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学报
化学学报

沈延昌

月刊

0567-7351

bianji@mail.sioc.ac.cn

021-54925243,54925244,54925245

200032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化学学报/Journal Acta Chim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刊最早的化学学术期刊,在国内外读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吲哚分子间不对称去芳构化氧化Heck反应

    高炜洋邓伟超高扬梁仁校...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是合成手性环状化合物的直接方法之一.近年来,基于Heck反应己成功实现吲哚、苯并呋喃、吡咯、呋喃及萘等芳香化合物的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然而,现有报道往往局限于分子内反应,分子间不对称去芳构化Heck反应仍有待研究.与Heck反应相比,氧化Heck反应由于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且可能经历离子型催化机理,利于实现分子间去芳构化反应并控制其对映选择性.本工作发展了钯催化吲哚与芳基硼酸的分子间不对称去芳构化氧化Heck反应.以Pd(OAc)2为催化剂前体、吡啶-噁唑啉为手性配体、苯醌-氧气为氧化剂,以中等至良好的收率及中等水平的ee值,合成了一系列含有C2-季碳手性中心的手性吲哚啉衍生物.

    氧化Heck反应吲哚分子间去芳构化手性吲哚啉

    I2O5/KSCN介导的炔烃碘硫氰化反应

    黄涎廷韩洪亮肖婧王帆...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一种通过炔烃与I2O5及KSCN的碘代硫氰化来获得(E)-β-碘代乙烯基硫氰酸酯的绿色途径.与以前的方法相比,本策略具有不含过渡金属、高度非对映选择性、放大到克级以及反应温和等优点.

    碘代硫氰化炔烃双官能团化无金属高度非对映选择性

    智能二维光子晶体水凝胶精准检测Hg2+

    史雨晴储名珠韩波马豪杰...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二维光子晶体的德拜衍射效应和水凝胶的体积相转变特性,开发了一种智能二维光子晶体水凝胶,用于精准检测Hg2+.采用"三明治"法制备了聚苯乙烯二维光子晶体阵列嵌入的聚(丙烯酰胺-烯丙基硫脲)水凝胶.水凝胶链上功能基团的N、O、S等原子与Hg2+选择性配位,缩短了水凝胶链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水凝胶的交联密度,使其收缩,导致二维光子晶体的聚苯乙烯微球间距缩小,德拜衍射环直径变大.通过监测二维光子晶体水凝胶响应前后的德拜衍射环直径,获知微球间距变化,实现了高灵敏、高选择性、快速、可逆检测Hg2+.线性检测范围为10~100 nmol/L和25~200 μmol/L,最低检测限3.32 nmol/L.所制智能二维光子晶体水凝胶已成功应用于化妆品及水样中Hg2+的检测.该方法测试简单,只需激光笔和刻度尺,无需精密的仪器设备,可实现便携式检测,为金属离子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二维光子晶体德拜衍射效应智能水凝胶体积相转变汞离子

    钒电池用聚胺薄层复合膜研究

    滕祥国张良伟韩晓玉李郭威...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钒电池(VRB)具有容量和功率相互独立、易于模块化、寿命长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特别适合作为大规模储能系统使用.隔膜是VRB的核心部件之一,对电池的综合性能和成本影响巨大.全氟磺酸膜如Nafion(杜邦)具有化学稳定性高、电导率高和机械性能好等优点,因此是当前VRB中所广泛使用的商业化隔膜.然而,Nafion用于VRB时存在着钒离子渗透率高和成本高两大主要缺点,严重制约了 VRB的商业化进程.薄层复合(TFC)膜具有皮层和支撑层易调控、制备简单和离子选择性高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在VRB中使用.但是传统的聚酰胺型TFC膜在VRB强酸电解液中存在潜在的水解和分解问题.为了制备VRB用高稳定性TFC膜,本工作以聚乙烯亚胺(PEI)和三聚氰氯(CC)作为两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不含酰胺基的聚胺型TFC膜并应用于VRB.在此基础上,对所制备复合膜进行了钒离子渗透率、单电池充放电性能、化学稳定性和长期循环稳定性等物化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胺TFC膜(MT)的钒离子渗透系数为3.17× 10-7cm2·min-1,远小于基膜M0(30.89× 10-7cm2·min-1)和商业N 115膜(Nafion 115,10.91 × 10-7 cm2·min-1).MT膜在4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的能量效率(EE)高达86.2%,远高于M0(74.9%)和N 115(80.0%)膜.化学稳定性测试表明MT膜的钒离子渗透系数损失率为4.42%,低于M0(8.93%)和N 115(4.86%).在8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100次充放电循环内,所制备TFC膜具有稳定的库仑效率、电压效率和能量效率.该TFC膜是理想的商业Nafion膜替代产品,在VRB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钒电池聚胺薄层复合膜界面聚合多孔膜

    磷酸钴修饰Cu3V2O8/ZnO光阳极的动力学特性及光电化学水分解研究

    王志强苏进展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钒酸铜是一种新兴的应用前景广阔的光阳极材料.本工作首先制备了不同厚度的Cu3V2O8光电极,通过强度调制光电流谱、电化学阻抗谱等手段深入探究了影响CU3V2O8光电性能的关键因素在于光生载流子扩散距离短造成的载流子体相复合严重以及缓慢的氧化动力学造成的表面复合严重.为解决该问题,本工作提出了将一维ZnO纳米棒阵列作为支撑骨架以及负载CoPi助催化剂的策略.一维ZnO纳米棒阵列可作为电子快速传输通道促进光生载流子的体相分离,CoPi助催化剂可提高光生载流子表面分离效率提升氧化动力学.

