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石油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石油
海洋石油

李上卿

季刊

1008-2336

hysy@263.net

021-20896355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1225号

海洋石油/Journal Offshore Oil
查看更多>>本刊为油气勘探开发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国内和国外的海洋油气勘探、海洋油气田开发、海洋地质、石油地质与勘探、油气田开发与开采、地球物理勘探、天然气水合物、测井与录井、钻井工程、油藏工程、海洋工程、油气储运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最新科研和生产成果方面的学术论文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VM模型的排水采气效果预测研究

    陆国琛葛俊瑞秦丙林郭志辉...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目前排水采气工艺效果预测不佳的问题,以涡流排水采气为例,采用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模型进行效果预测,充分考虑地层压力、油藏中深、孔隙度、渗透率、产水量、产气量、气水比等影响涡流排采效果的因素,收集 7个区块涡流排水采气影响因素参数作为输入向量,平均单井日增气量和平均单井日增水量作为输出向量,通过样本训练确定SVM模型最优惩罚参数C为 22.1453,最优的γ为 0.30885,控制误差为 0.01.利用建立的SVM模型对T气田C1、C8井涡流排采生产情况进行预测,并与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平均单井日增气量相对误差为 8.57%,平均单井日增水量相对误差为 7%.研究表明基于SVM涡流排水采气效果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SVM模型排水采气效果预测气田

    产能到位率计算方法的发展完善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桂东旭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能到位率是原油产能建设过程中油藏工程方案、开发规划方案编制中的重要指标.大庆油田产能建设对象地质条件和地面条件持续变差,传统产能到位率计算方法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复杂多变形势下的指标预测需求.通过分析近年来分类产能指标变化规律,结合原油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需求,拓展了产能到位率的内涵,创新性地提出计划产能到位率、实建产能到位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年初规划阶段和年底配产阶段分别应用计划产能到位率、实建产能到位率指标预测新建产能的第二年产油量,预测符合率可达到 95%以上,较好地指导了新建产能在第二年产油量的预测.研究成果为年度产能建设规划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为年度及中长期产量精准测算提供重要依据.

    产能建设开发规划产能到位率产油量预测

    不同岩石多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杜林雅王家航李基伟陈进程...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岩石力学性能下多裂缝扩展规律,考虑流体流动对裂缝扩展以及岩石变形的影响,基于扩展有限元方法,建立水力压裂裂缝垂向扩展的数学模型,得到了多裂缝在不同力学性质岩石扩展过程中注入压力、注入点宽度、裂缝偏转度的变化规律,以及裂缝间距在不同岩石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岩石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的增强,相同压裂时间下的裂缝扩展长度增加,孔隙压力增加;岩石等效位移随着岩石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的降低而增加,与裂缝数量呈正相关,并且随着裂缝数量的增加,岩石等效位移增加的趋势更明显;随着岩石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的增强,裂缝间距对注入点孔隙压力的影响并不明显.当裂缝之间的间距增大到一定程度,裂缝间应力干扰作用减小,裂缝不发生偏转.该研究对不同岩性下水力压裂施工工艺簇间距的优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水力压裂扩展有限元多裂缝扩展岩石力学性能

    本刊加入数据库的声明

    《海洋石油》编辑部
    76页

    海上油田某区块应用水力压裂技术机理及效果研究

    丁乾申李金泽邹德昊卢轶宽...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油田某区块水力压裂的技术应用欠缺压裂机理及开发规律分析评价.通过对水力压裂原理分析建立低渗压裂裂缝起裂模型,运用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装置进行直井水力压裂模拟试验,并在海上A区块进行现场应用,对压裂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流体黏度越高裂缝起裂排量越小,起裂排量与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呈线性正相关,射孔深度越深、射孔角度越小,裂缝起裂排量越高;在压裂工艺参数上采用孔密 16孔/米的单螺旋(45°)射孔方式、注入流体黏度为 30~40 mPa∙s、注入排量为2.7 m3/min时起裂效果较佳;A区块 4口压裂井实现平均单井日增油 23%.该研究为水力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区块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起裂模型低渗压裂储层改造破坏规律压裂效果

