶树集...
    729-736,中插1-中插7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酸乙烯酯因其出色的电化学性能而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电解质.碳酸丙烯酯与碳酸乙烯酯仅有一个甲基取代基不同,但其性能明显较差.在分子层面上,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之间的差异仍然不为人所理解.本文利用多偏振飞秒宽带和频振动光谱研究锂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物理化学过程.利用单层石墨烯作为工作电极,观察到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在电极表面上的不同反应结果.碳酸乙烯酯的界面反应只发生在第一个充放电循环中,而碳酸丙烯酯的界面反应则随着充放电循环持续进行,从而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碳酸乙烯酯与碳酸丙烯酯性能差异机理.该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电池界面反应的理解以及指导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设计.

    和频振动光谱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固体电解质界面

    飞秒强激光场中一氧化碳分子隧穿电离产生阳离子的振动态分布

    闫俊琳陈俊彤刘迪连艺...
    737-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强激光场照射CO分子后阳离子的振动态布居.观察到振动分辨的荧光光谱,且这些光谱可以很好地归属于CO+阳离子的A2∏(v'=0~3)→X2∑(v"=0~3)跃迁,表明CO分子的内层轨道发生了强场电离.根据测得的光谱和Franck-Condon因子获得了CO+的A2∏(v'=0~3)振动态的相对布居.研究发现,CO分子强场电离的振动态分布明显偏离了Franck-Condon因子的预期,但与包含电离率和中性态与阳离子态振动波函数重叠的计算结果非常一致.CO+(A2∏,v')的布居强烈依赖于激光强度,但对激光椭偏率的依赖性较小.分析表明,核间距依赖的电离在CO分子强场电离诱导的振动态布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强场电离振动态分布一氧化碳核间距

    基于吸收光谱方法的生物质单颗粒燃烧火焰温度及CO2浓度原位测量

    王绍杰顾明明殷盛铭周忠岳...
    745-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个生物质颗粒的燃烧特性测量对于研究大规模生物燃料能量转化过程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生物质颗粒火焰的物理尺度较小,这项工作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本文通过CO2吸收光谱技术和高速摄影技术,研究木质素和纤维素单颗粒的燃烧行为.生物质单颗粒样品的直径约为1.0 mm,通过多反射吸收池内的加热片将其点燃.通过高速摄像可以得到生物质单颗粒的形状和火焰形态变化,而火焰温度和CO2浓度则通过4.172 μm波长的激光吸收光谱方法进行测量.研究发现,木质素颗粒的最高燃烧温度为1662±38 K,而纤维素颗粒的最高燃烧温度为1569±26 K.此外,实验结果显示纤维素颗粒的CO2生成早于可见挥发性火焰的产生,而对于木质素颗粒,其产物CO2几乎与挥发性火焰同时产生.本研究中提出的测量技术和结果对生物质燃烧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并对生物质热转化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生物质CO2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温度高速摄影

    12.45~14.10 eV光子能量范围内二氟甲烷振动态分辨的阈值光电子能谱研究

    崔雪琪杨新浪于同坡周晓国...
    754-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阈值光电子-光离子符合实验测量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二氟甲烷的阈值光电子能谱进行了重新研究.在12.45~14.10 eV光子能量范围内,观测到具有明显振动结构.在M06-2X/cc-pVTZ水平上计算了 CH2F2中性分子及其阳离子电子基态的几何优化构型和振动频率,在此基础上进行Franck-Condon光谱模拟,并进一步通过引入非谐性因子,获得了与实验光谱完美吻合的模拟光谱.基于这些可靠的振动光谱归属,确定了CH2F2的绝热电离能和垂直电离能分别为12.371±0.010 eV和13.281±0.010 eV,同时还得到了 CH2F2+(X2B1)离子四种a1对称性的振动模式频率.

    阈值光电子光谱Franck-Condon拟合振动频率分析电离能二氟甲烷

    液相二甲基亚砜微观结构的拉曼光谱表征与理论计算研究

    沈鸿远陈宁游奥喻远琴...
    763-768,中插8-中插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甲基亚砜(DMSO)在化学、生物学和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S=O伸缩振动光谱可以作为研究其在不同化学环境下结构变化的探针.然而,由于CH3反对称摇摆振动和不同聚集体的干扰,液相二甲基亚砜的S=O伸缩振动光谱归属仍不一致,导致对其微观结构的解释仍不清晰.本文利用变温拉曼光谱研究了二甲基亚砜在纯液相和极稀CCl4溶液中的S=O伸缩振动光谱.结果表明,CH3反对称摇摆振动峰的拉曼强度非常弱,对S=O伸缩振动光谱没有明显影响;纯液相条件下二甲基亚砜的拉曼光谱可以分解为三个振动峰,分别位于1027、1042和1055 cm-1.结合变温的拉曼光谱以及计算的(DMSO)n(n=1~4)团簇结构,三个振动峰分别归属为二甲基亚砜的三聚体、二聚体和单体结构.这些结果为从分子水平上理解二甲基亚砜的微观结构提供依据.

    结构性质液态二甲基亚砜变温拉曼光谱

    金属氟化物YbF和PbF制备的研究

    汪海玲莫燕潘佳煖李博文...
    769-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原子金属氟化物分子,如YbF和PbF,在精密光谱和基础物理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它们有的可以被用来作为测量电子电偶极矩的候选分子,有的可用于进行分子激光冷却研究,因此如何有效和高产地制备这些分子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激光烧蚀Yb、Pb两种金属靶材产生Yb和Pb原子与两种常见含氟气体,SF6和CF4,进行化学反应制备YbF和PbF分子.在该工作中,在理论上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反应体系进行了计算;在实验上,利用激光烧蚀/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测量了目标产物分子的荧光光谱;最后,将实验结果和理论结论进行比较,分析了用不同反应物进行反应制备YbF和PbF分子的产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在制备PbF分子时,使用SF6与Pb反应制备PbF的产量要比使用CF4与Pb反应制备PbF的产量高,这一结果与实验测量的结果一致.然而对于YbF分子而言,理论计算同样给出SF6与Yb反应制备YbF的产量要比CF4与Yb反应制备YbF的产量高,但是实验结果和这一结论相反.此外,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处于激发态的金属原子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双原子金属氟化物分子密度泛函理论激光烧蚀/激光诱导荧光反应产率

    Cu(CO)3-的光电子能谱和理论研究

    李珍刘文莉胡高明朱波星...
    77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采集了Cu(CO)3-在700~1100 nm范围内的光电子影像.通过高分辨光电子能谱的分析,精确测定了Cu(CO)3(v2≈367 cm-1)和Cu(CO)3-(v2≈408 cm-1)的Cu-C对称伸缩频率以及Cu(CO)3的电子亲合能(1.03±0.01 eV).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价键分析表明,在Cu(CO)3-和Cu(CO)3中,Cu和Cu-与CO配位成键时发生4s-4p轨道杂化,并向CO的π*反键轨道给予电子,形成反馈π键;电子贴附到Cu(CO)3增强了Cu与CO之间配位,使Cu(CO)3-更加稳定;Cu和Cu-与CO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和轨道相互作用.

    Cu(CO)3-光电子成像配位成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