    钒酸铜氧化锌光电化学动力学强度调制光电流谱

    氟掺杂对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性能的影响及相关动力学研究

    李萍杨琪玉曾婧张然...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RSOC)表现出优异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量转换装置.制备了两种 RSOC 电极材料 La0.6Sr0.4Fe0.8Co0.2O3(LSFC)和 La0.6Sr0.4Fe0.8Co0.2F0.1O2.9(F0.1-LSFC),对比了 F 掺杂对电池放电和电解性能的影响并对电极表面动力学反应进行探究.研究表明F掺杂可降低B位元素价态、提高材料氧空位浓度,进而提高电池性能.700 ℃,30%H2O/H2燃料下,由F0.1-LSFC组成的RSO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234.3 mW·cm-2,约为LSFC组成的RSOC的1.7倍.并且在1.3 V下,由LSFC和F0.1-LSFC组成的RSOC的电流密度分别为-245.6和-417.9 mA·cm-2.此外,通过电极表面动力学分析发现,对于氢氧化反应(HOR),F0.1-LSFC电极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RDS)主要是电荷转移反应,而LSFC电极反应的RDS主要是氢气的吸附和解离反应;对于氧还原反应(ORR),RDS是吸附的氧原子还原成O-.

    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镧锶铁钙钛矿氢氧化反应氧还原反应电化学性能

    氟醚磷酸胆碱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廖晨宇郭山巍黄美薇郭勇...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酸胆碱是一类两性型表面活性剂,在生物领域被广泛应用.当把它的疏水部分由碳氢链段替换为含氟链段时,磷酸胆碱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质会呈现出明显差异.将含氟链段引入到磷酸胆碱中丰富了它的种类拓展了它的应用.本工作合成了一种氟醚磷酸胆碱表面活性剂,在含氟链段中插入氧原子,使含氟链段更加多样化.对氟醚磷酸胆碱的表面活性、泡沫性能及润湿性能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实验结果表明,氟醚磷酸胆碱具有低表面张力、泡沫性能好、可在聚四氟乙烯(PTFE)上润湿等优点,是一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表面活性剂.

    氟醚表面活性剂磷酸胆碱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泡沫接触角

    RNA结合蛋白的组学解析与功能探索

    曾如馨陈鹏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录后调控在生理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分子机制包含大量的核糖核酸(R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RNA的整个生命周期中,RNA结合蛋白(RBPs)是相当关键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影响了细胞生理过程的运行及机体稳态的维持.研究RNA结合蛋白质组,可以为发掘生物标志物、寻找疾病治疗的靶标提供重要信息.近年来,捕捉RBPs的手段推陈出新,从只能富集特定RNA的结合蛋白发展至可以实现全局性的RBPs鉴定,并对RBP的性质如空间分布、翻译后修饰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索.聚焦于RBPs的组学解析手段以及功能蛋白质组探索,介绍现有的技术,总结技术特点并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RBP组学研究技术改进的方向和应用前景.

    核糖核酸(RNA)结合蛋白RNA结合蛋白质组相分离空间分布翻译后修饰

    用于卤素捕获的材料研究进展

    林航青马若茹江怡蓝许木榕...
    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卤素单质氟(F2)、氯(Cl2)、溴(Br2)和碘(12),在化学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F2、Cl2和Br2的毒性、腐蚀性和挥发性使得它们的安全储存和运输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而将这些卤素单质进行吸附预固化可以有效提高它们使用的安全性.理想的卤素单质预固化材料须满足多种性能要求,如对卤素单质的稳定性、选择性、吸脱附可逆性和可加工性等,这给预固化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为止,Cl2和Br2的预固化材料已经有不少报道(F2暂时还未有),对这类材料进行总结和回顾,有助于为后续的材料优化和设计提供参考.然而,截至本文撰写之前,还未有人对Cl2和Br2预固化材料的研究做过综述报道.因此,通过本文综述了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金属有机框架(MOFs)、多孔有机笼(POCs)以及金属卤化物等在Cl2和Br2吸附预固化上的研究现状,从材料结构和性能的角度详细讨论了不同材料在卤素单质预固化上的机理和构效关系,旨在为卤素单质预固化材料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最终开发出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卤素单质预固化材料,从而提高卤素单质实际应用的安全性,降低卤素单质泄露的风险,对环境保护和实现相关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卤素单质吸附多孔材料金属卤化物氧化还原

    碳碳键链接的二维共价有机框架研究进展

    魏颖王家成李玥汪涛...
    7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维共价有机框架(Two-dimensional Covalent-Organic Frameworks,2D COFs)是指一类由π-共轭构筑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具有二维拓扑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周期性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优异的稳定性等特点在离子传输、光电材料、催化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碳碳键链接的共价有机框架因兼具优异的稳定性和良好的结晶性,被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二维聚合物材料之一.近年来,基于不同的设计原则和合成策略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优异性能的碳碳键链接共价有机框架.在这篇综述中,按照构筑单元的拓扑结构对碳碳键链接共价有机框架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了迄今为止C=C和C—C键链接的二维共价有机框架在合成方法、结构创新、性能提升以及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该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更好地设计和合成具有多种功能的多孔结晶材料提供参考,从而促进碳碳键链接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在光电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二维聚合物二维共价聚合物共价有机框架碳碳键链接多孔结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