    海上油田层内生成CO2工艺分流多氢酸解堵技术的研究

    张浩张宁王传军徐文娟...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渤海油田部分储层非均质性强、常规笼统酸化无法有效启动低渗层的问题,提出一种层内生成CO2 分流多氢酸解堵技术,综合利用封堵性能评价、理化性能评价、酸液性能评价及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层内生成CO2 体系的封堵能力和多氢酸解堵体系的解堵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小于 7.8时,层内生成CO2 体系生成的CO2 泡沫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可有效封堵高渗层,提高后续酸液进入低渗层的比例.多氢酸解堵体系沥青质溶解速率为 7.275 5 mg/(mL·min)、溶蜡速率为 0.599 mg/(mL·min),酸化后岩心渗透率恢复率为200%.矿场试验结果表明措施后油井产液量增幅达到90%.该技术施工简单、使用设备少、对储层无伤害,对海上油田解堵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海上油层层内生成CO2分流酸化解堵技术

    南海西部特低渗油气藏储层特征及流体识别方法探讨

    刘土亮吴健张恒杨冬...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海西部海域中深部地层广泛存在特低渗致密油气藏,该类储层气测和含油显示好,孔隙度中等且高阻特征,但测压以干点和致密点为主,测压流度和岩心渗透率很低,常规取样难以取到原状地层流体,给测井流体识别和储层评价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曲线和测压、测试成果,重点对储层特低渗的成因开展分析,通过已证实的特低渗致密油层,建立一套基于措施条件下的储层参数下限标准.基于不同钻井液体系下泥浆侵入在测井曲线中的特征,分析储层渗透性并指导判别流体性质.最后,结合相渗、半渗透隔板等资料,建立区域束缚水、残余油饱和度模型,开展储层精细评价,寻找储层甜点,为开发生产奠定基础.

    特低渗储层泥浆侵入致密油气层测压取样薄片鉴定孔喉特征

    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南海西部油田开发井中的应用

    吴进波杜坤王锋高云龙...
    94-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南海西部海域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作业安全,降低钻井过程中井下仪器遇阻遇卡的风险,并满足地质油藏对储层孔隙度参数的需求.该文介绍了贝克休斯公司随钻核磁共振测井仪器基本结构,通过在该区域应用随钻核磁仪器的经验,总结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对随钻核磁测井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和环境影响因素及校正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三口井的随钻核磁共振测井与传统的中子、密度仪器同时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孔隙度相对误差为 2.32%,满足储量评价规范标准.结果表明,在南海西部海域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随钻核磁共振测井仪器替代带放射性源的中子、密度仪器是可行的.

    随钻核磁核磁孔隙度核磁渗透率含氢指数

    风化店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

    黄金富王啊丽夏国朝张海霞...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风化店地区孔店组低阻油层识别困难、测井解释难度大的特点,充分利用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分析低阻油层形成原因.研究认为该区低阻油层受黏土矿物含量、地层水矿化度、薄互层三个方面影响.在系统分析储层四性关系的基础上,分区块、分层位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和高精度、适用性强的油、水解释图版标准,准确识别低阻油层,及时应用于现场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老油田低阻油层识别、挖潜上产提供了借鉴和技术保障.

    低阻油层成因机理测井解释油水识别

    井喷发生后硬关井的井口压力分析

    张川赵琳陈涛赵广慧...
    105-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涌或井喷发生后,成功关闭防喷器是保护井筒、避免事故恶化的重要措施;而确定关井载荷、界定关井时机对研制与安全运营高压井口装置具有重要意义.以超高压防喷器国产化研制为背景,针对井喷/井涌时地层气体大量侵入井筒、推动钻井液柱加速上行的极端恶劣工况,利用瞬变流理论建立硬关井后井筒环空水击波传播数学模型,计算大量气侵发生后不同时刻实施硬关井引起的井口动载荷,为设计、选用和校核井口装置提供载荷依据.针对防喷器压力等级,给出关井时机界定条件,提出在井口安装钻井液返速监测装置,当流速达到预警值时自动关井,确保井口装置安全.

    井喷水击硬关井防喷器关井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