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通报
海洋通报

方国洪

双月刊

1001-6392

hytb@mail.nmdis.gov.cn

022-24010823

300171

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93号

海洋通报/Journal Marin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海洋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国内海洋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DEMATEL-AHP模型的海岛绿色发展指数影响因子识别与评价

    彭洪兵吴姗姗张凤成陈吉祥...
    265-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岛绿色发展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本文提出海岛绿色发展指数(IGDI)概念,从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环境管理与治理、环境质量与安全、经济增长质量、绿色生活水平、公众满意度等6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海岛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与AHP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岛绿色发展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并以12个海岛县(市、区)(以下简称"海岛县")为例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1)经济聚集程度(2.15)、单位GDP能耗(2.01)指标影响度大于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碳排放强度、生态损害和环境污染情况、岛陆开发程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生活垃圾处理率等指标影响度均大于1,反映出环境管理与治理、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经济增长质量是决定海岛绿色发展成效的关键.(2)12个海岛县的海岛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值均值为74.37,其中嵊泗县的评价值最高(88.24),崇明区的评价值最低(65.57),反映出我国海岛绿色发展程度整体不高,海岛之间的绿色发展程度差异较大.(3)推动海岛绿色发展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海岛综合管理,推动海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施海岛生态整治修复,提升海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DEMATELAHP海岛绿色发展指数关键影响因子海岛县

    陆海统筹背景下胶州湾陆海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孙慧莹张坤珵余静
    275-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岸带是陆海协调发展的核心区域,进行陆海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对推动陆海统筹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陆海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胶州湾地区陆海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7-2021年,胶州湾地区陆海两系统综合得分均呈上升趋势,至2015年,海域系统综合得分赶超陆域系统成为陆海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力量;区域陆海耦合协调发展等级从"勉强协调发展类"过渡到"良好协调发展类",由"陆域主导型"过渡到"海域主导型";统筹陆海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有助于陆海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能力的提升.同时,运用系统动力学建立陆海复合系统仿真模型,模拟陆海统筹背景下胶州湾陆海系统中各变量的发展态势.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地区探索陆海统筹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新途径提供参考与借鉴.

    陆海统筹胶州湾耦合协调系统动力学

    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化及多情景开发模拟——以宁波市为例

    应超李加林钟捷赵蓉蓉...
    289-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岸带土地在高强度开发下变化显著,明确其演化规律和驱动因子,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合理利用海岸带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基于1990-2020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同时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5年和2030年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耕地,土地利用格局演化明显,其中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发生小幅度动荡,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长.(2)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研究区北部增长趋势明显,而南部增长速度缓慢.(3)地形和坡度是影响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但影响程度不断减弱;GDP密度和人口密度是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影响强度逐渐增强;因子间交互作用类型主要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社会经济因子与自然因素中的海拔和坡度交互作用最为强烈.(4)未来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区域将集中于杭州湾南岸、象山县东北部和宁海县南部,生态保护情景能最大程度保持土地利用结构稳定,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土地利用格局驱动因子预测地理探测器CA-Markov模型宁波市海岸带